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103.28亿、比“宁王”还高!但天齐锂业的市值还是太低了?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又到了年中总结的时节,各家新能源公司的半年报陆续出炉了。

在看到天齐锂业的财报之后,我隐约想起,自己手上似乎还握着持股锂业公司的基金。

带着点小雀跃打开APP之后,我发现这个基金里持有的不是天齐锂业的股,是赣锋锂业。

而标有“赣锋锂业”字样的颜色,是绿的。

整支基金的颜色,也是绿的。


不过幸好,我花在买这支基金上的钱,只有两百块。此前手里天齐锂业的股票,也早在140的高点卖掉了。

但话说回来,天齐锂业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是真的好看:营收142.96亿元,净利润103.28亿元。

做个简单的对比,惹了车圈众怒的宁德时代,虽然营收高出一个量级达到了1129.7亿元,但哪怕被称是“让车企为之打工”,净利润也不过81.7亿元。

这么看,天齐锂业简直是赚翻了!


然而即便是公布了这么亮眼的财报,天齐锂业的股价也没有应声而涨。

这和近两年,大家对这家公司的态度是一致的——锂价周期性很强,锂矿公司本身的业绩波动也很大,风险很高。

尤其对“有前科”的天齐锂业,其进行过不止一回“蛇吞象”的并购案,公司的债务情况一直不乐观。

以至于今年7月,天齐锂业正式在港股上市之后,有人认为天齐锂业就是来“拿钱还债”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亘古不变的原则。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天齐锂业这个锂业巨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凭什么赚这么多钱?




01. 锂价命运般的周期性


在上个毕业季的时候,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当代大学生的高薪工作之一,是进猪场

我并不是忘了打引号,因为此猪场并非网易那个彼“猪场”,是真真正正养猪的猪场


给出的薪资不可谓不高,毕竟本科生16w、硕士生20w、博士生40w起的年薪,除了互联网、芯片设计等少数行业,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于是猪场,就理所当然的“引诱”到了不少毕业生捧起《母猪的产后护理》,从此参与进了猪的一生。

这其中甚至包括985、211大学的毕业生。毕竟“有野心”的猪场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不惜开出1-4w的月薪,来招徕高端人才。

而猪场之所以肯花大价钱招人,一部分是因为工作辛苦招人不易——即使现在养猪行业已经现代化了,但这依旧是份又脏又累的差事;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2018年那场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疯涨,整个行业都在加大产能进行扩张。


结果过了没两年,因为大规模的扩产,猪肉价格又开始下跌。整个行业来了波心电图般的大动荡。

相信大家应该还多少记得,我们国家在非洲猪瘟爆出来之后的那段时间,接连向市场投放了好几批储备猪肉以稳定市场价格吧。

猪肉价格的波动,就属于周期性波;锂价,也是一样。

天齐锂业在2022年上半年能收获83.98%的净利率,按官方的说法,103.28亿元的利润是这么来的:

“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产品销量和售价增长”——现在锂产品市场上供小于求,我们卖货挣了不少钱!

“联营公司SQM 的业绩有大幅增长,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之前费老劲收购股份的公司终于赚钱啦,我们拿到不少收益!


那么SQM(智利化工矿业公司)的利润又是从哪来的呢?同样离不开产能扩张及锂价上涨。

所以,以上两个因素实际可以归为一点,即锂价的周期性波动。

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2021年业绩获得超预期增长之前,持续3年时间,有不少人都怀疑这个公司随时可能倒闭。

理由,也和锂价的周期性分不开。

2018年,天齐锂业花42.26亿美元收购了SQM公司23.77%股权。

当时的天齐锂业,账面上现金流不足40亿美元,而SQM则是全球头号锂业巨头。


为了筹足这笔钱,天齐锂业又背上了35亿美元的贷款。

为啥要用“又”?因为天齐锂业这回的“蛇吞象”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2013年天齐锂业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的股权,而泰利森是当时全球第四大锂业巨头。

