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

一路向西南,出奇地畅通无阻,只在新邵高速封闭时走了20多公里的省道,再上沪昆时高速上几乎无需超车,随着性子走就好。

美轮美奂的绥宁天空,车窗外的每个方向都像一幅画,美得难以言传。感谢丽丽美女盛情,中途入住下高速路口的金帝豪国际大酒店,第二天一早秒上高速,一切都很美好。

通道距离从江县城仅两个半小时车程, 9点前便顺利抵达酒店。在“心想颂籁大酒店”清澈的小河边散步,看一群孩子在河里游泳,边走边买些当地的水果,这种不必赶行程的旅行实在是难得惬意。

酒店前坪是一个诺大的草坪,好几棵上百年的榕树遮天蔽日,即使烈日当空也十分阴凉舒爽。酒店服务员告诉我们,这里离岜沙仅9公里,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到岜沙的带枪部落还是需要半个小时。”美美地睡了个午觉后,走上开往岜沙的山路,便不得不承认服务员的话没有半点夸张的成份。

贵州对景点的保护还算不错,所有景点都需要坐摆渡车入内,但晚上7点到次日早8点可自驾进入景区。“持枪部落”岜(bia)沙是一个草木繁多的地方,而且这里的树还特别有灵气,进门不远处那几棵数百年的松树,早些年已经运往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这个未受太多现代文明侵蚀的苗族山寨,山峦叠翠、雾笼梯田,处处透着原始和神秘。离热闹的县城尽管只有几公里,但村子里的老人至今保留着用镰刀剃头、树葬的习俗。

手握猎枪、腰跨砍刀是岜沙男子的标配,进入村寨便有一个70多岁、精神矍铄大爷扛着枪向我们走来,可以明目张胆地背着枪的村民还真是第一次见。

民族学者称这里为硕果仅存的苗族远古遗风保存地、“苗族文化的活化石”,果然是有理由的,在我看来这里就象活着的兵马俑一般神奇。

用镰刀剃头,三、五分钟一个典型的岜沙男子发型便完美呈现,真的是眼见为实。老少爷们排成长队,一齐朝天空放火枪,顿时枪声响遍整个山谷……更是闻所未闻,果然出门能长见识。

下午四点,居然能看到云海在不远处翻滚,这绝对是我生平第一次。山谷间的云雾像被人驱赶着一般,不断朝着半山腰的苗寨涌来,眼看着就要将寨子包裹起来,忽然中途掉转方向,然后流向远处的山谷……

我打算换个长焦镜头,先生说,你可能是在耽误时间,果然好的风景从来都是稍纵即逝,三两分钟功夫,云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开始无比期待第二天的苗寨日出。

清晨5点,翻过山路十八弯再进带枪部落时,天还没有完全亮。《云上绣娘》冯小蝶的阁楼是观赏整个苗寨的极佳位置,阁楼与博物馆的女主人特别和善,为了方便我和先生在6点前拍日出,特地早起专为我俩开门,苗家人待人的这份情谊真是不轻!

博物馆就我和先生两个人,但我们此刻心里只有日出和云海。其实,云海还是常常可以碰见的,但雾漫苗寨的云海一直还只在期待中。

看着天渐渐亮,眼前只有灰蒙蒙的一片,徘徊两小时却只有鸡犬相闻,真的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我和先生打趣:今日晨拍,不过是两个人的空守,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为了自慰忙自拍。

特别喜欢这个半路上遇到的6年级小男生,我走过去不停地向他搭讪,腼腆的他好半天才告诉我:自己也是个枪手,今年小学刚毕业,下学期就要去城里上中学。每年寒暑假和周末他都会和小伙伴一起参加这种类似表演的活动,每天三场,一天可以得到50元的报酬,他说这些的时候,显得自豪又满足。

小伙子笑起来特别干净,见我期待地望着他,便主动告诉我,他还有个20岁的姐姐已经嫁人,也住在这个村子里,自己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见过这里的人,看过这里的景,总以为这里便是世外桃源 ,但往大山深处的寨子里走,却不能不说这里受市场经济影响也蛮大。

看着穿着苗族服饰的中老年妇女、老嗲嗲走过来,并热情地问你拍不拍照,你必须要事先准备好零钱,这里的摆拍从来都是付费的,10元、20元不等。

倒是不反感这种行为,不过,若是能偶遇几个热情又不在意是否付费的村民,心情便会好很多。古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商业其实并不矛盾,淳朴的民风、无可复制的特色风俗一定是一招致胜的法宝。

带枪部落的岜沙再过若干年会成什么样,能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一探究竟,我还是挺期待的。

说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个带枪部落仅仅只剩下一种表演,那还是有点可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苗族   部落   苗寨   寨子   村寨   镰刀   云海   枪手   山谷   日出   期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