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肾虚吗?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是西医学的概念,不同于中医概念里的“肾虚”,这是不同医学体系下的不同概念。不要把西医的肾病等同于肾虚,如果不加辨证,“补肾”不成反而“伤及肾脏”

基于现代解剖、生理下的西医学认为,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功能。肾脏疾病往往呈现出尿色异常、尿量异常、排尿异常、水肿、乏力等表现。

先说一下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3个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 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 60ml/min) 3个月。

慢性肾脏病依据GFR分期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相关宽泛的概念,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了五期。

在慢性肾脏病的进程中部分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出现逐渐下降。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失代偿期,相当于慢性肾脏病的4-5期时,则意味着进入慢性肾衰竭阶段。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在慢性肾衰竭阶段,会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的紊乱,会出现心血管、呼吸、胃肠道、血液、神经肌肉、内分泌及骨骼等多个系统的病变。

慢性肾衰竭渐进性发展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通常进展缓慢,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会加速疾病的进展,对于慢性肾衰竭渐进性发展的危险因素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糖

高血压

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吸烟

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能够延缓慢肾衰的进展,防止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接着谈一谈中医的“肾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纳气、气化促进水液代谢等作用;这是一种功能性的概念,并未基于具体的解剖学概念,这是不同于西医对肾脏的认识的。

在中医认为“精气夺则虚”,虚和实是相对应的,虚是指“正气不足、正气虚损”,先天的禀赋不足、病后亏虚、慢性病损耗等皆能引起正气的不足,出现正虚的状态。

中医的“肾虚”包括了肾中精气不足和肾之阴阳失调两种状态,细分下来,包括了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精不足:肾精是生长发育生殖所必须的,是人体的先天之精,如果婴儿先天肾精不足,则影响生长发育,出现五迟五软等症状;青壮年若肾精不足可出现早衰、性功能减低等表现。

肾气不固:肾具有固摄的作用,若肾气不足,肾虚失于固摄,则可出现遗精、滑精、遗尿等症状;

正常人体阴阳处于平衡的状态,若阴亏或阳亏,则出现阴阳的不平衡,中医认为“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的偏衰,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当出现肾阴亏虚时,可有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表现;肾阳不足时,则出现一派身体机能下降的表现,比如阳痿、水肿、泄泻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医不同医学观下,对“肾”的概念的阐释并不相同,在临床中,西医的“肾病”不能等同于中医的“肾虚”,部分患者滥用补肾之品,会适得其反,在怀疑身体患病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诊疗。

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不作为诊疗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肾小球   肾脏病   生长发育   西医   肾脏   阴阳   异常   中医   因素   概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