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阴,气阴收敛,秋季要防病

#头条创作挑战赛#秋季养生养阴以收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而和于秋,秋季要顺应自然收敛之性,使人体气阴收敛。

燥为秋季主气,由于气候不断肃敛,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劲疾、干燥的气候,称为秋燥。秋燥最易伤肺,因为肺喜清肃濡润,燥邪伤津,肺首当其冲。以中秋为界,秋燥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头痛,无汗发热等;凉燥的主要症状是: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恶寒,头痛,较轻微的发热等。不论温燥、凉燥,均可见口鼻干、咽干唇干、皮肤干、大便干,所谓“燥胜则干”。

患秋燥的病人除了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药治疗外,还可以配合食疗。温燥患者,可用梨一个,川贝粉 3 克,冰糖 9 克,先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再将梨扎好,隔水蒸熟。每日两次,每次服半个,连服 3 日。凉燥咳嗽可用生梨一个,去核,加冰糖 9 克,在梨中心插入净麻黄 6—11根(3 厘米长),将梨扎好,隔水蒸熟。每日一个梨,连服 3 天。也可用核桃(去壳带膜)9 克,捣烂加入少许冰糖,隔水蒸熟,每日分两次服用,连服5天。或者以生地、山药入粥,或天冬、麦冬泡水代茶,均可生津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湿度小,人体出现干燥少津的生理变化,此期当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另外,秋季天气多变,有寒热之异,温凉燥之别,故衣服的增减要及时。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做到酌情增减衣服,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这时阳气尚未潜入于内,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强,不可骤增衣服,正是人们常说的“秋冻”,乃老百姓日常总结的顺应秋天养生的经验之谈。

根据“春捂秋冻”的道理,气候转凉之际,衣服逐渐增加,以利于身体对日后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声明:图片来源于免费正版图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秋季   天冬   川贝   增减   冰糖   水分   干燥   头痛   气候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