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1994年,已经是53岁的苏增福,踏上返回浙江的归途。

此时的他面对一个重要的抉择,是安安稳稳退休,还是再拼一把。

按照道理来说,在苏增福的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退休似乎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苏增福就是不服气,他就是要打造出来国人自己的品牌

苏增福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非得创业不可呢?

如今28年过去了,苏增福的理想实现了吗?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1、

1941年出生于浙江的苏增福,幼年注定是不幸的。

从小他便跟随父母经历了饥饿,也经历了天灾人祸。

为了谋生,小小年纪的苏增福便不得不跟随父母东奔西走。

在这个过程中,苏增福见到了许多人和事,也渐渐萌生了当兵保家卫国的想法。

于是在1960年的时候,已经19岁的苏增福总算符合标准,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这段军旅生涯,苏增福一共持续了8年之久。

退役之后,苏增福选择回到家乡,以自己的所学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按照苏增福自己的想法,在家种种地其实也挺好的,但是架不住乡亲们的热情,担心他过得不适应,不停有人上门给他介绍工作。

尤其是在这个“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年代,当兵出生的苏增福无疑是颇为受到欢迎,当地各个部门都争着抢着要苏增福

实在是拗不过大家的热情,1969年的时候,苏增福便在“陈屿镇办社队企业”上担任了一名普通的供销员。

这一干,就是整整6年。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到了1975年的时候,苏增福因为工厂业务调整,被调往“陈屿农机厂”担任供销员。

在此期间,苏增福因为表现优异,职位开始频频上升,到了1980年已经成为“陈屿农机厂”的厂长

之后甚至被调往“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担任厂长职务。

而这里,也成为了苏增福最重要的转折点。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2、

在苏增福接手“玉环高压锅配件厂”之前,工厂机会年年亏损,几乎都快要干不下去。

这主要是因为高压锅配件技术含量低,且在国内用途并不广泛。

高压锅这种东西虽然在当时看上去比较稀罕,却并非如此。

早在17世纪末的时候,法国一名叫做丹尼斯·帕平的医生,便已经率先发明出来高压锅

只不过当时高压锅最主要的作用是杀菌,基本上运用到医学领域,再加上本身高压容易爆炸的特性,导致高压锅一直没有被广泛运用。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直到后来十八世纪的时候,人们才发现高压锅可以用以烹煮食物,开始尝试消除其危险性,渐渐在各国流行开来。

我国高压锅的发展比较晚,直到1964年沈阳才研发出第一口高压锅,取名为“金鸡牌”高压锅

这个“金鸡牌”高压锅一经发售,就点燃了国内的消费热情,几乎家家都要准备上一口“金鸡牌”高压锅。

从此“金鸡牌”几乎一直是国内炊具行业的标杆,占据高压锅市场的半壁江山。

包括“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在内,大部分高压锅行业工厂,基本上也都只能沦为陪衬。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一直到1986年的时候,“金鸡牌”高压锅进行产业优化重组,正式改名为“双喜牌”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苏增福果断抓住机会,亲奔沈阳拿下了“双喜”的配件供应订单。

苏增福看得很清楚,“双喜”虽然改名了,导致市场很多用户不认识这个品牌。

但这只不过是阵痛期而已,等“双喜”回过神来之后,很容易就能重回巅峰。

选择在这个时候选择紧抱大腿,日后的收益绝对不小。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事实证明,苏增福赌对了。

“双喜”的改名,虽然到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影响并不大

而且随着“双喜”这个品牌确立之后,公司将更加容易进行宣传,很快就抢占回来之前丢失的市场,甚至一度占据了市场70%的份额,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人。

而作为最早“靠”上来的苏增福,自然也能够跟着分一杯羹。

很快,“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便转亏为盈,实现利润正增长。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也正是因为苏增福挽救“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的行为,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他被评选为玉环县优秀厂长。

而到了1989年,苏增福再次被评选为台州市优秀厂长

此刻的苏增福,可谓是荣耀、名誉加身。

但苏增福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

在苏增福看来,高压锅配件终究只是小道,想要让工厂真正发展起来,那么还是要形成产业链才行。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为此,苏增福专门请教了专业技术人员,并凭借市场调研,以及与“双喜”公司的协谈,最终明确了生产高压锅的想法

不过他的这个举措,却遭到了工厂内外的所有人反对。

在大家看来,明明“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发展的势头还不错,每年都能盈利,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折腾完整高压锅的生产线呢?

