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爱因斯坦说错了?上帝真的是掷骰子的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的实验,建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一种新的量子技术正在出现”

据诺贝尔官网介绍,阿兰阿斯佩1947年出生于法国,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1942年出生于美国,安东塞林格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

01

原来上帝真的“掷骰子”

万万没想到,今年的物理诺贝尔奖竟然是“量子纠缠”,这太令我感到震惊了。

这次诺奖还专门提到了2018年我国的墨子号建立的跨大洲的量子信号连接。

当然,这个奖项不是发给量子纠缠的提出人,因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当然这个奖项既然发给了量子纠缠了,说明爱因斯坦大概说错了,上帝还真的是掷骰子的。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非常看不惯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非常看不惯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他还跟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波尔有过激烈的辩论。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一个量子系统你没探测的时候它可以同时处在不同状态,你探测的时候瞬间坍缩到其中一个具体的状态。爱因斯坦认为这个很不切实际,这个系统肯定是只能处在一个状态,你没法预测是因为他有隐含的变量我们还不知道。

所以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

他认为因果关系,任何事情是一定要有的。薛定谔是站爱因斯坦的,所以他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是一只既死又活的猫,很显然猫不能既死又活,以此来讽刺哥本哈根学派。


02

“量子力学的叛徒”

爱因斯坦为了反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就设计出了量子纠缠的思维实验。当然,这个成果不是爱因斯坦一个人的,而是叫EPR理论。

E=爱因斯坦

P=Podolsky

R=Rosen

爱因斯坦指出,OK,你不是说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在不同状态吗?我现在就找两个电子,让他们处于纠缠住的状态,即量子纠缠。

薛定谔戏称量子纠缠为“量子力学的叛徒”。

我假设这种纠缠状态是两个电子同时自旋为上,加上两个电子同时自旋为下。我现在让小帅和大壮个各拿着一个电子,然后让他们分开1光年的距离。由于测量行为会导致量子系统的坍缩,因为他们处在同时为上或者同时为下的叠加状态。我测量之后,他们要么同时为上,要么同时为下,也就是只要小帅测量一下手中的电子,比方他测量出来手中的电子是向上的,此刻他根本不用给大壮打电话就知道大壮的电子也是向上的,反之亦然。那岂不是小帅可以瞬间知道一光年以外的事情吗?信息传递不就超光速了吗,很显然,这件事违反了相对论。所以量子纠缠这个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波尔海森堡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你虽然是知道了一光年以外的事情,但关键是你这里没有信息增量,没有信息增量不传递信息,不传递信息所以并未违反相对论。

到现在为止,这些其实都处于哲学层面的争论。为啥是哲学问题呢?因为这涉及到了局域性原理是否正确的问题。因为量子纠缠就算不传递信息,不违背相对论,但他也是一个无视距离的超距作用。瞬间移动貌似,也不是不可能的嘛。这就算不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科幻问题吧。

03

John Bell与贝尔不等式

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名叫John Bell。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说你们也别争了,我们来做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贝尔不等式”。

通过验证贝尔不等式是否成立,我们就可以判断量子纠缠是不是真的存在。

终于说到这次的物理诺奖了,当然,这次的物理诺奖也不是这个Bell。而是真正去实现了贝尔不等式实验的三位科学家

Alain Aspect

John F Clauser

Anton Zellinger

毕竟贝尔不等式,更像是一个思维实验,要真的在实验室里实现可不是个容易的事。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对实现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提供了贡献。

他们的贡献是设计实验能够制造处于纠缠态的光子,从而对贝尔不等式进行验证。这同时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先驱,量子纠缠被证实,说明了微观世界可能远超我们的认知,打开了量子信息全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爱因斯坦   哥本哈根   贝尔   诺贝尔   大壮   不等式   骰子   量子   学派   上帝   状态   物理学奖   电子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