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三高之高血糖(上篇)

今天轮到糖尿病了。

这个是在中医里有病名的,我们叫做上中下三消渴证。他不直接等同于糖尿病。

中医浅谈——三高之高血糖(上篇)

西医的糖尿病判断标准是血糖值,比如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

中医的消渴,有一部分与西医的糖尿病相似,有些也不属于糖尿病。同样,西医里的血糖高也不一定归为中医里的消渴症。

消渴是消与渴两种症状混合在一起。所谓消,食易饥而消食,小便多而消水,身体的消瘦,消就是身体慢慢地变坏了;渴就是口部出现燥渴的现象,往往是两种症状合在一起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口渴,但特别能吃,那这也不是消渴。有的人体质天生如此,吃饭多,身体也不胖,也很有力气,就算是血糖数值很高,如果没什么不舒服,那也算正常,因为只有这个数值的血糖才能维持身体需要。

中医浅谈——三高之高血糖(上篇)

所以,单独的一个血糖数值高不能与中医消渴等同起来,但两者重叠部分很大,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具有消渴症状,同样很大一部分消渴患者一查血糖也的确是高。

中医里讲,消渴症就是水分少了,人体内水分被脾的阳化气功能运化之前,统称为异物,被运化之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为什么会口渴,喝水为什么不解渴,就是水分还没有被人体吸收,就变成小便排出去了。同样,身体消瘦,不光是喝的水,吃进来的食物也一样,能量没有经过阳化气的过程,都游离于身体内,血液中,无法进入生命循环,空有一身营养,却不能被身体吸收。

而且消渴的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的,都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舌苔白厚腻,因为脾脏被伤到了,运化不动水湿,从而造成湿的积聚。然后加重肾的负担,腿肿。

中医浅谈——三高之高血糖(上篇)

另外一点,我们在沙漠环境中,昼夜温差是很大的,因为没有水在中间保持温度的恒定。在人体内也是一样,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为没有水分在储存这个糖分,所以糖分一进来便达到峰值,一消耗便空空如也了。为什么没有水,因为肾不藏精,上面说了,加重肾的负担,为什么水汽藏不起来,因为没有植被,没有树木,乙癸同源,因为没有树木也就是没有肝的保护,所以肾气虚了,守不住精气,所以沙漠地区特别干燥,在人体表现为口渴。

现在看来,糖尿病两种情况,一种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足,血液外的糖分无法被阳化气后进入人体,被人体所利用,另一个是肝肾蓄存能量的功能不足,进食后血糖突增,肝不能在里面进行调和,将血糖转化为糖原储蓄起来,一样会升高。即两条路,来路叫阴成形,去路叫阳化气。消渴也好,糖尿病也好,不出此二路。

还有很多人提出糖尿病遗传的说法,拜托,不要在自身找不到原因就把责任推给老人家好不好。家庭因素是因为下一代学习了上一代的饮食习惯,错误的作息方式是相同的致病因素,所以在同一家族发生同一疾病,习惯的遗传而不是疾病的遗传。

中医浅谈——三高之高血糖(上篇)


张仲景的名方“肾气丸”,是用来治疗消渴的,饮水一斗,小便一斗。不过现在貌似大家都用六味地黄丸,不用肾气丸,因为后世医家看到消渴认为是阳证,而肾气丸中存在桂附,就弃肾气丸转而去滋阴,然后患者就腿肿了,下一步就是四肢麻木。六味地黄丸是用来冲刷肾脏的药物,没有补肾的机制,补肾需要用的肾气丸,消渴和糖尿病的人脉象没有一个是肾气强的。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下次再聊,篇幅太长,文采欠缺,大家会打瞌睡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血糖   中医   糖分   西医   口渴   数值   水分   症状   糖尿病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