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印象(失忆的大理—六朝古都/序言)

正如人类拥有记忆一样,群体社会也有属于它自己的记忆,社会的记忆就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人们用一个词通俗地称为“历史”。

但我们知道,人类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比如突然遭受了重大的人生变故、或者是身体受到了某种外力的打击、再例如喝酒喝断片了、车祸导致了脑损伤等等的情况下,脑袋会突然失去记忆,一片空白,再努力想都白瞎,啥也想不起来了,这就叫失忆。

如今的大理,人们漫步在苍山洱海之间,享受着风花雪月美好景色的同时,却不会想起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了怎样的文明?又曾经发生过怎样血腥的杀戮?而让您更为意外的是,杀戮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抹去曾经辉煌的文明。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真实的历史事实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已被另类描画甚至刻意抹去。

换言之,大理失去记忆了。

当我们翻开金庸的《天龙八部》这本小说的时候,当我们沉浸在那些铁骨柔情的侠义经典段子上的时候,小说里的大理国仿佛是金庸先生胡编乱扯出来的一样,梦幻得那么的不真实。笔者是个旅游包车司机,经常有客人问,真的有大理国这个国家吗?此时的我,无奈地感受到,不止是大理失忆了,而是世界对大理都集体失忆了。

现如今的大理,苍山洱海风光宛如少女般的美丽妖娆,而有谁知道真实的大理,却恰似天山童姥一般,外表虽然如少女样清新美丽,而真实的历史年轮却已让她饱经沧桑。

本文将带您走向大理的过往,指向记忆的空白处,翻开大理已经断片的脑丘,为您揭示那块掉落的文明伤疤。

然而,为什么要讲述一个掉下去的文明呢?

因为这个文明的历史是那样的久远神秘;因为这个文明曾经是那样的光辉夺目;更因为有人想刻意抹去这个掉落的文明,所以除了少量书籍记录里的只言片语,其实早已被人忘记;

现如今提起云贵高原,大部份人的脑袋中就会涌出下词汇:山区、缺氧、少数民族、穷困、落后、孔雀、大象——等等等等,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偏僻落后弱小贫穷的地方,对吧。

有一次,笔者开车载几个外地人从大理古城到海东去看房子,行驶了二十多分钟,乘客不耐烦地说,怎么还不到,是不是绕路了,大理不是个小地方吗?笔者暗笑了,当我开玩笑地告诉乘客,大理不是个小地方,绕洱海一圈接近北京的六环,而且大理还是曾经的全世界第十四大城市时,乘客们都笑了,但我零乱了,因为乘客的笑容是半信半疑且不屑一顾的嘲笑。

实际上,从人类的起源来看,云贵高原地区是最早有人类生活的地区之一,云南元谋那蚌地区的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西畴仙人洞发现的原始人齿化石、丽江木家桥发现的原始人腿骨化石,以上都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比周口店的北京人早了约100万年。那么,随着有人类的起源,慢慢发展就会形成人类文明,这是一个必然的逻辑推论结果,所以,云贵高原诞生这个地区的自有文明是理所当然的。

我在回顾这个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在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性格后,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上所诞生的文明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明,笔者称之为高原文明。

呵呵,太狂了,想跟中原文明相提并论?你这样说有什么证据吗?有,当然有,这里且将青藏高原先隐去,单提云贵高原。

咱们首先聊聊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字、青铜器。

云贵高原青铜器的制造和黄金的提炼远比中原地区还要早。

云贵高原是有色金属王国,铜在云贵高原地区探明的储量在过去被大量开采的情况下,至今遥居中国第二名;不仅储量丰富,当地拥有的青铜冶炼技术在同时代的文明中已达到极高水平,那么在青铜时代,云贵高原地区的青铜器都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体量大,我记得在我的中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这样说的。中原地区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现称后母戊鼎)重量达到了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而事实真的如课文所说吗?

今天的大理州祥云县在解放之前一直被称为云南,直到民国时期,因为省县同名,县肯定干不过省,云南县才逼着改名叫祥云县。一九六四年,祥云县大波那村出土了一口青铜棺材,被称为大波那铜棺,现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件存世的青铜棺椁,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居然重达2.571吨。

其次,云贵高原地区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先进。在大多数地区还在使用陶泥铸范铸造青铜器的时候,云贵高原的先民已在使用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器铸造法——熔模铸造法(也叫失蜡法)。大波那铜棺就是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这样的多注口同时浇铸的青铜器,在全世界也就只有这一件;一次性铸造长2米的青铜板,还有各种精细的纹饰,而且还要考虑不同青铜板之间的榫卯结构,保证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合在一起,对工艺和模具均具有相当高的要求;大波那铜棺铸造工艺高超,纹饰精美,反映了云南当时青铜铸造的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地步。


大波那铜棺

第三就是云贵高原出土的青铜器铸件活泼灵动;云贵高原地区的青铜器摆脱了中原青铜器做为礼器的中规中矩的呆板样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有各种战争和狩猎的场面,有各种歌舞的生活场面,甚至还有砍头祭祀的血腥场面;在云贵高原的原住民眼中,青铜器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器物,而仅仅是生产生活中普普通通不可缺少的物件而已;同时,云贵高原出土的青铜器上各种各样的精致纹饰和随葬品中的葫芦笙等乐器,也都证明,云贵高原地区当时经济文化发达,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追求着精神生活,并不是中原地区传言中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

