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建议


史前时期的人类是吃素、肉食,还是杂食?


自古以来,人类素食和荤食哪个好,尤其是两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一直颇有争议。无论是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还是我国2000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女尸,都说明人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体。


冠心病是人类“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公布的统计结果,30-69岁冠心病死亡率以北爱尔兰最高,芬兰次之,日本最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的冠心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但60年代经过有效预防,有所下降。


我国发病与死亡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但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变成冠心病的高发国家。据报道,1990–2017年中国冠心病死亡增加人数全球第一,占全球的38.2%;在冠心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中,不健康饮食排名第一(69.2%)。因而,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也称为“生活方式病”。


因此,改变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是防治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措施。


一、怎么吃才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医学界相继探索了得舒(Dash)饮食、地中海饮食等多种促进健康的饮食方式,它们也在国外许多心血管领域指南或专家共识中得以推荐。我们不禁思考:这些饮食方式是否也适合国人?


其实,世界上人们的饮食结构颇受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生活习惯不同,饮食结构也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如北方面食为主,口味偏咸、偏油;南方以米饭为主,口味偏于清淡;湖南、湖北、江西,云贵川地区则无辣不欢。


因此,开展基于饮食习惯的大规模调研以探索“最优化饮食”不可能,也并不现实。试图研究吃面食好,还是米食好,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出结论。




二、中医饮食养生


祖国医学在饮食与养生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博大精深。历代医学家、养生家的论述,为我们带来启迪。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记载:“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并提出“饮食有节”的养生训诫。


据考证,尽享天年141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论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


他还主张“食不可过饱”“饮不欲过多”;还提倡荤素搭配,素食为主,多食素食,少进荤腥,多吃粮食、蔬菜,如“食啖鲑肴,务令简少”“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


金元时期的《儒门事亲》提出:“膏梁之人……酒食所伤,胀闷痞膈,酢心……”。明·秦景明撰《症因脉治·胸痹》道:“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闭食闷痛之症作矣。”


明代养生专书《寿世保元》也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


享年104岁的国医大师邓老生前倡导的饮食原则是:清淡饮食,荤素搭配,适量控制。


三、素食与荤食,有哪些利弊?


1、素食确实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素食一般指只食用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类等植物产品的饮食方式。


素食通过增加纤维和植物营养素的摄入而促进健康。其中,蔬菜水果是膳食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及各种营养素的良好来源。研究表明,素食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冠心病发病风险40%,包括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然而,素食人群也有摄入动物蛋白、脂肪、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不足的风险,一些素食者,容易患贫血(血证)、低蛋白血症(水肿)等。


2、荤食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荤食包括鱼类、禽类、肉类及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如鱼类富含ω-3脂肪酸、核黄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然而,动物肉类富含饱和脂肪酸、多环芳香烃及杂环胺等。研究已经证明,高胆固醇饮食,必定增加冠心病风险。加工肉类、红肉及禽类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有报道称,每日食用100g红肉或加工肉类将增加15%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如将加工肉类的摄入量降至20g/d,则可减少3.3%的死亡。


3、膏粱厚味之害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烧烤、煎炸、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黄等),一可以直接吸收入血,二可以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内生痰浊,导致血浊(血脂异常),进而演变成胸痹心痛(冠心病)、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中风(脑卒中)等一系列病证。




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建议


说一千,道一万,具体怎么办?总体建议:总量控制、清淡均衡、合理节制、三因制宜、讲求卫生


1、总量控制:总体限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一般正常人每天所需热卡的以正常标准体重为依据。可用体重指数(BMI)计算(图1):


图1 人体BMI计算


举例:某男,45岁,身高1.72m,体重75kg,BMI=75/1.722=25.3,超过24,说明已超重。进一步计算其最高标准体重=24 1.722=71kg,最低标准体重=21 1.722=62.13kg。对照我国正常人体重表,则为63.3kg公斤。说明具体计算时宜取标准体重的低值,即求整数62公斤。


在轻工作或休息情况下,一个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热量40千卡(kcal)。若有糖尿病或超重、肥胖者,应减少热量摄入,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30 kcal。


仍以上例计算。该男子每天摄入:62 30 1860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如何分配呢?(表1)


表1 热量计算示例(单位:kcal)


一般成人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在1600-2400 kcal。根据个人习惯约5-6两主食/天,可按早、中、晚餐2/6、2/6、2/6或1/5、2/5、2/5分配。此外,还应结合个人的活动量及体重增减情况,灵活调整。


2、清淡均衡:清淡,并非单纯素食,而是低糖、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多食鱼类和禽类;少吃哺乳动物肉类和蛋黄。


均衡,就是主张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多样(图2)。注意,瘦猪肉也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蛋类营养丰富,但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多吃(建议健康人每天一只鸡蛋,冠心病患者每周2只蛋黄,鸡蛋白每天1-2只)。炒菜,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此外,植物油如人造黄油等因含反式脂肪酸不宜多用。


图2 健康饮食示例


3、合理节制:根据年龄、消化功能、代谢率调整荤素比例。如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宜荤多素少;青中年劳心劳力,社会活动多,脑力与体力消耗较大,可荤素各半;老年则消化功能弱、代谢减退,宜荤少些、素多些;中至重体力劳动者,根据劳动强度可适量上调荤食比例。


4、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调整饮食结构,制定合乎人文的食谱。


5、讲求卫生:选取新鲜、安全的食材,并以健康卫生的方式烹饪。对于荤食,提倡熟食。淡水鱼生,运输过程卫生条件不良的海鲜,不宜作刺身食用,或作生腌食用。


结语

健康饮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篇》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食与荤食如何抉择、搭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开放命题。


每个人理想的健康饮食或许不尽相同,但均应遵循总量控制、清淡均衡、合理节制、三因制宜、讲求卫生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动脉   胸痹   饮食   脂肪酸   死亡率   冠心病   素食   肉类   清淡   体重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