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脾胃调理“周天灸”,升阳理气肚腹通

任督二脉,即指周天之意义,人体前为任脉,为阴,为经气下降之意。后为督脉,为阳,为经气上升之意,身中之气,前降后升,经气周流,即为一个周天,但身中之气,无时无刻,均在升降。阳气不足,升降不利,即是病机之所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升胃降,则脾胃合和,气机升降失常,则生脾胃病。所以,治脾胃之病,重在气。

“天之大宝唯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人食五谷之味入腹化而为精,精要化成气才能为形所用,精化气是靠阳来推动的。当体内阳气不足时,吃得再好也没用,只是一团浊精而己,反而生出一堆病理产物,血糖,血脂、三高等均是阴浊之物。所以,当今时代养生,并不是要吃得多好,而是要养好自己的阳气,养足阳气才能更好享受生活。而此时就要借助周天灸中的雷火。

寒病得火而散,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迎刃而解;热病得火而解,犹暑极反凉,自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破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实病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以实则泻之。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

适应症

脾胃虚弱: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脾阳虚: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中气下陷: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胃阴虚: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衡水市中医医院推拿康复科多年来,一直坚持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方法,推出三伏贴、三伏灸、膏摩、泥灸、雷火灸等疗效显著,针对患者体质不断变化,寒性病越发增多,以致于出现更多的连带病症。我科推出周天灸,遵循阴阳变化之道,借助任督二脉强大功能来增强患者疗效,为广大群众战胜顽固病症,解除痛苦,提高生活水平。

文中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脾胃   伏贴   萎黄   阳气   倦怠   形体   病症   面色   大便   肢体   不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