杀人贮贝器

鎏金八人乐舞扣饰

值得一提的是,大波那铜棺目前推测是昆明族白子国国王的葬具,这具铜棺的出土,颠覆了本土对帝王葬具的使用认知。因为同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都是国之重器,帝王用青铜棺下葬几乎是不可能的,已知的最高下葬规格就是金缕玉衣、黄肠题凑了,没有任何一位帝王能够享用青铜所制的棺椁;唯一可能与昆明族白子国国王下葬规格相近的只有秦始皇,因为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以铜治椁”,但是秦始皇墓地至今还没有被发掘,所以还没有见到过实物。

云贵高原地区的黄金矿藏也比较丰富,提炼技术的发展也比较早,比如在大理州祥云县与铜棺同时出土的黄金权杖及昆明地区用全黄金打造的滇王剑鞘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云贵高原地区贵族已经在使用金器制品了;而纯金的权杖、剑鞘这种东西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这样的盛世帝王都没有使用过的。

其次咱们再来聊聊文字,经常有客人问我,白族为什么没有文字?如果对历史感兴趣,也会动脑筋想问题的人,其实这个问题用脚考虑就能得到答案。历史上曾经有六个朝代定都大理,难道这六个朝代在七百多年当中都没有任何一份官方公文需要书写和发布吗?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天大的一个笑话。

杠精来了,看你说的,那也不一定,他们可以使用汉字书写发布呀。

是的,云贵高原地区的先民确实有使用汉字的记录,而且运用也相当广泛;但是,不要忘记大理是曾经的六朝古都,当一个新的独立政权产生,他必然推出一些有别于其它政权的东西来凸显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比如吐蕃松赞干布基于象雄文字创造了藏文、元朝忽必烈请国师八思巴创建了蒙古文字;又比如说西夏王李元昊推出剃发令,颁布西夏文字。是呀,西夏都有自己的文字,那云贵高原独立政权的文字是长成什么样子的呢?

这种文字被称为方块白文,又称老白文、古白文、或汉字白文。这种文字的特点一是利用汉字的读音来表词义,二是汉语的词义用白语的音来读,三是跟西夏文差不多,利用汉字偏旁部首自造新字,以形声字最多,也有一些会意字,四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形义。

这种文字形成后,不仅白族民间掌握白文的人很多,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普遍使用白文;历史上用白文记述历史,创作文学,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白文古籍,大致有如下几类:白文经卷、白文残瓦、白文史书、白文碑刻、白文祭文、白文唱本和白文对联等等。

可惜的是,明朝朱元璋军队进入云南之后,实行了文化灭绝运动,所谓在官之典籍,在民之简编都被集中烧毁,并且规定官方和民间都必须使用汉语、必须使用汉字;所以这种文字在明朝之后虽仍在民间使用,但它的使用范围已大大地缩小,流传至今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白文碑铭和书面文献,且明代以前的十分少见。

老白文——山花碑

文明的三大标志之一还有就是城市,云贵高原文明的城市从简单的人类聚集区伴随着文明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历史上的六朝古都,也就是位于今天大理的羊苴咩城在商贸往来的推动下,最终于八至十二世纪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第十四大城市。而在这个城市中,自成一派且被誉为最有文化内涵的白族民居建筑正是城市建设和自我风格形成的标志。

公元十世纪时期世界城市排名(以人口数量排行)


1

科尔多瓦(今西班牙)

人口45万

十世纪时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

2

卞京(北宋首都,今开封)

人口40万


3

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人口30万


4

吴哥(今柬埔寨)

人口20万

高棉帝国的首都

5

京都

人口17.5 万


6

开罗

人口12.5 万


7

巴格达

人口12.5 万


8

内布沙尔(今伊朗境内)

人口12.5 万


9

艾尔哈萨(今沙特阿拉伯境内)

人口11万


10

安希尔瓦达(今印度境内)

人口10 万


11

莱伊(今伊朗德黑兰附近)

人口10 万


12

伊斯法罕(今伊朗境内)

人口10 万


13

塞维利亚(今西班牙境内)

人口9 万


14

羊苴咩城(大理国首都,今云南大理)

人口9 万

该城在公元986年达到了鼎盛时期。那里的优质大理石至今仍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以满足建筑和雕刻等方面的广泛需求。

15

坦贾武尔(今印度境内)

人口9 万



白族民居

兄弟,从以上表格中您品出了什么没有?

什么?没有?那我告诉你,如果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域范围来说,六朝古都羊苴咩城在公元十世纪左右是中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北宋首都汴京,这样说没毛病吧?因为那时的上海还是个小渔村呢,而北京,因为忽必烈还没去建立元大都,所以那时还是一个边塞小镇。

一路让您大跌眼镜,不好意思,我也没有其它意思,无非是想证明我写这段历史的积极意义而已。

可以说,文明的三大标志对于云贵高原来说一个都不缺,不仅不缺,每一项还都推向一个高度了,那仅仅这样就结束了吗?

