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日连续逆差,中国贸易顺差突破3万亿,暴涨是好事也需警惕

2022年前7个月,我国的贸易顺差5676.6亿美元(3.14万亿人民币),单单7月一个月,我国的出口就增长了18%,不少外媒觉得这个涨幅远高于预期,强劲得让人意外,但其实是他们低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过虽然出口涨幅可观,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因为经济增长不光靠贸易来拉动,消费、投资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主要聊贸易这块。

中国这么大的贸易顺差,是怎么实现的?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表现。从5月开始,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逆差,德国更是31年来第一次逆差,日本就更不用提了,到6月已经连续逆差11个月。

大环境这么萎靡不振,中国的贸易顺差,却连续3个月增速在15%以上。可以说,这是托了两件事的福:完整的供应链和低通胀。

反观西方国家,高通胀导致进口原材料和商品要付更高的价钱,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也让他们一些领域供应链断裂了,能源保障也成了问题。而中国工业体系完整,能源的来源地比较分散,这就使得我们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小,加上中国制造本来就有较强竞争力,从而也就实现了贸易顺差。

7月我国出口3329亿美元,增长18%,不少西方专家本来的预测中值只有15.6%,事后因此表示了意外。这些西方专家的失算,暗含了对中国外贸的唱衰。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增长,完全有迹可循。

从5月开始,中国出口的实际增速,就一直在超出市场的预期。4月中国外贸有过短暂的低谷,对于5月,路透社的20多位专家给出的预测中值只有8%,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实际结果却是16.9%。6月,路透社把预测值上调到了12%,但中国出口增速再次让他们失望,达到了17.9%。所以西方专家第三次失算,也该习惯了。

我国2021年全年的贸易顺差超6700亿美元,到今年7月一共是1万亿美元,其实从这个数字里能看出,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有多大。从今年前7个月的出口商品来看,增长最多的是汽车,其次是机电产品。

以汽车为例,一方面,现在海外的防疫政策比较宽松,人们的出行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之前的疫情和俄乌冲突,都让海外的供应紧张,像美国2021年初还有380万辆车的库存,但到年底就剩下110万辆,而中国同年库存少的时候也有249万辆。中国出口的商品,不至于突然就供不上了,这种产业链完备带来的稳定性,也给了市场很大的安全感。

中国现阶段如此大幅度的贸易顺差,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我认为不会,我们的出口增速会慢慢回落,但仍保有韧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韩国,7月的出口同比增长了9.4%,它6月的增速是5.2%,虽然只增加了个位数,对全球经济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韩国的出口结构,几乎就是全球缩影,覆盖了中、美、日等多个国家,石化产品、汽车和电子产品等多种商品。从韩国的出口波动里,可以看出它贸易伙伴的经济水平。

7月,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4.6%,达到了最大单月增幅。依据上述理论,侧面反映美国的通胀可能快到拐点了。美联储多次加息,至少市场买账,相信这波通胀还有救。短期内,美国的通胀不会下跌,但也不会继续高涨,中国的出口增长也可能随之放缓。

总的来说,中国这波贸易顺差的大前提,是国外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供应链和通胀问题。但顺差也意味内需偏弱,而国家现在是希望经济内循环拉动经济。

所以我们不能沉醉在这种庞大的顺差里,而是要加快改善内需疲软的问题。否则一旦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我们的内需还跟不上的话,经济下行的压力会变得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逆差   中国   贸易顺差   通胀   内需   韩国   美国   中国出口   好事   美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