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导体行业迎来拐点

2022年短短上半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半导体行业都迎来了拐点,全球供应链短缺也初步迎来曙光。近年来,尽管受疫情影响,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也一直都保持高增长,但自2022年年初以来,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却创新历史新低,而出口额仍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市场格局、产能、需求与应用与去年相比,正发生较大变化。变化之原因是什么?又对半导体行业未来有哪些预示?

产量下滑,进出口快速增长

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3594亿块,同比增长33.3%,2022年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为1661亿块,同比下滑6.3%,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016-2022H1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芯八哥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集成电路在进出口市场上却“欣欣向荣”,上半年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为5.5%和16.4%。高增长的集成电路市场出口额,在当前产量下跌下显得尤为醒目。

2017年以来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芯八哥

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核心原因与需求有关。短期来看,年初上海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应链的运行。上海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生产基地,拥有中芯国际、台积电及华虹等一批晶圆代工厂,疫情扩大后对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及下游汽车供应链等环节生产运行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长期来看,下游家电、消费类产品等终端需求低迷冲击才是减产的根源,国内晶圆代工主要集中在该领域,影响相对较大。从今年4月开始,国内芯片的销量出现了显著下滑,国内上市的电子板块也出现了大幅调整。

2022年的新生与变革

“全员”造芯,开创新局面

“缺芯”潮冲击国内芯片产业链,也让大家意识到了“卡脖子”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车企跨界同半导体企业展开合作,“造芯”不再是芯片公司的专属。手机、互联网、车企等行业企业接连加入“造芯”队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动汽车企业造芯。

近两年汽车芯片“荒”集中爆发,广汽、比亚迪等纷纷进入芯片领域,产品既包括当前紧缺的MCU、IGBT,也包括了自动驾驶这类难度更高的芯片,其中部分车规级芯片已经量产“上车”。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景气高涨

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增速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景气高涨,根据SEMI发布的《年中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预测设备制造商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总销售额将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1175亿美元,比2021年的1025亿美元增长14.7%。此外,芯片制造及封测的需求增长,对半导体设备行业业绩有明显拉动作用。本土晶圆厂的扩产,也带动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保持旺盛。

半导体材料方面,随着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切入半导体材料领域,大大推动了国产半导体行业技术自主性的发展。2022年,从相关国内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业绩或订单有向好趋势。

此外,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新兴技术正迅速崛起,以SiC、GAN宽禁带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能,展现巨大的市场前景。

中国半导体产业会给全球带来什么变化?

从供求总量来说,中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最大需求方,半导体市场雄冠全球,集成电路进口额一路飙升,中国本土终端市场发展强劲,为全球半导体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中国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担忧,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在很多方面中国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上的积极影响还非常有限。例如,在手机芯片上,中国品牌手机主要依赖高通和联发科,距离“独立自主”还很远。新能源车方面,中国市场虽是全球最大的,但其中的半导体含量却没那么高。存储器方面,虽然存储器几乎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但中国的存储器产量占比却比较小,不足以影响整体市场走势。

长期以来,半导体产业在繁荣发展与严重衰退之间循环往复,这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从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半导体不管是资本投入还是市场份额都有一定比例的下调,但整体仍呈增长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半导体   拐点   集成电路   中国   产量   芯片   需求   国内   半导体材料   全球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