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主权归属成难题,毛主席一个创举巧妙解开死结,破灭西方阴谋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9世纪初,便成为全球无数登山家和科学家向往的地方。珠穆朗玛峰不仅仅是一座令人神往的高峰,其背后还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博弈。

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则在尼泊尔境内,两国人民对珠峰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也正因一座山在两国的原因,其主权归属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和尼泊尔对此进行了多次会谈,但珠峰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最后,毛主席提出的一个办法巧妙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两国的问题,为日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基调。

珠峰在中国史书中的记载已有近千年历史

珠穆朗玛峰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紧邻西藏。据史书中记载,珠峰作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缘起于元朝。1240年,西藏被纳入元朝的统治版图中,1258年《莲花遗教》中,它被称为“拉齐”在藏族古代作家桑吉坚赞的《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珠峰又被称作“顶多雪”。从此,珠峰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的固有领土。

《元史地理志》中有记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西藏以和平方式过渡,明朝继续对西藏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清朝入关后,也继承了对西藏的统治,还以驻藏大臣、金瓶掣签等制度继续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

1658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南怀仁来中国传教,后进入宫廷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他向康熙讲授了许多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引起了康熙的极大兴趣,1688年,南怀仁去世后,康熙更是亲自为他撰写了祭文:

“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

1661年,康熙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受到老师南怀仁的影响,他对西方科技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用科学方法借助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加之战争影响,1707年,他下令绘制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中包括对西藏地区进行的详绘,这张地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也是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测绘最精准的地图。

从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珠穆朗玛峰在这时被叫作珠穆朗玛阿林(阿林是满语,是大山的意思),并标有珠峰的具体位置,中国在勘探和测量珠峰的历史上,可谓历史悠久。

但在古代,中国对国界的认知概念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古代中国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只有个模糊的位置,对于边界的管理是和整个边疆地区的管理交织在一起的,边境地区、边境地带和国境线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一直到清朝末年,尼泊尔都是大清的藩属国,这也导致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重视。

1689年,清政府和沙俄帝国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国际边界条约,但这时清政府仍没有重视明晰边界线的概念。一直到了1840年,英国轰开中国的大门后,清政府才逐渐意识到了边界的概念和重要性。

也正因如此,中国和尼泊尔之间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主权归属问题埋下了隐患。成为了困扰新中国和尼泊尔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尼两国展开了多次谈判和交流。

解决珠峰的归属问题给中国和尼泊尔带来挑战

1955年8月1日,中国和尼泊尔正式建交,两国之间的边界谈判也正式提上了日程。在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中方始终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

1957年1月,周总理在访问尼泊尔期间,谈到珠峰问题时,曾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表述:

“中国和尼泊尔是由伟大的喜马拉雅山以将近一千公里的共同边界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对于这一片广大地区的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9年10月,有人向周总理提问关于中国政府对解决中尼陆地边界的立场,周总理再次表态释放友好信号:

“我们愿意表明,在边界未正式划定前,我们同意双方维持这一条习惯线,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同时为表示中尼友好,在亚洲树立范例,如尼政府同意,我们也愿立即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且经过勘测,划定边界。”

1960年3月11日至22日,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来华访问,期间,他与周总理就边界划分等问题展开会谈,珠穆朗玛峰不仅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在中尼两国人民的心中,也有很深的情感牵绊,因此,在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一再陷入了僵局。

对此,周总理也巧妙地将珠峰的归属问题倾向到了两国人民的情感上,他说:

“这个峰在全世界也是有名的,他不仅涉及到中国的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尼泊尔的民族感情。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这件事可以由两国总理直接解决。”

对于周总理的看法,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也表示同意。

在双方的会谈中,周总理提出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三个原则,分别是

“一、肯定现状,以存在的传统习惯线为基础定界;

二、考虑到边界双方管辖的实际状况;

三、对个别有争议的地点,解决不了的,交联合委员会。”

