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跑步成了癌友的抗癌首选?长期跑步的患者,最后都怎么样了?

现如今癌症的发生几率特别高,已经从曾经的罕见疾病变成了普通的疾病,使许多人都深受其害,甚至有些人因为癌症而失去了性命。

但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有许多人不能够全面地了解癌症,甚至因此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要掌握癌症的发病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进行预防。

癌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1:外部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是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80%~90%的癌症患者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即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当不良环境侵入人体时,人体的保护系统会进行抵抗,久而久之保护系统的功能就会被消除或减弱,如果此时癌症因子过强或长期积累,可能因人体免疫力不足或修复功能不佳而导致癌症。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几乎60%的疾病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饮食因素占比较大,比如乳腺癌高发的美国居民,有一定的饮食问题,总脂肪摄入量是中国人的2-5倍。

研究发现,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糖果、动物脂肪等,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和低脂乳制品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另外,大量抽烟喝酒,或者做饭时没有做好通风工作,都有可能导致癌症,所以,想要防癌,就要特别注意衣食住行。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据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免疫系统识别和破坏癌细胞的能力,即使在健康的人体内,正常细胞也可能发生变异,从而发展成癌细胞。

如果此时由于不良心理因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降低,那么这些癌细胞就不能被及时消灭和破坏,最终可能导致癌症,所以平时保持好心情是很有必要的。

为何跑步成了癌友的抗癌首选?

来自美国的研究数据报告显示,45-60岁的中年人坚持半小时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作,该组织将2万名实验者分为两组,研究锻炼方式与个人体质的关系。

结论:每周运动4次,与每周运动2次的对照组相比,消化道癌症风险降低16%,呼吸道癌症风险降低14%,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维持心脑血管功能。

与每周不运动两次的普通人相比,实验组所有机制的发病风险降低了13.1%。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反复推荐通过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扩大治疗效果,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身体器官,运动可以更好抵御疾病带来的伤害。

长期跑步的患者,最后都怎么样了?

近几年来,根据大部分媒体发布的消息来看,长期的跑步和持续的训练确实能给癌症患者带来很多好处,跑步可以促进睡眠,愉悦身心,缓解压力,提高抵抗力,这些都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

还有很多抗癌名人,他们最终通过跑步成功战胜癌症,不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有效延长了生存时间,比如国内知名励志抗癌人士贺明。

2016年,贺明被查出肺癌晚期,当时,医生告诉他,他可能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然而,贺明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与癌症抗争,他通过跑步与癌症抗争,他爱上了马拉松。

在不断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他不仅血压和血糖下降了,肺部的癌细胞也暂时稳定了,当时他被医生诊断只能活三个月,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坚持了四年,为很多癌症患者树立了榜样。

癌症患者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1、除了日常生活活动,重度贫血患者应推迟运动,直到贫血好转;

2、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应避免去公共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直到白细胞计数恢复到安全水平;

3、接受过骨髓移植的患者,一年内一般不建议去可能发生细菌感染的公共场所,如健身房、操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4、当抗癌治疗导致严重的疲劳症状时,患者可能会对原来的运动计划感到无能。

5、接受放疗的患者应避免将放疗受照部位的皮肤暴露在含氯的环境中,如游泳池。

6、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避免接触水或其他细菌环境,防止感染,也应避免对导尿管局部肌肉进行抗阻训练,防止导尿管移位。

7、对于有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无力或失去平衡,患肢运动能力降低,例如,应该建议他们骑固定自行车,而不是在户外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导尿管   患者   癌细胞   乳腺癌   生活方式   癌症   首选   因素   人体   功能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