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脑缺血发作是现代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脑缺血发作时,人常常觉得“头重目眩,精神昏聩”有的人面色发黄,口唇发白,呼吸气短,心悸,有时头及眼周疼痛。但是由于许多时候发作比较短暂,无法引起足够重视,但是一旦病情加重,则会出现意识丧失,肢体偏瘫。西方人医学经验是基于可视化的试验所得,只讲血不讲气,认为脑缺血就只是脑中血少引起的,但是从中医角度讲,光靠补血,这种病是治不好的。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脑缺血发作

脑贫血不能光补血,补气是关键

《黄帝内经》有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一语道破脑缺血的原因,血生于心,上输于脑,血不能自行到脑中,是由心输送到脑中的,《内经》论宗气时讲: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宗气不光是呼吸的枢纽,心主血脉也依赖宗气。结合两处内经记载,张锡纯认为脑贫血是由于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脉带血上升,充养脑所致。所以脑缺血固然要补血,还应当补胸中宗气,助血上行。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黄帝内经

脑贫血方药

张锡纯认为方药应当用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名为补血汤,但是重用黄芪,生黄芪和当归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1,实为补宗气为主,补血为辅的方药。生黄芪古人称之为生箭,认为服用后人的气如箭一般,寓意生黄芪补气效果之猛,现代常用的炙黄芪,作用稍显温和。用药的调整方面,张锡纯老爷子也给出相应的指示,如遇呼吸短气的病人,加柴胡、桔梗,体虚不能耐受温补的,加生地黄、玄参,畏寒肢冷的病人,加用熟地、干姜,胸有寒饮的病人,加用干姜和陈皮。体现了方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思路。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黄芪

论证宗气之于脑贫血

关于《黄帝内经》之:“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这句话,张锡纯有他的理解,他首先认为这句话不是凭空想象,并以囟门未闭的小孩为例。小儿慢惊风证时,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宗气必虚,再加上又吐又泄,虚极而宗气不能助血上升以灌注于脑,所以囟门凹陷。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柴胡

方书所言:真阴寒头痛,半日足殒命。究其原因,就是此证实兼宗气虚寒,不能助血上升,脑中贫血乏气,不能抵御寒气,如果虚寒太盛,宗气下陷,呼吸都会停止,非常危险。所以治疗这病证,用我(张锡纯)所拟的回阳升陷汤,回阳升陷汤是黄芪、当归二比一,加上桂枝、干姜、甘草所得,如果没有太多的实寒,可以将干姜减半甚至去除。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桂枝

总结:短暂的脑缺血发作一般时间不长,如果没到卒中程度的时候,过一段时间症状消失了,拍片检查甚至都查不出来,但是等到严重发作了就偏瘫了,治疗起来就繁琐了。所以如果出现反复头晕,目眩,发作性的心悸,面色发黄,口唇发白,头目作痛,虽然检查可能不一定有啥可视的结果,但一定要重视。看完本篇别白看,脑缺血的时候不要光用补血药哦,补宗气才是重点。

脑缺血发作,头晕目眩,张锡纯认为光靠补血还不够,重点在补气

偏瘫后如何治疗?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以上所述,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脑贫血治法”均可查实,关注不迷路,下一期,我们分享脑缺血发作出现偏瘫以后的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黄帝内经   脑贫血   囟门   干姜   方药   桂枝   柴胡   补气   黄芪   头晕目眩   当归   呼吸   重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