虽然天齐锂业成功因此掌控到了世界上最大、品位最高,同时也是锂材料开采成本最低的盐湖矿——智利阿塔卡玛盐湖。

但这笔生意看起来却亏大了,因为锂价跌了

这一跌,就是两年。


股权收购案发生在2018年的11月,此时碳酸锂价为将近9万元/吨,但在这之前的2017年底,碳酸锂价格就已开始呈下降趋势。

直到2020年6月,碳酸锂价格触达到了4.4万元/吨的谷底,才开始再次反弹回升。

受此影响,SQM公司的股价,也从收购案发生时的65美元/股,一路下行至2020年3月的14.48美元/股,两年不到的时间蒸发了超70%,偏偏天齐锂业是在高点接的盘。


至于天齐锂业自己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253亿元的长期借款,简直像是吸血的蚂蟥,在2018-2020年不断产生着高额利息,再加上锂价崩盘造成的业务亏损,整个公司的财务数据糟糕得没法看。

在金融机构的眼中,天齐锂业这幅即将“风吹鸡蛋壳”的状态,距离公司凉凉也没有多远,自然纷纷看衰。

于是这家明明拥有全球锂价定价权的锂业公司,在2018参股全球最大锂业巨头之后,市值却遭到腰斩。

直到2021年碳酸锂价格再度起飞,天齐锂业的业绩才重新变得好看起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锂价的周期性。




02. 锂:白色石油


电动车最近的两波涨价潮是因为什么?

除了缺芯,还因为电池涨价。

但宁德时代也没少明里暗里地埋怨自己受委屈了,何况电池厂商的利润率确实也降了。

所以原因,还要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追溯,这个上游就是车企、电池厂商都提到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就是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上文我们提到了锂价的周期性波动,让天齐锂业结结实实过了两年苦日子。然而当时的锂价下跌幅度,比起2021年开始的锂价上升幅度,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每吨价格从10多万元跌到4万元算什么,从4万多涨到40多万才是真的猛!

原本波浪状的价格曲线,2021年开始几乎成了一条陡峭的直线。

但如同价格上涨,是从上游锂价一路传导到电动车的终端价格一样,电动车的需求猛增,也是这么一路传导到锂的需求的。

现有市面上的电动车,其使用的电池无论是走磷酸铁锂路线、还是三元锂路线,甚至有些车企想要尝试的磷酸锰铁锂模式,都离不开锂。


所以新能源发展得越红火,对锂的需求也就越大。要想发展新能源,将未来这一新兴产业的主导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就不能放弃对锂的争夺。

锂,这种柔软的银白色碱金属,俨然已经成为“白色石油”。

(关于锂的这一场矿业战争,可以去看公社之前的一篇万字长文《为了石油,他们可以杀很多人!为了锂,也是!》

可为什么在2018-2020年的时候,锂的需求明明也在上涨,锂价反而跌了呢?

因为在这段时间,锂的产能增长快过了需求增长。

根据国金证券的一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通过复盘澳洲锂矿的供应周期可以得出,一座锂矿从从勘探到开采平均需要6-8年

开矿之前的勘探和研究阶段的准备工作,平均耗时5年以上;

调研结束后的矿山设计准备、调试、审批阶段平均耗时1-2年;

矿山生产到投产阶段平均耗时1-2年;

此外,停产后复产矿山投产周期平均在2-5年。

根据2018年锂价长达两年的“跳水”时间反推,全球锂矿上一波的集中勘探和开采工作,是在2010-2012年开始的。

那么在2010-2012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曾毓群研究出了一项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让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困扰电动车许久的续航问题得以解决,随后他创办了宁德时代;

特斯拉Model S量产版下线;

……

电池技术的突破和电动车“鲶鱼”的闪亮登场,让全世界都看见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

换句话说,风口已显,赚钱的时候到了!

于是很多企业投向了锂矿或锂盐湖的开发,准备趁着电动车大卖的趋势,靠锂大赚一笔。

然而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铁律下,这一波集体行为却导致了锂的供大于求,锂价反而跌下去了。

锂价这一跌,下游不要紧,要命的是上游矿企撑不住了。

很多矿企因锂价下跌导致的亏损、股价崩盘而无以为继,要么破产倒闭,要么减产,暂缓产能扩张都已经是情况不错的了。

这么一看,天齐锂业能撑过来的确实属不易。澳洲矿山Alita和Altura就因锂价的大幅回落而出现了债务危机,分别于2019年8月和2020年10月宣布破产。

但情况很快又变了。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激增,带动了锂需求的猛增,但同时锂的产能却相对有限。