而且高压锅与普通的锅还不一样,在生产过程中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苏增福以前有从来没有从事过相关的行业。

再加上此时的苏增福已经是47岁,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大家都纷纷劝他不要再折腾了。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但是苏增福偏偏不服气。

1988年的时候,他将工厂的名字从“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正式改为“玉环县压力锅厂”

虽然只是单单去掉了“配件”两个字,却表达了苏增福的决心。

他誓要自己生产高压锅。

为此,他四处筹钱,准备引进一条生产线。

可是大家根本不相信他,压根就不会借给他钱。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最后没办法,苏增福顶着被辞退的风险,亲自跑到上海从银行贷来200万元的贷款。

有了这笔钱之后,苏增福至少已经能够先与国外企业开始交涉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苏增福还让底下人大肆宣扬此事。

这给了不少人苏增福马上就要发达的“错觉”。

于是许多人纷纷将手中的闲钱借给了苏增福。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凭此,苏增福很快就筹备起来100万,再加上先前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凑齐300万从国外引进了一条国际上最先进、最安全的高压锅完整生产线。

尤其是这条生产线的安全系统,全部都是通过国际最高标准来搭建的。

苏增福又凭此为宣传点,招募来许多优秀的技术工人

正是靠着这一环套一环的计划,苏增福终于在玉环县搭建起来首条国际化水平的生产线。

但是开工之后苏增福才发现,这钱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双喜”虽然更名过,公司人员结构也多次发生变化。

但“双喜”毕竟是国内老牌公司,而且最基础的生产线、产业布置都没有发生变化。

再加上更名时进行的结构优化,导致“双喜”的生产成本已经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但苏增福却不行,无论是原材料的采买,还是销售渠道的问题,苏增福都远远不如“双喜”。

而且最重要是,苏增福所生产的高压锅市面上根本就不认。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没办法,苏增福只能再次找到“双喜”,承诺帮其进行产品代工生产。

此时的“玉环县压力锅厂”虽然营业额并不好看,但那毕竟是因为原材料成本、销售成本的限制。

但其生产线毕竟是引进着国际上先进水平,质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双方经过协商之后,同意“玉环县压力锅厂”所出品的高压锅,冠以“双喜”的品牌进行销售。

就这样,苏增福才算是维持住“玉环县压力锅厂”的前期生存。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3、

时间转眼到了1992年,这一年国内的市场商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一年各地开始鼓励实业,鼓励高学历知识分子“下海”,以知识与技术帮助帮助各地实业发展。

许多高知识分子受到鼓舞之后,纷纷放弃稳定工作。

或是进入一线实业企业改变行业现状。

或是自己创业开公司,以技术为行业注入活力。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借助这股浪潮,苏增福的公司里也招募到许多优秀大学人才,其中就包括他的儿子苏显泽。

苏显泽是浙江大学化工系的高材生,1991年才刚刚毕业

正好赶上1992年的这股“下海潮”,也想要以自己的知识来促进地方实业的发展。

反正跟谁干不是干,索性就留在了苏增福的“玉环县压力锅厂”。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但不得不说,苏显泽等大学生,确实不一样。

或许论经验,苏显泽等人比不过工厂里的老师傅,但是他们在大学的见识与新奇想法,却是老人远远所不及的。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苏显泽曾经提议,让苏增福在生产高压锅的时候,在“双喜”这个品牌前面,加上自己的生产地

也就是说“玉环县压力锅厂”以后生产的高压锅,将全部冠以“玉环双喜”的名称。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苏增福开始的时候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随着事情发酵,他也渐渐反应过来。

这个举动就是为了在“双喜”这个大品牌内部,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小品牌。

在1992年的时候,国内对于品牌的追求还没有那么“狂热”,基本上还是更加关注品质与口碑

“双喜”这个品牌,自然是“口碑”的代名词,质量也能够保证合格。

但是这个“合格”与“合格”之间,却是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玉环县压力锅厂”。

当时建厂的时候,苏增福所用的都是国际一流水平,技术人员也都是当地手艺响当当的老师傅

再加上苏显泽等大学生加入之后,更是为工厂的管理带来新的思维方式。

可以说,从“玉环县压力锅厂”所生产出来的“双喜高压锅”,质量绝对已经是行业内响当当的存在。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但是“双喜”的带代工商又不单单是苏增福一家,而且大部分代工商的生产线,也也是远远不及苏增福的水平。

这就导致了“双喜”品牌的高压锅,虽然都合格,但是品质却有着天差地别。

而苏显泽在工厂出品的高压锅上添加“玉环双喜”的标签,虽然在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成效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酵,人们渐渐意识到“玉环双喜”的品质更好之后,便会产生粘合度。

甚至在顾客口口宣传之下,还能拉拢国内不少新客户。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正是因为这个举措,让“玉环县压力锅厂”的销量直线上升。

到了1994年的时候,“玉环县压力锅厂”的总销量已经达到230万口,年产值更是高达1.8亿。

单论高压锅这个行业,这个成绩毕竟“沈阳双喜”还要高出一倍。

这下“双喜”公司方就有些不乐意了:凭什么代工比总厂自产的效果还好?

