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补益方剂,也是很多人心中补肾药的首选,有些人更是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对症,每天都要吃上一些。

但实际上,是药就不能随便吃!

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中药作用在正常的机体,会引发正气郁滞、气血碍阻、痰湿滋生等病理变化;而如果药不对症,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网络配图)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共6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高血压、早搏、脑出血后遗症、精神病、眩晕、失眠等心脑神志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肾炎、男性不育、乳糜尿、血尿、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遗精、血精、不射精、淋证、癃闭、遗尿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食道炎、便秘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气肿等。

(网络配图)

原为小儿专用方

六味地黄丸首载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不过,六味地黄丸并非钱乙首创,而是钱乙在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了附子和桂枝两味药而来。

为什么要减去附子和桂枝呢?

“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方,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就是说,减去附子和桂枝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合小儿使用。

现代临床上,六味地黄丸也的确常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例如小儿发育迟缓、小儿反复感冒、小儿糖尿病、小儿遗尿等。

(网络配图)

所以说六味地黄丸是八味肾气丸的减方,原本是专门针对小儿疾病所设的补肾方。

今以“补肾”扬美名

如今,六味地黄丸声名卓著,却是因其“补肾”的名号为人们熟知、追捧。

而这也许要溯源自国人那久已有之的“补肾情结”。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补肾”情结始终不见衰减。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重要脏腑之一,对肾的重视原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把握不住肾的生理特性,进行乱补与滥补,无异于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结果就是——补肾补肾,越补越亏。

(网络配图)

常见补肾误区

一是将补肾与壮阳联系在一起。

有些人房事不力,就责以肾虚。

导致阳痿的原因比较多,不完全是肾脏的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身体和精神心理疾病、年龄以及其他因素等,都可以导致阳痿。

从中医角度看,就是同为阳痿也有不同证型,有阳虚,也有肝郁气滞,又有脾气不足。

补肾不同于壮阳,吃壮阳药也并不等于补肾。

古代很多皇帝寄希望于服用壮阳丹药来延年益寿,但纵欲过度,反而加重肾虚,使壮阳丹药成了催命毒药。

当今虽然早已没人服用丹药,但滥用“伟哥”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从中医角度看,也可能会损耗自身原本就虚弱的肾阴肾阳。

补肾的另一个误区是不辨阴阳,乱补一气,肾阴虚却用补阳药,肾阳虚却用补阴药。

当前补肾的中成药非常多,且多是非处方药,随时随地都能购买。

有些人一出现肾虚症状就吃六味地黄丸,有些人则是一出现肾虚症状就吃肾气丸,从来不管他是阴虚还是阳虚。

可如果原本属于肾阳虚,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继续滋阴而不补阳,就会使肾阳虚症状加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六味地黄丸反而病症加重。

并非是药物不好,而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网络配图)

有些人认为中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六味地黄丸原本是小儿专用方,应该更为安全,所以能随便吃,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不能随便吃

实际上,六味地黄丸不能够随便吃,作为补肾阴的药物,其主要是针对于肾阴不足所出现的相关症状进行治疗。

如果胡乱吃六味地黄丸,很多疾病会越吃越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肾阳虚的患者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否则越吃阳越虚,越吃阳痿、早泄症状越为明显。

第二点,脾胃虚弱的患者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该药具有非常滋腻的特点,会导致脾胃虚弱加重,特别是脾胃虚寒加重,而引发腹泻的情况。

第三点,湿气太重的人(多见于过于肥胖的人)也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因为有助湿的隐患,会使疾病加重。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稍有差池则性命攸关,专业的大夫在临床用药时都得仔细斟酌,只怕药不对症酿成大错。而我们自己怎能视生命如草芥,随意服用呢?

(网络配图)


指导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药师 金 锐/杨寿圆

整理 朱玲萃

来源 《家庭医药》2022年9月第17期

编辑 张皖波

校对 郑柯

二审 张越

终审 刘慧英 张如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附子   桂枝   脾胃   阳痿   小儿   症状   系统疾病   随便   疾病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