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孩子重复,是在压制孩子长大

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通常都源于父母。问题父母养育出问题孩子,问题孩子长大又成为问题父母。其实很多父母,他们都曾是受害者,只是他们不懂教育,于是就一代一代把伤害往下延续。

生活当中会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段时间特别爱钻犄角旮旯,什么桌子椅子底下、空调隔缝、箱箱柜柜的,但凡是能容得下孩子的小身体的地方孩子都想去钻、去藏,反反复复,家长会因为不懂孩子的生命规律,觉得这些现象很“怪异”,就会制止孩子;有的孩子看到桌子腿上有个洞洞就会反反复复的抠抠看、拿小小的物体塞进小洞里面,塞进去抠出来,不厌其烦;但是不懂得生命发展的家长会去制止孩子的重复!殊不知,在某个时期重复一个行为、动作就是某个敏感期在发生。

孩子反复的钻箱爬柜这些行为都属于空间敏感期,他的这些行为在不断反复探索的同时,是在建立孩子的专注力与空间概念,他会专注的通过自己的感统能力,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身体,使自己不被磕碰的同时而全身隐蔽起来并感觉那份不一样的空间感觉。

生活当中很多家长认为一次次重复是无聊透顶的事情,可是孩子却可以乐此不疲。比如,小包包上的拉链孩子可以很感兴趣地重复玩;一根树杈孩子可以蹲在地上鼓捣半天。


记得有一次,我带小儿子在小区的沙坑边玩,有一个爸爸带一个2岁左右的小宝宝也在玩,拿个小海洋球在边沿带洞的花圃边将海洋球塞进、滚出,如此反复着简单的动作,仍然玩得津津有味。“儿子,你过来玩玩这个!这段时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老是捣鼓球,在家也是玩球,带你出来还是玩球,这有什么好玩的啊!快点,来玩这个沙子! ”爸爸边大声说,边拉正在专注玩球的小宝宝。我忍不住微笑说:“孩子这种简单重复在家长看来很无聊,但这却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途径,从感统角度解析就是,孩子在某个特定时期重复某种特殊行为既是一种敏感期在发生,可以完善某种能力!”爸爸吃惊地说:“真的吗?”

类似这样的情境相信在每个家庭中都在上演。可能成人都在疑惑,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他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吗?其实,太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天生就有使自己乐于重复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有的。蒙特梭利称之为孩子成长的智力体操,可见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幼幼课堂上也有这样的现象,2岁多的仔仔,这段时间就喜欢反复钻柜子、进比较密闭的空间的现象。妈妈接触感统时间不长,从儿子没有语言到会清晰的叫出奶奶、阿姨,妈妈深信感统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段时间仔仔的这一现象又让妈妈弄不懂了。

惠心千爱幼幼感统课堂都是专业的教保师代课,针对仔仔的这一现象,教保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一直在讲,因为感觉统合训练是有针对性的,它训练的同时,身体机制是同时在调动的,仔仔属于触觉通路不足、语言概念不足、前庭不足等多项失调现象的孩子,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不但语言开了,孩子的身体、神经通路也连接的很密集,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接踵而来,他的反复钻柜子、箱子的现象就是空间敏感期在发生。

课堂上除了针对性训练,我们又有侧重仔仔的敏感期刺激,通过提供更多元更足的钻爬空间,我们还会教妈妈在家里面设置空间探索的环境给孩子满足的刺激,这两天相对钻的现象就慢慢的过度过去,孩子通过自发的重复,不但发展了身体机能,而且,能让孩子的感觉刺激更丰富,进而形成经验,最终形成认知。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重复不是无意义的动作,而是一种意义重大的体验和成长。

人类的本能是追求美好的一切。对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禁止和遏制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只要正确地引导,给他们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这种成人看似无趣的重复行为会成长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生活态度,成为孩子美好人生的一个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孩子   敏感   家长   父母   现象   身体   能力   妈妈   时间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