「自律」是个伪命题

文 | 躺赢君(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公众号:躺赢君


在最近一期播客《构建人生系统,驶向奇迹之地》里,我和嘉宾Rena因为同时说出一句话隔空击掌:

自律是个伪命题。

你热爱的事情,不需要自律,自然会去做;你不热爱的事情,靠自律强迫自己去做,是不可能持续的。

所以,自律是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比推崇自律,向往自律,相信“自律给你自由”,还会因为自己不够“自律”而感到羞耻,甚至很痛苦地做一些“看起来”很自律的事情呢?

答案就在这个“看起来”里。

自律是用来给别人看的。

“坚持”阅读、健身、合理饮食、写作、情绪稳定等等这些事情都太难了,所以如果有人能“坚持”做到,我们就觉得他们好厉害,好“自律”哦。

所以为了在别人眼里显得厉害,我们做出“自律”的样子,其实那件事情本身我们可能并不喜欢,甚至做起来很痛苦,还会因为做不到而羞耻,觉得自己是个“不行”的人。

可在我看来,自律是一种对一些人做到了我们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的事后总结,并不是一种值得主动追求的状态。

或者再简单点说,那些“坚持”阅读、运动、控制饮食等等的人,他们本身就热爱这件事,或者至少不痛苦。

比如对我来说,合理饮食就很容易,完全不需要坚持,因为我天生就对美食没什么太大的欲望,阅读和运动本身就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愉悦,你不让我做我还难受呢。

所以,上面所有的坚持,我都打了引号。

因为外人眼里的坚持,在他们自己眼中,可能只是热爱和自然。

但这种外在的凝视,很容易让我们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而陷入痛苦,因为人就是这种可悲的社会性动物,他人的认可对我们太重要了。

甚至有时候这种“自律”的风潮,会导致可怕的事情发生。

我想起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具体过程不再细说,简单来说就是实验发现:

能为了多获得一块糖,而忍住不吃眼下的糖的孩子,在未来有更大的成就。

然后,在很多人的曲解下变成了:如果你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你就是一个无能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可是,且不说这个实验只拿某个学校里几十个孩子做实验,这种抽样方法有多大可信度。

就说实验本身,我一直觉得最有问题的点是:

「延迟满足」,是一种对已经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的一种描述归纳总结,而不是一种可以主动培养的能力。

和我们前面说的,自律只是一种他人的总结归纳是一回事。

可是有多少父母因为看了这个实验,就刻意培养自己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你能想象这些孩子的境遇有多悲惨。

试想一下,我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容易做到「延迟满足」?

是不是感觉到安全、情绪稳定、获得满足、感觉被爱的时候?

而什么时候我们容易放纵自我?

是不是情绪崩溃、压力很大、感到孤独、开始报复生活的时候?

那如果父母刻意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是不是就要在孩子想要满足天性的时候,各种阻止、打压、剥夺甚至训斥?

那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觉得不安、没有被爱、得不到满足、情绪崩溃?是不是更不容易「延迟满足」?

而我们强迫自己「自律」的时候,是不是就像自己作为自己的父母,在打压和训斥自己的「内在小孩」?

结果就是越想自律越痛苦,越不能自律,越觉得自己很差劲,报复生活,自我放纵,然后更痛苦,更想自律,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就自暴自弃,自我放逐了。

所以在他人眼中做出一个「自律」的形象,我更希望自己好好爱自己,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样反而更可能在别人眼中显得「自律」,当然,别人怎么看我,对我并不重要。

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什么都别干了,就此躺平了,毕竟想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也是需要不断尝试的。

相比「自律」这种其实是他律的东西,大家可以试试「反目标」:

比如我一周就是要完成三次健身太累了,健不下去,放弃;

一周要拿起两本书各看五页,然后看不下去,放弃;

一周要完成两次健康饮食,然后觉得太难吃了,放弃;

一周要写一篇300字的日记,然后实在写不出来,放弃;

……

完成这些「放弃」目标的过程中,你可能更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有些事可能试了就放不下来了。

不信你试试,比强迫自己「自律」好使。

自律从来不能给你自由,自己爱自己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羞耻   归纳   命题   情绪   眼中   痛苦   事情   父母   自我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