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气,积气海,贯心脉,行呼吸,治未病,得健康,太重要了

宗气,以饮食五谷为来源,由先天元气(胃气)作为原动力化生,并与元气合并而形成。《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人体摄入饮食五谷的多少,对于宗气化生充足与否至关重要。

《灵枢•邪客》:“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入一”,为摄入饮食五谷。“出三”,即为化生营气、卫气、宗气。

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体半日不食,宗气就会衰弱;一日不食,宗气就会衰少。

因此,饮食五谷是人体补充宗气的基本方法。

宗气作用,主要有五大方面:

一是“积为气海”,

二是“贯心脉”,

三是“行呼吸”,

四是“上走息道,出鼻为嗅”,

五是“下注气街”。

《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

《灵枢•刺节真邪篇》:“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宗气“积为气海”。

宗气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抟(tuán),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抟而不行”,指不流动而聚成团,宗气中的绝大部分积于胸中,成为一团“气海”而不流动,胸中位于两乳正中,又名“膻中”。

“气海”为宗气所聚,为宗气的聚集地、大本营,是宗气所有功能的基础。

宗气充足,则“气海”充盈,功能正常;宗气虚衰,则“气海不充”,功能失常,《灵枢•海论》:“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

宗气积于胸中“气海”,还留于腹部“气海穴”。“气海穴”为任脉要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处。“气海穴”又称“下气海”,道家称为“丹田”,为“肓之原”,“肓”为心下肓膜,“病入膏肓”指的就是这个部位,而“下气海”即是肓膜气之原。

所以,留于“下气海”的宗气,对于“贯心脉”功能作用极为重要,也是中医脐疗的重要作用点。

宗气“贯心脉”。

贯,本义用绳线将贝钱串在一起,古代有“一贯钱”的称谓,意为贯通。心脉,指全身血脉,因为心主全身血脉,所以宗气是贯通于全身血脉之中的,是推动全身血行的主要动力,以现代的心跳博动泵血为典型表现。

宗气充足,则心跳有力,心率规则,泵血充分,全身血脉运行有力;

宗气虚衰,则心跳无力,心率失常,泵血不充分,全身血脉运行缓慢,产生“心、脉”部位相应疾病,如《灵枢•刺节真邪》:“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讲的就是宗气虚衰,全身血瘀的病症。

心病无小病,宗气虚衰,常产生心跳骤停、猝死、昏迷等后果严重。

中医常于病危之际,用大剂人参浓煎灌服,作为急救措施,谓之“吊元气”,实为“补宗气”以“贯心脉”。

宗气“行呼吸”。

行,本义纵横畅通之十字路口。呼,指人向外呼气;吸,指人向内吸气。行呼吸,即人体呼气与吸气,像十字路口一样纵横畅通,此正为宗气作用。

宗气“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宗气离开“气海”到肺,循着“咽”与“喉”两条通道, “咽”主吞咽食物,“喉”主出入气流,咽与喉与口鼻相通,气流出入以鼻为主,以口为辅,呼则出气,吸则入气,呼出的是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气”,现代证实主要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人体外的“清气”,现代证实主要是“氧气”。

为这种呼出与吸入畅通提供充足的动力,就是宗气的重要作用。

宗气充足,则呼吸有力,呼吸出入畅通,清气吸入正常,废气呼出正常,人体血氧交换正常;

宗气虚,则呼吸乏力,呼吸出入不畅通,清气吸入失常,废气呼出失常,人体血氧交换失常,从而使呼吸乏力、呼吸出入不畅,体内清气少、废气多,产生“呼吸”方面相应疾病。

人活一口气。宗气虚衰,吸入后天清气减少,呼出废气困难,人体则会发生废气积存、呼吸困难的重症、危症,如心梗、心衰、肺心病、高热等疾病的危重时期,需要立即抢救。

《素问•平人气象论》对此有精辟而形象的论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在病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有经验的中医,通过“其动应衣”现象,及时判断出“宗气泄”,为重症抢救赢得时间,常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宗气“上走息道,出鼻为嗅”。

“宗气留于海,其上者,走于息道……上出于鼻而为臭”,留,本义依恋田地;走,本义小跑;息,本义胎儿以心为鼻进行呼吸;道,本义在叉路口领路;出,本义为离城远征;鼻,本义为出入气和嗅觉器官;嗅,本义为闻气味。宗气留连气海,领跑于人体呼吸通道,离开气海向上到“鼻”,负责辨别气味。“息道”,包括咽喉、口鼻,现代医学将“口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称为“上感”或“感冒”,冒,本义套在头上的帽子,意为人体上部。

宗气通行于息道,息道受阻、受损,呼吸不利,皆可损伤宗气,临床上息道外感寒邪、温邪、燥邪、疫毒等邪气,均可直接损伤宗气,像“非典、H9N1、毒气中毒”等,均为息道感受外邪,直接致使宗气衰弱,心、肺功能衰弱,出现重症、危症的典型例子。

伤风感冒,也会直接损伤宗气,也会致命,这是宗气带给治病养生的重要启示。

宗气“下注气街”。

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注,本义从上向下灌入;气街,为人体脉网十二经络架构的补充,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藏府、前后相连”特点。

人体有四大气街,横贯藏、府、经络,纵分头、胸、腹、胫。《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灵枢·卫气》:“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宗气留连于气海,一注于胸气之街,止于胸腔和背部俞穴,包括足太阳膀胱经五藏六府十二俞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一注于腹气之街,止于背部腧穴,包括骨会“大杼穴”、血会“膈俞穴”,冲脉与脐左右之肾经“肓俞穴”、胃经“天枢穴”;

一注于头上之街,止于脑、督脉“风府穴”;

一注于胫气之街,止于足膀胱经“承山穴”,直至踝上。

宗气所注气街,分别与足太阳膀胱经、冲脉、胃经、肾经相联,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宗气出表之径;冲脉为血海,为宗气入血之径;胃为水谷之海,为宗气所来之径;肾主藏精生髓聚脑,为宗气系精髓脑之径。

故凡伤表者,必伤宗气;

凡伤血海者,必伤宗气;

凡伤胃者,必伤宗气;

凡伤精髓脑者,必伤宗气。

临床上心、肺之病,遇有寒伤表阳之后,均可诱发或加重,风寒湿症,脾胃内伤、精亏髓少,日久均可累及心、肺,即是明证。

因此,临床上保护宗气不被损伤,是为保护“心脉、呼吸”之根本,实现“不得大病、重病”的保障。

——本文节选自拙著《五形人与治未病》第三章第三节 论宗气

宗气,积气海,贯心脉,行呼吸,治未病,得健康,太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气海   化生   冲脉   呼吸   本义   废气   胸中   失常   全身   人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