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01、写在前面

平时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老人带着小孩子,尤其在小区楼下,或者各大公园里面,都是老人带着孙子外孙在溜达。似乎在这个社会的潜意识里,老人帮年轻人带娃,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很大,便要求父母过来同住,分担带娃压力和家务压力。作为父母的,尤其是退休后的父母,总想着反正自己也得空,便多多少少帮子女分担一些,所以这就形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场景。

但老人帮忙带孙辈,他们的晚年就能得到子女更多的陪伴和孝顺吗?其实未必。现实当中,很多父母在子女家辛辛苦苦带孙子、做家务,几年下来,又出钱又出力,折腾到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甚至还落不得一个好名声。

67岁的王大姐,她就是到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最后却自己收拾包袱,灰溜溜地跑回了老家。她对此感悟颇深,并提出了3点建议。她说:“老人帮子女带孩子的时候,不妨自私一点,凡事多为自己考虑,不然出力出钱,还不讨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她的自述。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02、67岁王大姐自述:

我57岁那会儿,刚退休两年,老伴就因病去世了,因为给老伴治病花了不少积蓄,到最后原本30多万的存款,也只剩下两三万,人也没留住。好在我还有一套房子和每个月2800多块钱的退休金,这样算下来,我晚年虽然没法大富大贵,倒也算是衣食无忧了,可以过个非常舒心的下半辈子。

老伴刚走头两年,很多身边的人都劝我再找一个,都说我一双儿女都已经长大成家了,不需要我负担什么,既然我现在有钱又有闲,那不如找个老伴相互扶持,每天过过幸福的小日子,多好。

但我不太愿意,主要是觉得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再找一个年纪相仿的老伴,没有感情基础,我对他不放心,人家对我肯定也是各种提防和算计,这样的婚姻活得太累。而且这种半路老夫妻,想要重新培养感情并不容易,我不愿意再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尝试,万一到头来,一场空,不是全白费了吗?

我身边很多老姐妹,她们在晚年单身之后,也不少重新找了对象领证再婚的,但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我也害怕自己重蹈他们的覆辙,会遭遇失败。所以我想着索性一个人过到头算了,自己也有两个孩子,晚年也不至于孤苦伶仃。以后,孙子外孙一多,逢年过节凑一起,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也不失为一种天伦之乐。

就这样,我自己过了三年多,后来儿子生了娃,叫我过去帮忙带孙子,我那时候在想,反正我自己也过了3年逍遥自在的日子。现在年轻人压力这么大,我正好退休也没啥事,倒不如去帮忙带孙子,这样一来,以后我老得走不动路了,儿子儿媳妇也能更好地善待我,这也算是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攒福气。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于是,在我60岁那年,我把自己县城的房子出租了出去,每个月租金有1100块,然后搬去了儿子家,一心一意帮他们带孩子,给他们做家务。让他们每天下班回家,都有一口热乎饭吃。

因为我的到来,减轻了他们很多负担,让他们轻松不少,所以他们对我也相当的不错,每个月还会给我2000块钱的带孙费。儿媳妇在网上看到一些适合我的衣服,她也会大方地买给我。偶尔他们还会一起请几天年假,一家老小自驾游去外地,看看风景,让我感受到另一种幸福。

但大概1年多后,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儿子和儿媳慢慢地对我的这种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以前儿子每个月15号发了工资,都会按时给我转2000块钱的带孙费,突然有一次没给,说是他们公司拖欠工资,指不定什么时候发,等下个月再一起给我转。我听了之后摆摆手说没事,因为我理解,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亏损倒闭,实属不易。

没想到就这样过了两三个月,他一分钱也没有再给我转过来,不是说公司不景气,他有被裁的风险,就是说他手头也紧,家庭开销很多,等等诸多理由。后来我想,儿子估计是看我每个月都有租金收入和退休金,加起来也不少,就直接掐掉了我的带娃费,也不知道是他的想法,还是儿媳妇的意见。

我气气也就算了,因为我本身过来带孩子,也不是奔着这个带孙费过来的,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追着儿子要钱,显得我这个母亲过于计较。所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以为我的大度可以换来他们的感恩,没想到更过分了,还在后头。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每到周末,我们都会去一次大超市采购物资,儿媳都会买够一星期的肉量放在冰箱里冻着,平常吃,但蔬菜水果这类他们无法提前买,放久了容易坏,都是我每天去楼下买新鲜的来吃。

他们下班回来后,照常吃着我准备好的蔬菜水果,连一句要把这部分钱还给我的话都没提过,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饭来张口的日子。当然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跟他们要,所以就这样,每天的蔬菜水果钱一直是我来支出的。

