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暴雷,地方城投公司,需谨慎预防风险?

最近,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将碧桂园评级下调至“垃圾级”,6月8日惠誉也将碧桂园评级下调至负面观察名单;坊间有消息称,评级下调与7月到期的3笔美元债有关;截止目前6家万亿负债房企已爆雷3家,碧桂园、万科、保利能否守住风险,拭目以待。


地产暴雷,地方城投公司,需谨慎预防风险?

确实引起我的担忧,毕竟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太重要了,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如果地产一旦大面积倒闭,我们的城投公司的买家出问题了,地方政府必然出问题。细思极恐,

看我这个报道,翻开地产百强地产,前十强地产,国企占了6个,其他民企如碧桂园刚降级,融创债务违约,绿地岌岌可危,就龙湖相对稳健,彻底变脸了。现在能拿地的地产商几乎就是这几类了:

1.央国企传统地产商,中海,保利,招商,万科等

2.地方国企地产商:越秀,建发,华发等

3.传统稳健的地产商:龙湖,旭辉,中骏

4.央企施工企业转型的:中建系地产商,中铁建等

5.以地方城投为主体的地产商。

在这几类之中,已经没有以前疯狂拿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城投存量的资产,最大部分就是土地,即将上市的土地,现在除了一二线城市的去化尚可的区域,大部分地产商已经拒绝拿地了,现在手里的债务也足够让企业顾此失彼了。何况天量的三四线城市的城投土地,怎么去化?!

政府城投平台的土地买家不多了,现在80%地方政府还是靠土地财政支撑,如果没有这部分收入,政府职能部门运营,靠什么来支撑相关地方经济发展,怎么办?!


地产暴雷,地方城投公司,需谨慎预防风险?

现阶段无法改变现阶段的前提,只有赶紧想办法,按商业地产的逻辑启动

一、第一种类型:住宅地产

地方政府城投平台组建房地产公司,从原来卖地的收入变为卖房的模式,这里边有几种方式:

第一:地方政府出土地,引入百强地产做代建

第二:地方政府出土地,组建地产开发公司,央企施工企业利用F-EPC模式。

第三:地方政府出土地,引入民营资本合作开发,合资地产开发

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可以实施一种或者多种方式进行,快速去化。

第二种类型:商业地产

引入类似于万科,万达,华联等具备操盘能力的盘活相关资产,将这类资产做REITS或者CMBS。

第三种类型:住宅,公寓类资产

引入类似于具备相关经营能力较强的链家等长租公寓的,让其资产盘活,最后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

第四种类型:工业地产

引入相关上市公司,将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让其迅速盘活、

不管用什么方式,最终都是让所有的存货类资产形成资产流,流动的资产才具备交易条件,这样城投才能降低生存风险。

无论房地产市场怎么变化,想考以前仅仅靠卖住宅用地就能生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城投只能只能多种方式进行,才能避免风险的到来。

地产暴雷,地方城投公司,需谨慎预防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方城   风险   地产   地方政府   国企   地产商   住宅   土地   资产   类型   方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