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夏路”在赵河东岸是桐树店,西岸是赵河铺,即现在赵河镇的东北队村。据载:这赵河“上源为大河,下流即赵河,发源郦山麓,数源并发,腾涌若沸,故名之腾沸水。南流经小堵乡,谓之堵水,也作赭水。屈经赵河镇东,为赵河上游曰大河,宋唐州知州赵尚宽修复召信臣故迹名赵渠,赵河之名盖出于此。”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赵河街东公路桥

因为现在的赵河街已不是古道之所在,所以必须到街北约800米的东北队村去寻找。沿赵河第一小学向北直走就交到原来的古道。沿古道向东一路走去发现这里和普通的村落一样,已找不到任何的历史的痕迹!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现在的赵河铺古道

看到三四位老人在路边乘凉,过去寻问这里是否还有古迹?其中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赵河的老街,也是老古道之所在。以前这里店铺林立,还有铺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政府,驿站,钱庄,布庄,饭庄,旅店。四周有关帝庙,火神庙,祖始庙,山陕庙,姥姆庙。每逢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后来老房子都扒了建成了民房,五八年破“四旧”把关帝庙,祖始庙,姥姆庙,山陕庙全都砸了,只有火神庙当时是兽医站占着,因为是公家单位没有砸。后来有人在关帝庙旧址又盖起了一个小关帝庙。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老人在讲述赵河的历史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重建的关帝庙

老人接着说,五八年砸关帝庙时我也在现场看热闹,关公的神像有一丈多高,坐那个大圈椅就有二米多宽,人们先用绳子把神像拉倒,砸的时候天上突然就打了个响雷,都说关公显灵了!要说现在的古迹除了火神庙留下的两间青瓦房,还有关帝庙后有口老水井。因为前几年有人跳井淹死了,现在用柴草档了起来。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现存的老石井

现在值得一看的就是火神庙,每逢初一、十五,周围十乡八堡的香客齐聚,香火很盛,里面有神像48座甚是壮观!外面能看到门前的石狮子,石麒麟,石碑。现在估计大门关着,等到初一、十五你再来进去看看。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火神庙

我问起赵河街的来历,几位老人齐指着坐在一旁的一位老说:他岁数大知道的多。我转身一看有位盲人大爷正坐在一旁听我们说。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盲人大爷说古经

盲人大爷说:要说这赵河街得先讲罗渠铺。没有赵河街前就有了罗渠铺。这罗渠铺也叫骡驹铺,传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骑了一头骡子路过那里,但这骡子就快要生小马驹了,走到一棵桑树下就不走了。后面王莽追兵马上赶到,刘秀坐在树下叹道:“骡子不生小马驹就好了”!谁知刚说完骡子就继续往前走了,从此骡子再也不会生马驹了。这地方从此就叫骡驹铺,那棵桑树现在还在路边已活二千多年了!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罗渠铺的汉桑树

到三国时赵河街属博望县管辖,我小时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唯独没读过《红楼梦》,毛主席读过说好我也不知道好在哪里!那时博望县也叫博望屯,东到罗渠铺,西到夏响铺长达四十五里。四周山岗尽是野草树木,东边又有赵河当护城河,那是易守难攻,适合屯粮屯兵!魏国大将夏侯惇驻守在那里。刘备火烧博望烧毁了夏候惇的粮仓,夏侯惇狼狈向东北逃跑,刘备就命人把罗汉山那边的水坝打开,来了个水淹博望,把夏侯惇打得落花流水逃到许昌去了。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现在的赵河古道段

我惊奇地问,只知道火烧博望,没听过水淹博望啊!再说赵河离博望二十多里,中间还隔几道岗,赵河的水再大也淹不了博望呀?盲人大爷比划着拐棍说,现在的河道和那时候不一样!那时候赵河水能一直通到博望。北边大王庄,前滩一带就是水通往博望的入口,大王庄盖房子挖根角挖到下面全是沙,那就是原来的河道。南边栗园原来也有条河流入赵河,就是从北边大王庄那边流过来的。

说到这里我心里忽然闪出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召信臣为治理赵河泛滥而修建的“召渠”?

盲人大爷接着说,这赵河街的由来是在宋朝以后,那时赵河归唐州管辖,唐州知府赵尚宽修了赵渠,所以赵渠以下河段才称赵河。我问赵渠在哪里?大爷说早就没有了,方正就在这赵河街周围。查看史料,清人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河南六”“南阳府” 唐县”“召渠”条云:在县西。亦曰召堰。汉召信臣障水溉田,民赖其利 宋嘉二年赵尚宽修 召信臣故迹,浚渠溉田,为利甚溥,人亦谓之赵渠。

那么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推断:如果大爷说的大王庄一带的古河道为召信臣为治理赵河泛滥而修的“召渠”,那么经过水淹博望后洪水退去,渠被淤沙积满不复使用。而到宋朝时赵尚宽就疏通了召渠,并新修两条向南的支渠,一条叫罗渠,一条叫赵渠,用以灌溉以下的田地。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推理的河渠示意图

那么召信臣为什么要引赵河水入小清河呢?《钦定古今图书 方舆汇之山川河流》记载:青河在府城北五十里,出柳河山东南,流径隐山东南,入赵河。研究发现,现在的小清河即是古时之青河。小清河起源于北石寨,上游水量不大,从北向南经博望的灵归铺,董庄,下洼,向庄,过隐山往东南流到红泥湾镇,高庙乡,桐河乡至唐河县城北注入唐河。河道长经过的村庄乡镇的多,把汹涌的赵河水引入小清河不但解决了赵河的泛滥,而且给下游特别是唐河的灌溉带来了便利。这也许就是赵尚宽要修复大王庄一带的“召渠”的目的!

寻找方城道之“夏路”(十)赵河风云录

大王庄一带的引水示意图

大爷继续说,赵河街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建有寨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门外有护城河。到了民国开始衰败,一个是许南公路不从这里走了,行人减少,二是因为民国二十五,就是我出生的那年1936年,我也是听前辈人讲的,赵河街上过刀开,被占了一个多月。东西城门紧闭,不准任何人出入。啥叫刀开?就是土匪强盗,专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城里的商铺哪敢开门做生意?但街里的人也要吃饭啊,就有人就把南门砸开了。南门是个小门,那边很偏僻荒凉,外面的卖菜的,摆摊的就在南城根摆成一排偷偷地卖,时间久了就成了集市,这就是现在这赵河新街的由来。

真的是高人在民间!盲人大爷了解的历史地理知识使我很是敬佩。赵河历经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化,全在他的记忆之中。我不禁感叹,做诗一首曰《赵河风云录》:

滚滚赵河水,流止丰山迴。

赵渠今何在?赵河铺里走。

风云千年录,全凭一盲叟!

骡驹留传奇,博望东驻守。

赵河连青河,召公渠为首。

水淹博望城,吓走魏夏候。

尚宽掌唐州,赵渠始得修。

明清设铺店,寨城云中抖。

民国遭匪徒,繁华从此流。

南门夜市起,新街亦成熟。

古迹寻不见,毁于破“四旧”。

历史如长河,流去不回头。

逝者如斯夫,天地一沙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唐河   关帝庙   方城   火神   青河   骡子   水淹   河道   盲人   古道   大爷   风云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