于是“双喜”选择中止合作,禁止“玉环县压力锅厂”在使用“双喜”品牌。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这可急坏了苏增福,他心里清楚,他之所以销量这么好,就是“玉环双喜”已经成为了顾客心目中的品质保障。

如果不能使用“双喜”这个品牌的话,那么顾客怎么知道哪个高压锅是你“玉环县压力锅厂”生产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增福、苏显泽父子两人连夜做着火车来到沈阳,与“双喜”公司方展开协商。

但是“双喜”公司方害怕养虎为患,坚决不肯松口

为了此事双方甚至还闹上法庭。

不过这件事情吧,“双喜”公司方虽然不地道,但毕竟没有任何过错。

最终结果毫不意外,苏增福、苏显泽两人败诉了。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回到浙江之后,苏增福一夜顿悟。

生产做得再好,主动权也在旁人手里,人家让你做你才能做,不让你做你想都不能想。

如果想要在行业稳定发展下去,那么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必不可免。

于是在1994年,苏增福成立“苏泊尔”公司,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而这一年,苏增福已经是53岁的年纪了。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4、

“苏泊尔”成立之后,苏增福凭借过硬的质量,一举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在加上苏显泽等大学生帮忙出谋划策,宣传推广,“苏泊尔”仅用一年时间,便已经占据了超过40%市场。

到了1996年,“苏泊尔”销售额正是突破400万口,占据了全国高压锅市场近乎一半的份额。

也正是这一年,苏增福携手“苏泊尔”正式超过老东家“双喜”,成为行业内新一任“锅王”

这一年,苏增福不过才55岁而已。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也是这个时候,苏增福的野心已经不再满足于做“炊具大王”,他想要更进一步将产业扩充到整个厨房用具行业。

既有包括锅碗瓢盆等在内的传统厨房用具,也有包括电饭锅、榨汁机在内的新式厨房家电

而这举动,无异于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

此时国内关注着厨房用具行业的公司不在少数。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一是“张小泉”、“王麻子”为首的传统工艺品牌

这些品牌先前或许只是专精于其中一项,只是随着越做越大,产业也开始的扩张。

二是“爱仕达”在内的国内新兴厨房用具品牌

这些公司大多与“苏泊尔”一样,开始的时候靠着某样厨房电器起家,之后慢慢将产业扩张到全厨房用具领域。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与“苏泊尔”有这最直接的竞争关系。

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国际上的大品牌也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可以说,此时的“苏泊尔”虽然看上去辉煌,但处处都是危机,一步踏错便行将就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增福却突然要大张阔斧迈入不锈钢行业

这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哪有自己主业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急忙忙拓展领域的。

甚至不少人跑来劝苏增福,先缓一缓脚步再说。

但是苏增福却丝毫不在意,或者说,他成立“苏泊尔”之初,便没有想过制霸某个行业。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用苏增福自己的话来说:“我是做实业的,也知道实业的重要性。”

当初苏增福之所以非要成立“苏泊尔”,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高压锅品质好,他想要让国人都能够用到高品质的高压锅。

而其他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研发出比“苏泊尔”品质更高的高压锅才行。

这才是实体企业最大的贡献,一个好的实体企业,往往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但现在“苏泊尔”已经成为国内炊具行业的龙头了,苏增福也不准备继续在这个行业深入。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正是不锈钢行业。

苏增福曾透露,他见过很多制作精良的不锈钢工艺,但是因为高昂的专利费,导致无法在国内推广。

但是苏增福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要让中国人都用上便宜且精良的不锈钢制品。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苏增福的目标很宏伟,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

那就是厨房用具的不锈钢产品,最直接产生竞争的便是“张小泉”、“王麻子”等传统工艺品牌

别看现在“苏泊尔”名气大,但那只不过是在高压锅行业。

在刀具行业“苏泊尔”常年位居“张小泉”、“王麻子”之下,最好的成绩也只是第三名。

双方的这个竞争关系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

直到2004年,“苏泊尔”选择上市融资,但是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股价接连暴跌,市值也是不停缩水。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苏增福思前想后,决定以40亿的价格,卖掉名气正盛的“苏泊尔”

当时这个举动震惊业内媒体,但是苏增福却表示自己绝不后悔。

而苏增福拿到这笔钱之后,开始全力研究不锈钢。

不过这次苏增福学聪明了,他有意识避开“张小泉”、“王麻子”再能的厨房用具,反而以水龙头为翘板,进军卫浴行业。

到如今“苏泊尔卫浴”已经成为行业内领衔品牌。

浙江苏增福:53岁白手创业,与张小泉分庭抗礼10年,终是选择退场

苏增福是他是做实业的,而他实际上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先后两次的创业,都是以实业为基调,并且不管旁人怎么说都绝不停滞。

或许在现在看来,当初苏增福卖掉“苏泊尔”有些亏。

但仔细想想,苏增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资金,继续开拓全新的领域。

这种永远面对挑战,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才是他能够取得如今成就的重要保障。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双喜   玉环县   金鸡   玉环   分庭抗礼   高压锅   压力锅   厨房用具   浙江   品牌   行业   公司   张小泉   苏增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