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

我们力求使儿童在母育学校里养成细致的、温存的、敏感的、富于同情的心灵。

要使儿童不仅用头脑和理智,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还要让儿童十分关心:有人折断了树枝,雏鸟从窝里滚落在草地上做无力的挣扎,花园里出现了不知谁扔掉的无主的小猫。

我们用不少的时间给家长讲,怎样实际创造条件来培养儿童的自治能力,使儿童当别人需要时,总会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对某人怜悯,对某人爱抚,对某人保护,对某人关心,对某种原因而焦急不安,为某件事而悲伤。

我的青年朋友!这里指的是雕塑巧匠——母亲和父亲的最精细的雕刀,是他们最精巧的动作。我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经验使我确信,只是在儿童上学后,才由我这个教师去接触母亲和父亲都没有触动过的大理石,开始培养情感,为时已经晚了。

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他所能了解的,只是他听到和读到的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

(文章来源于书籍"给教师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校工   巧匠   雏鸟   小猫   内心   父亲   母亲   心灵   儿童   教师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