NO,云贵高原地区物产丰富,是产盐比较早的地区,先秦以迄清代 , 云南是除四川之外中国古代井盐生产的唯一地区。

采盐图

这个地区畜牧业还比较发达,除盛产牛羊等牲畜外,还出产一种当时各国都艳羡不已的良驹——大理马,也称滇马,它在冷兵器时代相当于今天的F16战斗机;滇马虽然又瘦又小,但耐力及爬坡能力比较强,也是“茶马古道”、”身毒古道“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滇马(大理马)

而粮食生产,不用想,看地图就知道,四季如春的气候,洱海、滇池、抚仙湖等等大小湖泊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灌溉水源和渔业资源。据考证,栽培稻可能起源于云南及其邻近地区;从物种分布来看,大约在5万年前,云南地区就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从云贵高原水稻的垂直分布,也可明显看出籼稻、粳稻的演替现象,云南的稻作历史迄今至少有4000年以上,并是由“百谷自生”发展为栽培种植,云南栽种陆稻的历史应该早于水稻。如此丰厚的物质基础,为高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文化艺术方面,时至今日,杨丽萍的孔雀舞依旧精彩、小河淌水的曲调仍荡气回肠。著名的词牌菩萨蛮,源于南诏国国家歌舞团去唐朝长安表演了一场名为"南诏奉圣乐"的歌舞,从而在长安城掀起了哼唱云南流行音乐的风潮,其表演者从妙香佛国而来,并打扮成菩萨模样的蛮人女子被称为“菩萨蛮”,最终成为了长安大富人家炫富的三宝之一(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

而爨体书法,作为书法界的活化石,成为了书界的一股清流,剑川石宝山的摩崖石刻和阿磋耶观音造像以异于中原佛教造像的形式再现了“妙香佛国”密宗阿咤力教派的独特魅力。现存于日本京都绘制于南诏国时期的“南诏中兴图传”和现存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张胜温画卷”再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瑰丽画面。

张胜温画卷局部

从以上内容简单地综合分析一下,说云贵高原是没有文化的地方?我切,说啥呢,这个地方不仅有自己的文化,而且是文化的输出地。

中原政权对云贵高原地区的财富,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所了解了,这里的牲畜、铜铁矿石、茶叶、盐井,乃至当地的蛮族人口,都是一笔难以衡量的财富,更不用提云贵高原是西南方向上的交通枢纽,有商道可通往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地。

但是,如此富饶的高原文明为何最终成为了掉落的文明呢?

因为富饶和文明往往会成为被觊觎和蚕食的对象。

因为“掉下去”的,不代表“被落后”和“被淘汰”。

掉下去的那一部分,正是因为太精彩啊!

精彩的不止于这个地区的资源以及所诞生的文明,其历史更为跌宕起伏,简直可以当小说来看。

对了,看你的题目,你写的不是大理所发生的事吗?刚才怎么提到了整个云贵高原,大理能代表整个云贵高原吗?其实,在我以下所描写的这一段历史中,大理正是当时整个云贵高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所谓一座大理城,整部云贵史。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历史,同样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大理也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九大古都。现如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范围内,历史上曾经有六个朝代定都于此,所以咱们中国除了南京以外,大理也被称为“六朝古都”。

那么,是哪六个朝代定都大理呢?

与中原唐朝基本相始终的被称为南诏国,南诏国曾经用过四个国号,分别是大蒙国、大礼国、南诏国、大封民国,南诏国皇帝姓蒙,经历了13代皇帝,立国165年;其后是姓郑的大长和国,经历了3代皇帝,立国26年;紧接着是姓赵的大天兴国,1个皇帝,享国2年;以及姓杨的大义宁国,有2个皇帝,立国6年;随之与中原宋朝基本相始终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姓段的大理国,总共22位皇帝,立国316年;宋朝分北宋、南宋,大理国挺有意思,不仅跟宋朝基本相始终,也跟宋朝一样中间断过,分为前理国和后理国两个阶段;前理国和后理国中间断过2年,这两年属高家统治,国号叫“大中”,即“大中国”,跟今天的中国这两个字一模一样。

所以,南诏国、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大中国这六个朝代都是定都于今天的大理市范围,大理的“六朝古都”正出于此。

本文旨在通过发掘还原六朝古都的真实历史事件,从而寻找云贵高原上失落的文明密码,以达到接续历史记忆的目的。文中有涉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历史事件,因本人是汉族,非政治人士,也不是民族主义者,所以本人对历史事件不予评价对错,只认尽量还原真实。因这个地区历史资料残缺严重,有不对的地方,愿和各位读友交流改正。

清朝的时候,昆明市有个布衣寒士叫孙髯的写了一幅长联,即今天还悬挂在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对联是这样写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幅对联中下联所写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几个典故,正是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

好的,忘掉现在的一切时间和空间,请随我进入久远的大理,亲历那一幕幕真实吧。我的故事准备好了,咦,你的酒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大理   云贵高原   白族   大波   南诏   青铜器   云南   古都   序言   青铜   人口   印象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