有一次我儿子找到我,说他们准备换一辆新车,现在用的那辆车,当初买的时候就已经是二手的,买了后也开了六七年了,太破旧了,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想要换掉。看中的牌子车,要30多万,他们首付凑不够,想跟我借个10万块。

我很为难,但看他们确实每个月收入也不高,而我目前自己手上还握着个10来万的存款,放在银行也没几个钱利息,借给他们,他们也不用去跟银行借,不用每个月还银行高额的利息,替他们省点钱,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么一想,于是我就把钱转给了儿子,他们高兴之余,带我出去吃了一顿自助餐,还给我买了两件新衣服,我也很开心能帮到他们,可以让这个小家庭过得更好。

但没想到我的付出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去年有段时间转季,我不知怎么的,开始咳嗽起来,喝了不少凉茶、枇杷膏,也无济于事。咳嗽了一个多月,还是断断续续,没完全好。而且我年纪一大,带娃下楼遛弯,晚上回来腿就有点酸痛,经常要拿点药油来擦下,才能有所缓解。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有一天,儿子突然跟我说,他们准备要二胎了,但是看我的身体这样,实在不忍心累着我,让我带完一胎又帮忙带二胎,着实过意不去,所以已经跟儿媳妇她妈沟通好了,到时让亲家母过来这边帮她女儿坐月子,帮忙带二胎。

二来是因为他们家里小,房间有限,没有那么多房子给两个老人各安排一间房。而且老家空气清新,熟人多,方便老人生活,主要是一个人在老家住,清静,没小孩天天闹腾,方便休养身体。

当时我一听,心里哇凉哇凉的,敢情给儿子儿媳妇带孩子带了六七年,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的。现在年纪上来了,身体没那么好了,就想把我送回老家,甩掉我这个累赘,实在是令人心寒。

我不再多说什么,刚好县城老家的房子,租期也快到了,到期后不给续了,我搬回去自己住。我也算是看透了,养老还是得靠自己,子女靠不住,钱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上才不会太被动。通过这件事之后,我对老人帮忙带孙子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归纳归纳,大概有这么三点,需要我们这些老年朋友注意:

1)帮助子女,要么出钱,要么出力,否则可能既带了孙辈又倒贴钱,最后还不讨好。

很多老人家在帮忙带孙子、外孙期间,不仅包揽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还倒贴自己的存款和退休金买肉买菜、买生活用品、买小孩玩具等等。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如果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都花在了这些日常生活开销和小孩子的玩具零食上,日后自己没有养老钱了,再去找子女要时,大概率会遭子女嫌弃。或者你买了一些玩具,小孩不喜欢,或者质量太差,有辐射有声光污染等问题,都会被子女抱怨,吃力不讨好。

2)帮助子女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操劳,自己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老人退休在家,天天闲坐看电视也不好,容易老年痴呆,帮子女带娃做家务,跟孩子多交流,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思想上的衰退,还帮助年轻人减轻了压力,两全其美。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自己岁数已高的事实,不能打肿脸充胖子,透支自己的身体干活。

有些重活、累活、脏活,适当地留给子女去做,不要逞强,否则受伤,或者累倒了,不仅自己受罪,还给子女添了不少麻烦,可谓是双输。我们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是摆在首位的,凡事量力而行。

3)要提早做好自己的养老规划,攒好养老钱,自己的钱尽量自己攒着,轻易别拿出去。

都说不管是谁都有可能背叛自己,但钱永远不会。有些老人以为自己帮忙带孙子了,子女就会管自己后半辈子,其实不一定,也不能说是子女不孝,很多时候,子女也是身不由己,自己的小家庭都自顾不暇,已经腾不出手来搀扶一下走在后面的父母。

67岁大姐坦言:帮忙带孙子时,注意这3点,避免出钱出力不讨好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哪里住?住养老院或者请保姆的话,有没有足够的存款和退休金可以支撑?如果和子女同住养老的话,有没有提前和他们沟通好,达成一致意见?万一他们后面反悔,如何重新安置自己的晚年?要设置个B计划。

03、结语

总而言之,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实当中,很多老人帮忙带孙子,并没有想太多,只想着全心全意帮衬年轻人,但最后却会被伤得体无完肤。所以,我们这些老人们,还是要稍微自私一点,为自己多想一点,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养老安排。

多攒养老钱,总归没有坏处,以后,孩子孝顺最好,孩子顾不上自己,自己手里有钱,可以想多几个方法更好地过好自己的晚年,有备无患。

你们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孙子   出力不讨好   都会   儿媳妇   退休金   老伴   晚年   坦言   大姐   存款   子女   儿子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