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生消费调研:超五成月消费额1000-1500元

记者 于悦 通讯员 杨振

为了解济南市大学生消费的情况,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随机抽取了448名驻济高校在校生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满足于基本生活,在消费时更加趋于理性,不再追求“越贵越好”,而是选择更适合自身需求的物品,理性消费成为主流;但“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问题不可忽视。

平均月消费额相对集中

城乡消费水平略有差异

调研结果显示,超五成(52.2%)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额在1000-1500元之间;月消费额在1500-2000元之间的占比23.7%,月消费额在600-1000元之间的占比20.8%,月消费额高于2000元的占比3.3%。

分城乡看,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略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600-1000元之间的仅占比7.5%,低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18.1个百分点;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比55.8%,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4.9个百分点;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的占比29.2%,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7.5个百分点;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占比7.5%,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5.7个百分点。

调研结果显示,90.9%的大学生经济来源全部来自于家庭,8.9%的大学生是“部分来自于家庭,部分靠自己赚取”,仅有0.2%的大学生全部靠自己赚取。

从满意度来看,对当前的消费水平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83.7%。有12.3%的大学生表示“正好可以,咬咬牙能挺过”。仅有4%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总需预支下月生活费”。调研发现,表示“不满意,总需预支下月生活费”的学生当中,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占比近九成。由此看出,其主要原因是自身消费观念问题,而非生活费偏低。

从调研情况看,94.4%的大学生消费主要用于餐饮,超过73%的大学生在校内食堂月就餐费用超过600元。除餐饮外,生活用品、购置衣物、购买学习用品的比例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第二、三、四位。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首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

调研发现,当前多数大学生能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进行理性消费。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有所规划,仅有9.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想花就花”,不考虑消费计划。在问及“每月的生活费有余时,你会用于哪个方面”(多选)时,有78.8%的大学生选择“存起来”,27.5%的大学生选择“用于和同学聚餐”,25.5%的大学生选择“添置衣物”,19.4%的大学生选择“购买学习用品”。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消费观念更趋于理智和谨慎。

“人情消费”加重负担

“攀比消费”问题不容忽视

在“是否经常与同学、朋友聚餐”的调研中,79.5%的学生表示“一月一次或两次与同学、朋友聚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消费负担。大学生“人情消费”之所以日盛一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受传统观念讲人情、重面子的不良影响,有从众心理。另一方面,受社会风气、学校周边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意识不断向学校渗透。“人情消费”过于频繁,势必脱离学生经济能力实际,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背离,与经济能力形成矛盾,需进一步引导和纠正。

在“是否购买奢侈品”方面的调研中,25.2%的大学生表示偶尔购买奢侈品,1.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购买奢侈品。进一步调研发现,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是攀比心理在作怪,面子思想过重。造成攀比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不够自信,想通过外在事物证明自己,追求心理平衡,获得认同感;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收入差距过大,出现了消费高低不等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的带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三是家庭因素的原因,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有个普遍看法“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价值观念的引导也是产生攀比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

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

确保大学生吃上平价蔬菜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时期,如何正确消费,对大学生的成才和人格完善有着极大的作用。调研建议,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把消费同自身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合理地有计划地消费,不讲排场,不摆阔气。要教育大学生协调好人情消费和其他消费之间的关系,矫正大学生人生观中的不正确因素,多开展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的专题讲座,遏制大学生吃喝风气、攀比风气的蔓延。

一是要多措并举,确保大学生吃上平价蔬菜。要分类开展食材招标,确保食材质优价廉,减少采购环节的成本。要严把原材料验收和加工环节关,严格操作程序,提高食材利用率和出菜率,严格控制水、电、气的合理使用,努力降低成本,努力降低大学生食堂内就餐费用。二是要严控食堂内攀比就餐。要严格控制大学食堂内的“高价菜”,充分考虑多数大学生经济承受能力,主推大众菜,主打大众价,严格控制“高价菜”数量,避免大学生攀比就餐。

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针对自身所学专业,在不违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校内外兼职。一方面,增加自身社会实践积累,且能充分利用大学业余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和娱乐等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兼职,或多或少赚取部分生活费,尽己所能减轻家庭负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消费额   大学生   消费水平   济南   高于   百分点   生活费   奢侈品   人情   原因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