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究竟是扁头好看还是圆头好看?

平时照镜子的你,有没有意识过自己的头有点扁?

如果你发现了这一点,很遗憾,这也许并不是错觉。在中国的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扁平的头型并不少见,而这种畸形的头型,甚至可能是你家长的 “用心良苦”。

直到今天,我国很多地方还流传着“睡扁头”的习俗并以“扁头为美”,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后,通过人为固定幼儿的睡姿故意使其睡出扁头。

那么,什么是睡扁头?

这种习俗到底从何而来?已经睡扁了还能挽救么?


何为

什么是扁头习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婴儿的睡姿控制,将其头型“睡”扁。它有一个学名叫做:扁头综合征(Flat Head Syndrome)

一周岁以内是婴儿头部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的婴儿头骨非常薄且有弹性,这使得它们柔软且易于成型。此时如果对其颅骨的一侧施加恒定压力,就会让婴儿的头型畸形。


左侧为正常头型,右侧为扁头/斜头畸形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 (SIDS),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让婴儿仰睡(仰卧甚至还成为美国儿科学会唯一推荐的睡姿),仰睡的推广使许多国家的婴儿猝死症减少了50-90%,毫无疑问,仰睡对于减少婴儿猝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却也导致10年后的斜头畸形幼儿的数量增长了5倍,因为平坦的普通床垫会使长期仰睡的幼儿头部后部发生扁平,造成扁头、大饼脸。


左边为扁头,右边为正常头型

渊源

中国人的扁头,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根据考古资料,我国的扁头头骨在距今6500余年的山东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就已经发出现了[1]

。学者在大汶口文化发现了多个枕部变形的头骨,变形主要表现为头骨后部扁平化,但是,到底是人为有意识的对头骨进行改变还是因为婴儿时期的睡眠习惯导致,目前尚有争议。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族文化,该族主要活动在今山东、河南东部、江苏和安徽等地。

那么,现在中国北方一些睡扁头的习俗就是直接来源于当时东夷族吗?未必,因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东夷族的扁头习俗就已经开始衰落,在后来东夷族逐渐被华夏文明同化和融合后,扁头习俗便在中国内地荡然无了,自周朝之后,在中国的长城界内,扁头几乎绝迹

那么,为什么扁头习俗又卷土重来了?

重来

虽然自周朝之后,扁头在中原内地已经销声匿迹,但这个习俗却悄悄在东北亚地区发展壮大。在东北亚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保留了这个习俗,比如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满族等族。

尤其是满族,关于其族对睡扁头的习俗的记载很多,如吴振臣《宁古塔记略》 中写到 :满族 “生子满月,下摇车......其制以筛板, 圈以两头, 每头两孔,以长皮带穿孔内….用带缚定小儿,使不得动 。哭则乳之,不已则摇之,口念巴不力。” 但是满族的扁头习俗,是怎么影响到了关内的汉族呢?这一切都要从明朝的覆亡说起。

1644年甲申之变,中原板荡。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自此满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扁头也渐渐成为一种高贵的象征[2]

,乾隆本人在《满洲源流考》中说“国朝旧俗,儿生数日,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意思就是说满族在小孩刚出生时,把孩子放在一个卧具里,让其仰睡,久而久之头就扁了。但睡扁头会导致太阳穴突出,使面容在感观上变大,所以当时有满族谚语说 :“睡好了后脑勺, 成全了前门脸。” 可见当时的满族认为扁头比圆头更美观。[3]

而在江浙的汉族地区,却以“圆头”为美,认为小孩的头要圆乎乎的才好看[4],所以母亲在照顾小孩时经常变换婴儿睡姿,避免成为扁头。

自清代后,满族的睡扁头习俗还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同样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汉族,并慢慢向关内的北方地区传播开来,即便到20世纪30-40年代,东北的扁头也丝毫没有衰落的迹象,当年张作霖率东北军进入北京时,北京市民甚至根据观察他们的头型来判断其是否是东北人、在辛亥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兴起的“排满运动”中,革命军还通过摸头骨来辨别满汉,至今在东北和北方某些乡村中,仍有人认为孩子头型如果不扁,将来长大会没出息…甚至把给孩子扁头当成一项的重要任务。