由于不少锂矿、锂盐湖,都在2018-2020年锂价下行的这一波当中关停或减产,短时间内并不能重新开采。

别忘了,前面刚刚提到过,停产后再次复产的矿山,投产周期平均在2-5年,而开发一个新矿山,要6-8年。哪怕从2021年开始恢复此前停产的矿山,开采出的锂最快也得2023年才能供应到市场上。

同时,新能源车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两相对应上,供需的缺口在2021年正式拉开,并且经预测,锂的需求缺口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扭转。


于是全球锂价直接起飞。

这,也就是天齐锂业在财报里提到的高行业景气度。




03. 这钱,该赚!


天齐锂业的财报一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关注到的,还是远高于现在车企和电池厂商的利润率。

但我觉得,天齐锂业现在挣得的钱,都是应该的。

最起码,如果没有天齐锂业曾经两次的“不自量力”,把触手伸到国际锂矿巨头身上,国内因锂价飙升而面临的难题,可能比现在还要严重。

目前,国内的锂价上涨还算是较为单纯的市场行为。如果我们没有企业能控制到全球锂储备最丰富的“三湖七矿”,迎接我们的,毫无疑问将是全球金融资本的绞杀或收割。

如同我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

而且,天齐锂业现在挣的钱,并不算多。

要知道,天齐锂业每一次的“蛇吞象”,都欠下了一笔巨债。沉重的债务负担曾压得天齐锂业不堪重负,以至于今年1月,天齐锂业忍痛将辛苦收购来的SQM股权,部分出售以偿还债务。

直到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的高杠杆,才终于降下来(降至约28%)。

公司财报中也专门提及此事:7月27日,公司已偿还并购贷款全部剩余11.29亿美元的本金及相关利息、费用。至此,公司已结清全部并购贷款。

财务状况变得健康之后,天齐锂业终于能腾出手来扩产。这一点,也通过同时披露的一份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的股权回购计划得到证实。



04. 写在最后


9月2日,工信部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其中提到,工信部将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这表明,锂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而政府也打算采取行动,参与锂产品的价格调控。

有点像国家对猪肉价格的调控是吧?

虽然我前面用猪肉价格来解释锂价的周期性,但二者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最简单的一点,猪肉价格的波动,可以从20多元再落回10多元,但锂价现在涨到40多万元了,你觉得之后还会降到之前4万多元的谷底吗?

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到现在,其实还远未到成熟期,电动车的需求也还在急速扩张。

可以预见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电动车还在用锂电池,锂行业都会处于产需快速增长的阶段。

也就是说,现在缺锂,以后可能还会缺。

至于钠离子电池、以及锂的回收利用,到底能不能抵得过锂的开采需求,之后有时间,我再来分析这个问题。

回到现在,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但锂矿储量只占全球的6%。而即便是这6%,也基本集中在采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西藏。

这意味着,我国锂的消费主要来自进口,对外依赖度非常高。

同时,世界上锂产能目前被四家公司垄断(产量占全球90%):美国雅宝ALB、美国Livent、澳大利亚泰利森、智利矿业化工SQM。

其中泰利森被天齐锂业控股51%,SQM有天齐锂业入股25%,天齐锂业两次“不自量力的蛇吞象”,换来的是我国企业能够染指世界锂资源控制权的资格。

但这还不够。

智利所在的南美,是美国的后花园;澳大利亚,唯美利坚马首是瞻。剩下的两家美国公司更不必说。

我们要将锂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要鼓励更多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长起来,走出去!

不要再觉得开矿卖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坐吃山空”、“坐地起价”了,掌握上游资源的重要性不必再赘述,仅仅勘探和开采所需的技术就足以形成稳固的护城河。

美国当年动摇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的页岩气革命,是哪个国家都能发起的吗?

此外,矿产行业本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没有可观的潜在利润,哪个企业会愿意干这份“脏活累活”呢?

所以,我们的锂业公司该赚,得赚!只有吃螃蟹的企业赚够了钱,才会有更多的企业也去吃螃蟹,螃蟹才会变成“我们的”螃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盐湖   智利   碳酸锂   猪场   周期性   新能源   市值   净利润   电动车   需求   价格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