中尼两国的全部边界以现有的传统习惯线为基础,通过友好协商,科学地画出和正式地标定。缔约双方决定成立由双方同等人数同等级别的代表组成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并责成该委员会根据本协定第三条的规定,商谈解决有关中尼边界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勘察边界、树立界桩、起草中尼边界条约等工作!——《边界协定》规定

珠穆朗玛峰中的“珠穆”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指女神,“朗玛”是第三的意思,珠峰被藏族人民称为“大地之母”、“第三圣母”,藏族中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珠峰的传说,藏族人民对珠峰寄予了非同寻常的情感。

尼泊尔将珠峰称作“萨加玛塔峰”,意思是“高达天庭的山峰”,也是尼泊尔人民心中的神山。珠穆朗玛峰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尼两国边界线上的耀眼明珠,因此,珠峰的归属问题引起两国政府高层的极大重视。

加之上世纪50年代,美国采取封锁、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巨大挑战,从实际出发,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尽可能保持与邻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毛主席一句话基本奠定了解决珠峰问题的基调

1960年3月18日晚,毛主席接见了以柯伊拉腊为核心的尼泊尔代表团,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毛主席对此前中尼双方代表在会谈中出现争议的地方,即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和中尼两国边界的划分问题,对此,毛主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引起柯伊拉腊的强烈赞同。

这次会议刚开始时,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便率先抢占先机,大打“感情牌”,强调珠峰对尼泊尔人民的重要性,甚至还称珠峰始终位于尼泊尔境内,并对周总理在上一次会谈中称珠峰在中国境内的说法表示反对。

珠峰的归属问题涉及人民情感,更涉及国家边界划分,不是“打感情牌”就能够让步的,毛主席在听完柯伊拉腊的讲话后,说道:

“我们想要得到你们的友谊,你们也要得到我们的友谊,这就是问题的中心,只要有了这个中心,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被解决。”

毛主席始终强调的一点便是中国和尼泊尔两国之间的友谊,很显然,在处理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始终如一,那就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友好解决”,不能因为这个问题破坏中尼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正因为有了毛主席在会议上的讲话,给了中尼两国之间解决边界划分问题包括珠峰的归属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双方均认可的正确方向,为日后进一步开展和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会谈中,原本陷入僵局的气氛也逐渐变好了起来,双方代表都看到了和平解决这一争议的希望。

随后,毛主席便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办法,珠峰可以一个国家一半来解决,他对柯伊拉腊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一半一半,山南边归你们,山北边就归我们。”

一座山却归属于两个国家,这是一大创举,但也是和平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最合适的一种办法。如果将它简单地归属为中国或是尼泊尔,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仅会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还会破坏两国关系。

出于对两国之间的友谊考虑,中国已经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对此,毛主席也曾表示:“如果珠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话,拖一拖也是好的,珠峰很好,可以保障我们的边境安全,你们不吃亏,我们也吃不了亏。”

毛主席在作出让步的同时,也以强硬地姿态亮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一座山分属两国已经是中国最后的底线了,希望尼泊尔方面也能够接受这个十分合理的办法。

最后,毛主席彻底否定了珠峰归属于某一国的想法,他说道:“全给你们的话,我们感情上过不去,要是全算给我们,你们感情上又过不去。”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建议,尼泊尔方面并没有当场做出明确表态,但在攀登珠峰的问题上,尼泊尔却还在强调“过去爬山,要拿着尼泊尔签证”这样的要求,这对中国的登山者而言,无疑是不友好的,未来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此,毛主席说:“长期以来的习惯是,从西藏爬山,得有西藏地方的许可。”一句话令刚刚还表现强硬尼泊尔代表团一下子沉默了。

这次会议由原定的半小时一直持续到了两个小时的谈话,双方领导人就珠峰的归属问题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不过这次会议也没有确定下来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毛主席的讲话为之后和平解决珠峰归属难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受西方阴谋论影响,尼泊尔境内的反华势力蠢蠢欲动