年幼无知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头型就这样被家长在冥冥之中改变了,而父母也不会预料到自己的这个举措很可能在十几年后成为孩子一生的“梦魇”,今天在网上,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些孩子成年后发出的“悔恨”…


在互联网上有不少抱怨自己扁头的成年人

愈疗

(注:本节内容可能包含医疗建议,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若您有相关医学需求,请向医疗专业人士咨询并听取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指导。)

看完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扁头会导致太阳穴突出以及大饼脸,现在你可能要问:“怎么才能避免成为扁头?”

通常在婴儿6-8周大时,父母就可以发现他的扁头迹象了,当然,许多儿科医生在婴儿期每次检查时都会检查婴儿的颅骨畸形。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扁头,控制他的睡姿是非常重要的。

前面已经说到仰睡是预防婴儿猝死最安全的睡姿,但我们也不该一直让婴儿保持仰睡,简单来说就是避免让他们以一种睡姿不变,在婴儿清醒的时候,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俯卧的时间,这也有助于锻炼坐姿和爬行所需的肌肉。(但要注意,你应该只在孩子醒着的时候让他俯卧,并保持关注)

其次,在婴儿睡着的时候注意调整他们的头部位置,也可以每隔几天调换婴儿床的两端,让婴儿头脚对换方向,使其左右颅骨受力均匀,促使孩子多向非惯侧转头[5]。如果孩子只是轻度扁头,那很快就会恢复,请勿担心。

当睡姿矫正无效或因为拖延达到了中重度扁头,你也可以试试头盔矫正法,在美国该方法已成为常规治疗,其原理是用头盔向双颞侧施力;

根据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的说法,头盔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到6个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使用这种疗法重塑头骨可能需要大约12周的时间。

正在进行头盔治疗法的宝宝


头盔治疗对于扁头综合征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重度扁头畸形患儿,且效果明显高于睡姿矫正[6]

。这里提醒一下,头盔治疗仅适用于中重度扁头,且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佩戴矫正头盔并定期对头盔进行渐进性调整,如果自己擅自购买佩戴,很容易发生下面的惨剧




如果你是已经扁头多年的成年人...很抱歉,成年之后的人类头骨已经没有发展、变化的余地了,建议自行搜索一下“适合扁头的发型”,不过即使是扁头也不用过于焦虑,除了外观,它对你的记忆力和智力并不会有影响。

结语

中国的扁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但从周朝之后的两千多年在中国几乎消失,如今的扁头习俗多和清朝遗留有关,扁头综合征是一种头部畸形,易在婴幼儿阶段产生,作为家长应十分注意调整儿童的睡姿。扁头综合征对外观影响较大,但基本不会对大脑发育造成伤害,如需治疗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士

参考文献:

[1]赵永生,曾雯,魏成敏,张馨月,吕凯.大汶口文化居民枕部变形研究[J].东南文化

[2]李德山,薛成城.略论我国东北一种特殊的审美习俗——扁头[J].

[3]尹郁山《吉林满俗研究·礼俗风情》师范学院学报

[4]宋兆麟.满族睡扁头习俗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5]Persing J, James H, Swanson J,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itional skull deformities in infant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Practice and Ambulatory Medicine, Section on Plastic Surgery and Section onNeurological Surgery [J]. Pediatrics, 2003, 112(1 Pt 1): 199-202.

[6]马良,李青,孟令丹,邴卫卫,李玲,董荣芝.睡姿指导对早产儿扁头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05):569-57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满族   头型   头骨   睡姿   综合征   头盔   畸形   习俗   婴儿   女孩子   好看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