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除了烧纸,还能干嘛?

这个暑期哪里最火爆,大家恐怕都有目共睹了吧?都说三分之一在海边,三分之一去新疆,还有三分之一逛云南,那家伙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一点都不夸张。去云南的大多数会去丽江,不管它是否商业,总有人被它吸引。如果你这两天在丽江,可能会遗憾刚刚错过的火把节,但好巧,你可以感受一下纳西族的“三美波祭”。这是纳西族隆重对待的一个节日,节日主题是祭祖,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接祖回家送祖安归,家家户户陈桌设案,糕点水果茶酒时时供奉,芋花、茄子、菌子必不可少,芋花为拐杖,茄子为渡船,菌子则为伞,祭祀完毕所有供品会放入河中,同时放入河中的还有形形色色的河灯,河灯闪烁渡孤魂,这其中有想念有祈盼有祝愿。放河灯也是古时中元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我们的古稀天子乾隆爷关于中元节赏河灯的诗就写了很多: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漭沆沧池濯锦鲜,须臾万顷绽金莲”

“恰惜秋湖见败蕖,金莲万朵霎时舒”

乾隆爷见的河灯多是莲花灯,为什么是莲花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七月十五,在道教是中元节,在佛教是盂兰盆节,而在俗世,道教和佛教融合,变成了一个人间的节日,祭祀祈福游玩,以至于有诗说“处处笙歌彻夜喧,香车宝马烂盈门。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古时上元节已经够热闹了,中元节毫不逊色。上元中元下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各官有各属,各自负责一方领域。“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元魏即南北朝时北魏,本姓拓跋,后孝文帝推行汉化改姓为元。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真真是把天地万物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地官赦罪赦的不是人的罪,赦的是饿鬼之罪。“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得以解脱”(《修行记》)。于佛教而言,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传说与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有关。与地藏菩萨一样,目连也是一个孝子,为了救作恶的母亲脱离地狱的饥饿痛苦,向佛陀祈求,佛陀指点迷津,于是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盂兰盆法会,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供养十方僧众来解救其母,目连母亲终出恶鬼道苦海,目连至孝之心天地可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元节   中元   纳西族   道教   乾隆   丽江   佛教   饿鬼   上元   烧纸   金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