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我常用一个老方子,祛邪除痹,补益气血,屡试不爽

今天分享一个风湿性关节炎的案例,此病肢体关节疼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症有热痹,行痹,著痹,疼痹等不同类型,所以只有辩证准确,才能施治到位。

蔡某,女,36岁,公务员,2021年6月1日初诊。

患者自述:

最近一年全身骨节疼痛,第一次发病是在上一年夏季流产后,没有调养休息好,受了风寒,开始骨节疼痛,也在其他医院治疗过,未能治愈,最近几个月,疼痛加重,故来就诊。

刻诊:

患者全身关节疼痛,特别是肘膝、两踝关节比较严重,右手中指关节肿疼,颈项及右肩关节强疼。这种疼痛在活动后,或遇风冷、变天时会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畏寒肢冷,平时胃口不好,胃脘痞满,食冷胃疼。月经期准,量少,色暗红,无块,经后小腹隐疼。手掌红赤。

检查:

右脉细弱,左细缓而滑,舌淡红苔白薄满布,面黄瘦,两掌红如肝掌状。

辨证分析:

本病由产后体虚,感受风冷引起,症见关节疼痛,畏寒肢冷,遇风冷加重,脉滑苔白满布等寒湿症状,所以这是风寒湿痹。风寒湿三气痹阻经络,则形成了骨节疼痛之症。

再从体质来看,患者畏寒肢冷,脉细弱,说明阳气虚,温煦乏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胃口不好,必然气血生化不足;月经量少,经后腹疼,说明血虚;经色暗红,手掌红,又是肝血瘀滞之象。总之,整个病机是外有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内有气血不足,气血瘀滞,概括起来是:虚实夹杂,正虚邪实。

治疗:

祛邪除痹,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以三痹汤加减。

处方:

羌独活、防风、大艽、桂枝、细辛、威灵仙、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黄芪、炒白术、炙甘草、葛根、姜黄、怀牛膝、木瓜、寄生等

方解:

本方用羌独活、防风、大艽、桂枝、细辛、威灵仙等祛风湿,通经络,桂、附、细辛温经散寒,诸药共奏祛邪除痹之效。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病发产后,其虚显而易见,故必须大补气血,以驱散邪气。故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养血则使血足,活血则使血流,有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活血药尚有祛风之用;

用参、芪、术、草大补元气,气是功能,气是热力,气血充足,则能祛邪外出。针对发病部位,加葛根、姜黄以治颈肩痛,加牛膝、木瓜、寄生补肝肾壮筋骨之品,以治下肢关节疼痛。

全方攻补兼施,祛邪扶正,并针对病情,灵活增减,必能取得较好疗效。

二诊:

上方服用5付,两腿关节疼轻,足凉轻,右肩活动仍疼,但服药后轻泻,日一两次,质稀,另外,患者素有经前乳胀之疾,目前正处经前期,两乳又见胀痛不适。脉象细缓带滑,舌象转常,白苔减少。

关于腹泻问题,细审上方并无致泻之药,考虑之所以腹泻者,仍是肠中有寒,用温热药后,寒热交争,为热药驱寒外泄的表现。此症不用刻意处理,待寒邪排尽,其泻自止。至于经前乳胀,这是患者肝郁的表现。可随机用药处理。因黄芪性偏升固,不利于疏泄,故以原方去黄芪加柴胡,令患者继服。

三诊:

上方服用10付,诸关节疼大轻,仅觉腿肚子及右肩臂筋肉拘急不适,腹泻已止,大便转常,乳胀消失,月经正常。脉偏弱,舌常。上方去柴胡加伸筋草,千年健,制乳没,以增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力。

四诊:

上药又服10付,关节痛基本痊愈,仍觉颈部及两腿肚强硬不适。近因食凉物,胃脘隐痛不适。脉细缓,舌常,病将痊愈,叮嘱患者坚持治疗,注意调护,以防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治疗以三诊方去大艽、姜黄、伸筋草、千年健、制乳没,加干姜,陈皮,以温胃散寒。

上方服用10付,诸症消失。后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中医施治一人一方,切勿擅自用药,如果需要我的帮助,可以给我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气血   葛根   姜黄   细辛   骨节   补益   风湿性关节炎   方子   黄芪   屡试不爽   风寒   关节   患者   疼痛   常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