1960年4月,周总理应邀访问尼泊尔,双方再次就珠峰的归属问题进行坦诚交流,周总理更是表示,如今,两国的分歧实际上只不过是这个山峰的几个地方,这也意味着双方在该问题上的分歧已经进一步缩小。

当然,周总理在访问尼泊尔期间,也听到了该国国内仍然存在有一些不正确甚至是挑衅的声音,对此,周总理严肃指出,“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北京会谈中,我们从来都没有对珠峰提出过领土的要求。”这句话直接将中国的立场明明白白地摊在了世界面前。

紧接着,周总理再次提到了毛主席的创举,他说:“毛主席在会见柯伊拉腊首相时,提出了我们可以接受按照尼泊尔的画法把山峰画在边界线上,换句话说,峰的北半部归属中国,南半部则归属尼泊尔。”

在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友好的,一直以来,中国都秉持着和平谈判的原则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和矛盾。周总理强调称:“自从毛主席在与柯伊拉腊首相谈话后,我国政府始终采取这个态度,这次,我应邀来访尼泊尔,同柯伊拉腊首相会谈便是想继续寻求一个友好的解决办法。”

周总理的讲话,让尼泊尔人民对中国的态度有了真实的了解,使得尼泊尔国内一些企图借“珠峰归属问题”大做文章制造麻烦的势力受到了打压。

尽管在珠峰的归属问题上,是中国和尼泊尔两个当事国之间的问题,但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紧盯着这一问题,当然,在这些“过热的关注”背后往往是不怀好意的,它们企图借这个问题打压中国。

其中,以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际势力,不断在尼泊尔国内散播谣言,捏造中尼两国在珠峰归属问题上的敌对态度制造两国矛盾,在印度等国外势力的煽动下,尼泊尔国内甚至一度还出现了反华的小浪潮。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密切关注珠峰归属,对中国虎视眈眈,一旦被他们抓到把柄,中国便会深陷国际舆论的漩涡中。

因此,在多重势力的干涉下,珠峰问题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中尼两国之间的事情了,一旦中国没有处理好,那么,无疑给了一些反华势力攻击、诋毁中国的机会。

但是,周总理在访问尼泊尔期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尼泊尔国内存在的一小股受国际舆论煽动的反华势力,他向尼泊尔人民明确表明了中国的态度,狠狠打压了对中国心怀恶意的国际势力,使西方的阴谋彻底破灭。

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五星红旗在珠峰顶峰高高飘扬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第一次从北坡出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峰顶,开创了新的历史记录。

在中国登山队成功前,曾有人对珠峰北坡归属于中国提出过质疑,他们指出:“珠峰的命名和高度都由别人确定的,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峰属于中国?”但是,从五星红旗在珠峰顶高高飘扬的那一刻起,这些质疑从此便销声匿迹了。

同一年10月,中尼两国对外宣布:“在解决中尼边界问题上,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然而,两个月后,尼泊尔国内发生变化,中尼两国此前关于珠峰问题的进展被迫搁置,在之后的第二轮会谈中,也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961年9月,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访华,30日,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马亨德拉,这次会谈中,在珠峰归属问题上,双方均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马亨德拉国王更是表示,希望中尼边界问题能在这一次彻底定下来。

10月5日,中国和尼泊尔在北京签署了边境条约,两国多年来在珠峰归属问题上争议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中尼边界谈判也基本结束。

中尼边界问题的解决,对两国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为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刘少奇曾指出:

“中尼边界正式划定标定了,对我们两国人民永远有好处。中尼边界历史上基本是良好的,没有多少争议,都是小问题。通过正式划界,小问题都可以消灭。我们要建立两国间永久和平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珠峰   怀仁   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   藏族   死结   创举   西藏   主权   边界   中国   阴谋   巧妙   势力   难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