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被欺负,教他人或“打回去”没用,聪明家长3招让孩子远离伤害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一位职场二胎宝妈,上海大学在读MBA,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与成长。


右上角点关注,持续为您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和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育儿路上,一起携手进步。

中午吃饭的时候,晓晓发愁地说,自家孩子太内向胆小,在幼儿园老有小朋友欺负他。昨天就有个小朋友趁老师不注意,抢他玩具,还把他推倒在地。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每每此时,晓晓都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说:“儿子,你倒是打回去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欺负你你就要打回去,知道吗?”孩子点点头,但是下次还是依旧被人欺负。

晓晓为此很头疼,她不解地问:“你们说,如果你们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做?”

大多数妈妈都会赞同孩子被人欺负就要还手,“打回去”是有力回击的办法,要不然会被别人当作“软柿子”来捏。

有一小部分“理智”的妈妈认为,孩子要学会忍让、以和为贵,“冤冤相报”何时了,总得有个人先停手。

当然,有极少数的家长遇到自己孩子被欺负,不仅不共情孩子、维护自己孩子利益,反而转身责骂自己家的孩子,这对孩子更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其实,孩子被欺负,以上三种处理都不是最佳方式,让孩子一味忍让或“反求诸己”的家长,会造成孩子社会人格退缩,和家庭隔阂感也会增强;而教孩子“打回去”可能结果更差,因为“以暴制暴”不适合孩子情商和社会能力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上幼儿园后,就算正式迈进了社会。家长不可能一天24小时跟在孩子后面进行保护。孩子遭遇欺负怎么做,才能将伤害降低最低或者有效预防,避免孩子今后免遭欺负呢?

01第一招: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做孩子坚强后盾

看到一句话:每一个被“欺负”而沉默不语的孩子身后,都曾经被父母“欺负”过

马思纯曾在节目中讲述自己被欺负的童年记忆。令她感觉最痛苦的不是同学的恶意玩笑,而是她回家告诉父母后,父母“息事宁人”的态度:“不要理会她,只要努力证明自己过得比对方好就行了。”

这给马思纯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长大成人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用药物控制情绪。

伊能静曾经在自己的微博发布过关于童年伤害的内容:请你一定要成为孩子内心可以依靠的父母,当孩子被欺负霸凌伤害时愿意跟你倾诉,你才不会养出一个因为压抑而伤害他人的孩子。

孩子在受到欺负后,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是基于对父母的信任,想取得父母的关注和恋爱,教孩子忍让或者”打回去“,尤其是前者,更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一味让孩子学会忍让,只会让孩子自此关闭住向内敞开的心门,在遭受欺负时选择缄默,身心都会受到巨大伤害。

我们回想下自己的幼小时光,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刻,被人打或者欺负,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般总是反问:”为什么打的是你?你为什么不还手?“或者就是胳膊肘往外拐,认为被欺负是”自己的事,要反思自己。“

小时候我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在下过雨又晴了的干裂土地上玩。我们用碎玻璃片挖地上的地皮玩,不知怎么,那个女孩她拿起手中的玻璃片朝我的眼睛扎去。我顿时吓坏了,哇哇直哭起来。


这时我爸爸闻声过来,他见状、不说指责那个女孩和他父母,而是把我打了一顿。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打我而不是找人家父母理论?爸爸说:”小孩子一起玩,互相打闹,怎么能说人家,我打了你,人家父母会愧疚,你看她爸妈不是也说他了。“


这件事情我至今依旧”耿耿于怀”,虽然爸爸的说辞貌似也说得过去。但是至今想来,我依然是不认同他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明显被“欺负”时,父母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孩子的权利和利益,不说据理力争,但是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


说到底,得到家长的共情和认同,孩子才会得到安全感,才有力量在复杂的人世间继续前行。

02第二招:帮助孩子区分“无心之举”和”恶意伤害“

小孩子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小时候孩子间的“无心之举”,前几分钟还争吵转脸就和好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家长一干预,反而成了大人间的矛盾和冲突了。

家长群里就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本来是两个孩子打打闹闹,结果被家长“上纲上线”,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辩,斗得“耳红脖子粗”,最后不得不班主任出面进行调节。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向老师或者家长“告状”时,家长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的对事情的复述和心声,帮他们正确认识什么是“欺负”、“霸凌”,什么是小同学间的小矛盾。

其实,被人“欺负”不止是“被打”这么简单,要教会孩子知道:被孤立、被言语辱骂、被冤枉、被排挤、被起外号、被恐吓等等,其实都属于“恶意伤害”的范围,需要及时告知老师或者家长,找外援协助。

03第三招:借助专业教育绘本,帮助孩子建立“反霸陵”意识,勇敢说“不”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反霸凌”意识,培养“不好惹”气质,勇敢说“不”,从语言和行动上“反击”、威慑那些霸凌的人。


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借助优秀的专业绘本力量,还原生活中可能处处存在的霸凌场景,用孩子们听得懂、能够理解的简单语言,模拟演练、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反击。

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一般被“欺负”、“霸凌”的孩子都比较内向胆小、善良天真。因为被欺负而遭受孤立时,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怀疑导致不自信,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合群。


其实,这是小孩子们的认知偏差。也是很多大人的误解。


②教孩子正确自我防御。


教育专家刘鹏老师说:被欺凌的小孩或多或少在性格上有缺陷,比较懦弱,所以不敢反抗,也不敢主动求助。


让自己的孩子在现实残酷的生活中变得“无坚不摧”,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心愿。好的绘本就是孩子最好的“铠甲”,可以让他们轻松走向人生的战场。

写在后面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孩子从2岁起,家长就有意识主动培养孩子反霸凌能力,让孩子远离欺负和恶意伤害。别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长大后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今日话题:你家娃被人欺负过吗,你会教他怎么做?欢迎评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家长   都会   小朋友   恶意   没用   童年   聪明   爸爸   父母   能力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