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立 暑难消”,立秋养生怎么做?一起学起来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暑去秋来,秋天将至。但立秋时节常与三伏天重合,徒有秋之意,却无秋之形,所以立秋养生很重要。具体到底怎么养?一起来听听杭州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余杭三院)中医科主治医生俞忆婷怎么说。

多补水分调理脾胃

饮食要甘润。《饮膳正要》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立秋气候干燥,人体易缺失水分,经常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毛发干燥易脱、咽喉干痛等。此时除了注意多补充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宜用清热生津、养阴润肺食品为主,如芝麻、泥鳅、鲥鱼、白鸭肉、核桃、牛奶、花生、糯米、百合、蜂蜜、鲜山药、银耳、白果、梨、莲子、甘蔗等甘润食物。同时注意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助燥伤阴。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护阳养脾胃。立秋后,阳气渐收,阴寒渐长。虽暑气还未消散,但多湿气。湿热相融,易伤脾,人的脾胃此时往往最虚弱。秋季是调理脾胃的好时节,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可充分消化和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促进生长。

早睡早起注意温差

规律作息,健康生活。立秋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所以到了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建议大家应该提前到晚上十点以前睡觉,这样才能与天地同步。立秋以后,天气也逐渐变得凉爽,不像夏天那样暑热、潮湿、闷热,让人睡不着,人们睡眠的质量也会提高一些,如果作息与天地保持一致的话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心中暑,避免夜间着凉。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秋老虎”随时“发威”。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同时,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受外邪而致感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避免夜间着凉。

适当运动调节情绪

运动需舒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傍晚,可选择与秋季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如太极、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锻炼方式,或是慢跑、瑜伽等运动。

调节情志,保持心情愉悦。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以及忧郁、烦躁等情绪。因此,立秋时节人的心情应该是保持从容、平和、平静的。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腑是肺,悲伤容易伤肺。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容平之气。

【延伸阅读】

立秋推荐食物

绿豆:夏季清热解暑第一要物,但属性寒凉,对脾胃虚寒者不友好。

茄子:茄子性凉、味甘,清热止血、消肿止痛、宽肠利气,所以吃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肉食,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梨:被誉为百果之宗。味甘微酸,性凉,有降火、清心、润肺、止咳功效,脾虚痰盛者少食。

花生:古人称为“人参果”,且花生属平肝润肺的食物,故立秋后多吃些花生。

南瓜:《本草纲目》写道:补中,益气。秋南瓜营养丰富全面,对肠胃和血管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莲藕:有句谚语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性甘寒,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功效。

西瓜:又称“天然白虎汤”,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功效。糖尿病患者及脾胃虚寒者不可多食。

推荐食谱:南瓜绿豆汤,花生南瓜粥,蒸茄子,梨藕汁,排骨莲藕汤,糖醋排骨等。

来源:包头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立秋   阳气   脾胃   温差   茄子   南瓜   花生   早起   秋季   秋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