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精彩吉林|60万米高空俯瞰!那些乡村,好美

借力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宜居环境……

吉林那些脱贫后的乡村,

正昂首阔步地走在“振兴”路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新发展的起点!

非凡十年,精彩吉林!

这一次,我们将卫星的镜头对准了延边。

让我们在高空,一起俯瞰那些乡村,有多美!

坐标1: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

村里藏着桃花源

湖岸花海醉游人

这里地处雁鸣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腹地,青山环抱,绿水相依,北与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乡接壤,是吉林省的东大门。

一江碧水,背靠青山。 群山如同天上立,白云恰在水中行。置身于清幽的雁鸣湖,此时此刻竟忘记了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著名作家张笑天笔下《雁鸣湖畔》里的“小山村”,就在于此。

过去的小山村,耕地多、能保底,但没有像样产业,农民一年闲半年。

如今,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起了“雁鸣湖休闲谷”“雁鸣湖渔港”。村民吃上“旅游饭”。这里已经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吉林省旅游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样板。

坐标:2:安图县新合乡七顶子村

黑土地开出“黄金花”

解锁致富路上密码

桑黄作为一味古老的中药材,目前是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非常好的药用真菌。

2017年,返乡创业的张德智看到桑黄的广阔市场前景,积极发展桑黄产业园项目。同时,作为村里的副书记,决定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让村民的日子火起来。

他们与千济方长白山桑黄产业园连续签订三年的销售合同,在抚松、敦化、蛟河地区也发展了桑黄孵化基地,形成了桑黄产业的发展规模优势。千济方长白山桑黄产业园区建立后,全村近40%的劳动力参与到桑黄产业之中,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同时,带动了新合乡周边五百多人到这里务工,人均增收超过一万元。

坐标3:安图县石门镇仲坪村

美丽庭院“扮靓”生活

乡村振兴见证小村蝶变

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种满鲜花,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安图县石门镇仲坪村,近年来上演着“一年一个样”的“好戏”,从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逆袭成为美丽乡村。

仲坪村通过实行“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和谐了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关系,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邻里关系日渐紧密,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民群众幸福感满满。

坐标4: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

一张小煎饼

“摊”火一个村

2018年,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立足全村实际,投资230万元,兴办龙泉煎饼加工厂扶贫车间。

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煎饼产业。10余户脱贫户在这里务工就业,为了推陈出新,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定期开展培训,村民在稳定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门致富本领。

目前,670平方米的煎饼生产车间,日产量达到500多斤。通过推广,原本并不起眼的大煎饼,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有了稳定的销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年销售达300余万元。

坐标5:龙井市老头沟镇奋斗村

奋斗村结“奋斗果”

果树成为“摇钱树”

奋斗村从事以李子、苹果和苹果梨为主的种植业。过去,果子成熟后销路少,滞销卖不上价。

2021年,省检察院派驻工作队到奋斗村,带领村民注册品牌、找销路,村党支部占股98%的腾飞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大批优质果销往各地,让奋斗村的果树真正成了“摇钱树”。

坐标6:和龙市福洞镇福洞村

海兰江畔

幸福迁徙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怎么办?

“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

如今,在海兰江畔实现的一次幸福迁徙,解决搬迁群众的乡村振兴发展问题。

作为远近闻名的偏远屯,福洞村马家沟屯的变化受益于整村易地搬迁。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和龙市投入2.3亿元,实施1726户易地扶贫搬迁如今,和龙市3479人通过易地搬迁,奔向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坐标7: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村

古村“辣白菜”

延续百年味道

坐落在村中的地窖辣白菜基地,也堪称“中国辣白菜第一窖”。几年前,和龙元池蔬菜有限公司把朝鲜族泡菜生产与有着百年历史的金达莱民俗村旅游相结合,从此开启了一段延续百年味道的征程。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具有朝鲜族传统民俗饮食文化的功能性交易培训中心,通过发掘朝鲜族历史,传承打造朝鲜族传统泡菜美食名片。

如今,在金达莱村民俗旅游这条发展新路上,游客参观辣白菜基地,现场制作辣白菜,也成为重要民俗文化体验之一。

坐标8: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

“红色+绿色”“混搭”风

“这个村子气质不一般

这是一个拥有“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张名片的小山村。近年来,五凤村借力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红色+绿色”的“混搭”风描绘出不一样的乡村振兴多彩生活。

坐标9: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

踏着红色足迹

迈向乡村振兴

昔日,这里是组织领导东满地区各族人民投入抗日斗争的核心,使抗日斗争的烽火燃遍东满大地。如今,村里建成了占地面积7.46公顷的红色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红色研学引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踏着先辈的红色足迹不懈奋斗,村民们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越明

摄影 李煦 制图 赵一妍

吉林一号卫星图片:长光卫星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吉林   金达莱   朝鲜族   乡村   和龙市   安图县   万米   煎饼   坐标   高空   村民   非凡   红色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