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镇文化名村北坡寺

#秋日生活打卡季#北坡寺村坐落在甘谷县城西南约33公里处,磐安镇南部浅山区地带,南邻南坡寺村,北靠侯家山村,东连原家庄村,西与张家窑村,东坡峪村相接。主要地形为山地,海拔1320-1640米,属大陆性暖温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清澈的金川河自东南往西北方向绕村而过,溪水长流,绿树婆娑。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

北坡寺村名来历,有两个因素,“北坡”因地处北坡,向阳而居,“寺”因该村原有一历史悠久的寺庙响泉寺。

北坡寺村与南坡寺村,原家庄村三个村共同处在秦岭余脉无畏山下的一个小盆地,地理位置独特,古属“泽国”,古名瀛川,清代属安山里,民国时期属无畏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属于金川乡,2004年撤乡并镇后归属磐安镇。

北坡寺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下文物证明,这里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由于与毛家坪隔山而居,相距不到十里路,所以也是秦人西迁后的首居地之一。历史上名人辈出,较为著名的有清代进士张斗南,民国中将张铣一。

张斗南(1864-1929),字奎垣,号柳村,伏羌(今甘谷)安山里(今属磐安镇)北坡寺村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进士。同年任贵州桐梓县知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张斗南在任期间勤政抚民,颇有政绩。五年后回乡,被授予巩昌府劝捐委员。他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把北坡寺响泉寺东殿作为张家学堂,捐资修缮,开馆授徒。并重建北坡方堡砦。 张斗南书法著述皆散轶,从仅存的书法作品中窥见其书法风格宗二王及欧柳,擅长行书和楷书。楷书用笔舒展,结构严谨,行书圆润流畅,布局精到。


张铣一(1907—1951),甘谷县磐安镇北坡寺村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抗日战争中曾任第十七集团军军法处中将处长等职。1945年春,张铣一赴重庆“青年军干部训练团”受训,在重庆受到蒋介石在官邸的接见,授6法律博士学位并合影留念。1949年3月24日,张铣一以第十七集团军军法处中将处长衔与西北军政长官、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一起,作为首席代表到北平与中共和谈代表谈判。1949年9月在宁夏银川起义。1951年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后被处决,上世纪八十年代撤销原判,予以平反,宣布恢复起义人员身份。


北坡寺村的主要产业是苹果种植,现有人口1500,劳动力主要从事苹果种植储存和技术服务。2336亩耕地,全部为苹果种植。磐安镇南部浅山区,海拔、气候、日照、降水量、土壤、风速等条件,都适合苹果生长,这里出产的苹果品质优良,色香味都堪称冠军。北坡寺村是甘谷县最早种植苹果的地方,今天甘谷县苹果面积已经超过三十多万亩,形成甘谷县最大的产业,而这个产业的发源地就在北坡寺村,最早种植的苹果树已经超过苹果树生存的极限六十五年,至今仍然健康地活着,并且还在产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甘谷最早的苹果种植是北坡寺村复员军人张玺,于1955年自筹资金,通过东北战友的关系,从锦州购得几株苹果树苗,引进栽培技术,率先在北坡寺村四队试验栽种,顺利获得成功。于是,在他的倡导下和天水市政府的扶植下,北坡寺开始大面积栽培苹果,当年引进的主要品种为国光、青香樵、委金果和红玉。这些果树经过三、五年的生长后,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就此基本上奠定了金川果园的雏形,张玺因此成为甘谷县引进、栽培苹果的第一人,金川北坡寺也成为甘谷县种植苹果的第一村。经过十年左右的苹果种植发展,通过第二、三代引进、稼接、改良,形成了以”红元帅、红星和红槐"为主的"三红"优质苹果品种,曾获农业部优质果品二等奖,至此"甘谷县金川苹果基地”初具规模,产品畅销国内市场,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20年,以金川苹果基地为龙头的甘谷县"花牛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成为甘谷县的拳头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磐安   桐梓县   甘谷县   无畏   甘谷   军法   集团军   中将   苹果   产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