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宇宙的尽头可能不是铁岭,但互联网的尽头,肯定是金融。


近日,媒体发现,OPPO、vivo正在加码小贷业务,为此将专门成立的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


如此规模的小贷公司,在国内并不多,看来OV决心已定。


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OV有个“蚂蚁梦”


表面上看,OPPO和vivo仍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TOP级玩家。


根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两家公司的出货量合计2610万台,市占率分别为18%和16%,实力足以和苹果“拍桌子”。


实际并非如此。仅一年时间,vivo出货量下降幅度惊人,达44%,创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跌幅之最,OPPO则紧随其后。


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出货量下跌,意味着中国智能手机天花板已现,玩家们也开始找退路了。


去年以来,手机厂商纷纷跨界搞“副业”,其中以小米、华为最为积极。以前很多人认为走高性价比路线的小米,赚的是辛苦钱,其实OV过得也没想象中滋润。


数据显示,2021年,收入前五名的苹果、三星、OPPO、小米和vivo,营收分别为1960亿美元、720美元、370美元、360亿美元和340亿美元。也就是说,OV和小米其实属于同一阵营。


为了提高利润,他们都选择转战高端机市场,从去年起陆续推出售价5999元起步的手机,vivo甚至上线价格近万元的新机,以期获得发展。


无奈苹果“倒打一耙”,使出一招“加量不加价”,逼退数个在高端线上挣扎的对手,其中就有OV。


坐以待毙不可取,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与其说两品牌加码小贷业务是步步为营,不如说是不得不做。毕竟向前一步可能海阔天空,但后退一步定是万丈深渊。


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近水楼台先得月?


为啥是金融业务?


事实上,智能手机虽然是硬件的集合,但也是互联网的入口。厂商做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


以小米为例,雷军曾定下“5%”铁律,意思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得超过5%。严格限制下,其手机毛利率仅为11.9%。但小米集团的毛利率却达到17.7%。


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啥意思呢?“其他业务”赚钱呗。


众所周知,它是广告大户,还是金融大咖。财报显示,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高达74.1%,直接拉高了整个公司的盈利水平。


这归功于小米的未雨绸缪。从2015年起,它便开始布局金融项目,上线“小米钱包”。三年后,金融业务贡献营收已达4.76亿元。


宣布造车之前,小米也加码了小贷业务,媒体评价它“有望复刻蚂蚁成绩”。


从实际来看,比起后者,手机品牌本身就有优势,不需要像蚂蚁一样另外搭建消费场景。厂商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集成金融服务,更直接触达用户。


要知道,公开数据显示,光是vivo,在中国就拥有2.7亿活跃用户。如此庞大的流量,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


梦想还是痴心妄想?


但成为“蚂蚁”,绝非易事。


根据二八定律,任何行业的红利,80%属于第一批入局者,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


从“外滩事件”发生后,行业监管愈发严格。蚂蚁金服终止上市,按规定整改。具体到业务上,就是C端业务快速收紧,不少用户花呗额度被调低。


这头金融领域的“大象”真变成了“蚂蚁”。不仅如此,手机厂商的金融业务也频繁调整。小米互助率先宣布关停,另一款“随星贷”也低调转移。


OPPO、vivo加码放贷业务,这个“蚂蚁”梦不做真不行


此情形下,厂商们强调的“第二曲线”何处寻?


“优等生”小米、华为纵身跳入造车大军,在其他玩家愣神之时,已经成为新的“弄潮儿”。OPPO、vivo一晃神,就错过了首发车,但第二列车何时发车,谁都不知道。


除了金融业务,它们还布局了loT,但时至今日只有6件产品,大部分仍是手机配件。


金融业务确实可供选择,但稍有不慎,也可能让其走上诺基亚老路。希望OV梦想成真,而不是落得被外界评价痴心妄想的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三星   蚂蚁   华为   业务   出货量   智能手机   小米   金融业务   美元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