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三个月以来,机器人领域喧嚣热闹,几乎全球所有的科技巨头都在发布机器人重磅产品与战略规划,由此,“拐点来临”成为热议话题。
鉴此,《中上协会客厅》本期节目“龙头的力量(机器人篇)”,邀请四家机器人及细分领域龙头上市公司,包括AI智能领域龙头科大讯飞、消费电子智能终端领域龙头汉王科技、港口贸易自动化无人化龙头盛视科技以及矿山自动化龙头科达自控,嘉宾们从各自的一线感受出发,围绕“拐点”“格局”和“形态”三个板块,就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拐点的时间窗口、“人形”机器人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市场分割的预期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拐点是否来临的问题,嘉宾观点多元,有的认为拐点很快到来,有的认为尚需时日,还有的认为各项技术发展节奏不一致,故拐点出现的时间不可能“一刀切”。
而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观点比较一致,四家上市公司嘉宾均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行业终极目标,那将是一个可能超过当前汽车行业的、无比巨大的市场。不过,对于未来市场格局,多数嘉宾认为,“类人”机器人完全垄断市场是不现实的,“人形”尚难成为市场的唯一选品,什么“形态”最有利于发挥机器人的作用,市场自然会作出选择。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柳磊作开场致辞;做客嘉宾包括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汉王科技总裁朱德永,盛视科技董事长瞿磊以及科达自控董事长付国军;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为主导嘉宾。
《中上协会客厅》是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央广网联手打造的高端互动平台,是资本市场首档全新融媒体栏目。栏目主要聚焦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反映市场最真实的声音,维护上市公司的权益。每期邀请重量级嘉宾,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协会和媒体的专业力量。
拐点来否?各有各的判断
全球巨头的动向,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于机器人拐点是不是即将来临,四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各有各的判断。
科大讯飞江涛认为,从人工智能的视角来看,机器人所涉及的三个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均有一定的路要走,而且技术成熟度的节奏不一致,所以并不能同步前进,而是互相影响、协作推进。
具体到认知智能、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三个领域,江涛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在认知领域,“通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目前的技术离普遍使用尚有一定距离;而感知领域与机器人高度相关的视觉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有很多企业也做得非常好了。但在更多具体的、复杂的场景下,有很多感知的能力要不断提升;在运动智能方面,无论是算法上还是从对应的元器件的不断成熟上,均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汉王科技朱德永对于“拐点论”则持乐观态度,明确表示,从不同的单项功能目前的状况来看,拐点可能很快到来。他认为人工智能加上相应的硬件产品,集大成者可能就是“人形”机器人。
结合公司业务,盛视科技瞿磊预计商用及家用领域服务机器人需求有望迎来释放的拐点,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产品,会有更多的用户愿意为智能化服务买单。
科达自控付国军认为普通重复劳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因个性化需求,现在应该可以说进入了技术拐点,可能还没到产品或者是需求的商业拐点。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成本和价格下降,客户的需求才会向上升,特种机器人产品和市场的拐点才会到来。
如何布局?齐抓产业红利
机器人大潮涌来,对于未来产业格局当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定位,如何抓住产业发展的红利,四位嘉宾均信心满满。
科大讯飞一贯的人工智能战略是“平台+赛道”,之于机器人产业格局当中,则定位于“平台的赋能者”。“平台”指的就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江涛指出,科大讯飞是我国首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之一。在产业领域,目前有3万多家机器人的开发者正在调用科大讯飞的平台,占机器人创业公司的80%,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切入行业,而且正在给整个行业赋能。
与谷歌为代表的全球巨头在同一个赛道里奔跑,科大讯飞的底气源自核心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在感知、认知和运动智能三个领域都有深厚积累和强大支撑。
汉王科技则一直着力于终端跟“人”相关的功能的完善。朱德永表示,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未来最合适或者是最可能的形态,就是本体作为平台加各种应用的形态。
朱德永着重强调,基本感知方面,汉王科技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嗅觉识别的一个技术研发厂家;听觉部分也已有比较成熟技术储备;在运动部分,从仿翼机械鸟开始进行大量的累积。
对于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瞿磊称盛视科技核心竞争力是拥有全方位的研发能力以及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
瞿磊介绍,盛视科技在智慧口岸有多年智能产品的研发积累,基于软硬件的技术支持,结合口岸业务的产品需求,优先进入了行业的细分机器人赛道,在口岸垂直领域成熟落地并推广到更多的领域。
科达自控追求的是机器人怎么样更好地替代人干活。
谈及自身优势,付国军称科达自控首先是对特种行业非常熟悉,且具备一定的智能终端的开发能力。煤矿采掘过程中都是个性化的工作,需要机器人的智能化更高。科达自控的目标就是想真正把煤矿工人从最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提供切实的福利。
形态之争?“人形”并非绝对必要
本轮所迎来的机器人热潮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人形”机器人?但是同时,对于是否一定要追求“人形”业内外存有疑问。
“讲到机器人‘人形’的必要性,我们要回到今年年初,科大讯飞正式发布了‘讯飞超脑2030’的战略计划,这是一个跨度10年的、长周期的计划,最终目标是做出能够端茶送水的、能够亲情陪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江涛表示,而这种机器人,它必须是“人形”的,才能适应家庭这种环境。
据江涛介绍,“讯飞超脑2030”的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陆续推出“工业巡检四足机器人”和“机器宠物”,时间点分别在今年10月24日和明年;计划的中期,科大讯飞即会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到计划的后期,“人形”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条件就会逐步具备。
“未来机器人在各个场景中,什么‘形态’最有利于发挥机器人的作用,市场自然会做出选择。”江涛同时表示。
针对热度非常高的“机器人的‘人形’是否真正必要”的话题,朱德永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汉王科技坚信不疑的一个方向。
朱德永认为,要让机器变成“机器人”它就一定要有情感。人只有和人之类的形状的东西来交互的时候,才会托付其情感。因此,这方面的重要的功能要进行技术储备,打造出“人”的载体作为整个机器人未来的本体平台,让它真正地能跟人融在一起,融入人类社会。
而对于机器人的产品形态,汉王科技的路线图将按需求分“两步走”。首先瞄准的是商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功能包括迎宾、客服、配送等;第二个阶段就是家庭服务机器人,就进入到完全个人个性化的服务。
与此同时,汉王科技也已经给出了时间表,将在2025年推出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原型机,在2027年能够实现批量生产;2030年希望家庭服务机器人能够批量地进入家庭。
盛视科技瞿磊认为受限于目前技术条件制约,“人形”机器人还不能成为市场的必选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功能型机器人会占有主导地位。从目前市场接受度来看,“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到规模化的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瞿磊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上过关可用,成本上可接受,这是我们机器人行业奋斗的终极目标。盛视科技短期内不会涉足“人形”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一些关键技术应用和专用机器人有相通性,值得去研究。
对此,科达自控付国军直言,对于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人形”暂时看不到需求,如果一味追求“人形化”,研发的复杂程度和成本会大大提高,客户接受度则会降低。
付国军认为,不应一味追求“类人”形态,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应根据其功能进行形态选择。
“结合科达自控目前智慧矿山相关的业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机器人把人从最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至于机器人是两条腿还是4条腿,是用轮子驱动还是用履带,我们实际上并不关心,长得像不像人关系并不大。”付国军表示,认为机器人有战斗力就行,尤其是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央广资本眼)
更新时间:2024-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