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崇陵地宫是怎样打开的

崇陵是光绪帝的陵寝,其地宫是目前清西陵唯一打开的地宫。

清东陵的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的接连清理开放,在清东陵连续掀起了旅游高潮,旅游收入迅速增长。1979年10月清东陵又清理了容妃(香妃)地宫,这自然会引起清西陵的羡慕,很想西陵也能打开地宫,推动一下旅游工作。想打开泰陵地宫就是基于这个想法。

没想到泰陵地宫没有被盗,打开地宫的想法顿时落空,西陵人自然十分沮丧,心里很不痛快。这是值得理解的。为了安慰西陵,让他们也有一个开放的地宫,国家文物局领导让清西陵对西陵各陵寝进行一下全面调查摸底,看哪些陵确实被盗了,然后写申请上报国家文物局。一定要吸收上次泰陵的教训。把情况彻底搞清楚确凿了再报。不妨可以先派人进去探探。有了国家文物局领导这个话儿,清西陵心里有了底,可高兴了。慕陵虽然也有被盗的痕迹,但是否挖透不清楚。崇陵的盗口比较明显,他们直接去了崇陵,扒开盗洞里的乱砖头,很快就看到了第一道石门。为慎重起见,随后河北省文化局和国家文物局先后又都派人进入了崇陵地宫,看到了被破坏的棺椁,地宫一片狼藉,崇陵地宫被盗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西陵可以清理崇陵地宫。西陵人听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西陵也要有开放的地宫了,欢呼雀跃,高兴之情可想而知。

在这里有必要讲一讲发掘与清理的关系。凡是打开没有被盗过的地宫,称发掘,如明定陵地宫。打开已经被盗过的地宫称清理。东陵开放的四座地宫和西陵崇陵地宫都属于清理。

1980年6月15日正式开始清理崇陵地宫。这天,河北省文物处、河北省古建队、保定地区文化局、易县文化局、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齐聚崇陵。参加清理的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8011部队的几十名官兵。人们先清走哑巴院琉璃影壁下至方城隧道券内那段露天斜坡墓道内的砖石,再用一根重达2吨的水泥钢筋过梁撑托在琉璃影壁下方,以防止琉璃影壁下沉,然后沿昔日的盗洞往里慢慢挖掘。

地宫隧道券的南口有一道用巨大条石砌成的挡券墙(许多人叫金刚墙,不准确,应该叫挡券墙),这道墙其实就在琉璃影壁以下稍偏里。这道墙共有12层条石,由于条石采用凹凸槽上下镶嵌的结构形式,每层相邻的两块条石又用铁扒锔子紧紧相连,所以异常的坚固。当年盗墓贼面对这道墙无计可施,只得从墙根往下掏挖,从墙底下越过了这道墙,才钻进了地宫。这次拆除这道墙也是费尽周折,从正面拆不动,也是从墙下盗洞先钻进地宫,再从墙的背后用钢杆撬缝、绳拉等方法,才将这道墙拆除的。石料都受到了破损,我亲眼看到过拆下来的石料。1979年我参加慈禧陵地宫清理时,看到挡券墙也是用大条石砌的,但用的是常规砌法,条石上没有凹凸槽,所以拆时比较容易。

早于崇陵清理的裕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和容妃地宫,由于盗墓贼都是从门缝将自来石撞倒后进入地宫的。所以,自来石都被摔伤,没有一块保存完整的。而崇陵地宫里的所有自来石却无一损坏,这是为什么?原来,崇陵盗墓贼进入地宫时,先从门缝将自来石一点点向西拨动,当自来石完全离开东扇门时,再推东门就开了。这也说明崇陵自来石支顶石门不实、不紧、不坚固,门与自来石之间存有活动的缝隙。当年盗墓贼盗掘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时,也曾试图用顶倒自来石的方法进入地宫,但由于自来石把石门支顶得非常牢固,没有丝毫的缝隙,因此没有顶倒,只得将石门凿开了一个大洞,才进入了地宫。如果崇陵地宫的自来石像纯惠皇贵妃地宫自来石那样支顶得非常牢固,那么不是自来石伤断,就是石门被破坏,绝不会今天这个样子。崇陵地宫的四道石门都是用这种方法被打开的,都是推开东门进入的。

清理人员进入金券后,只见光绪帝的棺椁后挡板(即朝南的一面)被凿了一个大洞,尸体趴伏在棺内,被拉出十几厘米,双脚露在外面,看来盗墓贼为了搜宝,曾将光绪帝的尸体翻了一个身。孝定皇后的棺盖和椁盖都被揭开,棺盖放在了光绪帝的棺椁顶上。皇后椁的东帮被拆下,放在了龙山石上。皇后的衣服和皮肉都已腐烂成泥,头发散乱,上面仅扎着一根红头绳,看来是盗匪摘取头上的首饰时弄乱的。棺床上的龙山石东倒西歪,有的被推到了棺床下。册宝箱被扔在了地上,谥册、谥宝已不见踪影。整个地宫一片狼藉。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对崇陵地宫进行清理时,发现光绪帝左手里有两个相连的翠环和一块白玉石。孝定皇后左手中握有一块扁圆形玉石,右肋下的荷包里则装有大小珍珠、玛瑙球、翡翠球等270多颗,很可能是朝珠、手串之类的物品。由于穿线早已糟烂,所以很难准确辨认。在孝定皇后棺中还找到了一只钻石戒指。在光绪帝棺椁的前头(北头),发现一个用汉白玉雕刻的金井盖,圆形,上雕兽头。光绪帝棺椁下是金井,井口直径14.2厘米,深43厘米。令人感到兴奋的是,金井内的珍宝居然安然无恙,一件不少。看来盗匪对地宫的构造和清朝的葬制还不太清楚,否则绝不会将金井内珍宝留给后人的。从金井里清理出金壳怀表、银壳怀表、珐琅壳怀表共5块,以及朝珠、手串、铁球、玉人、玉别子、玉石八宝、玉石小动物、牙齿等数十件之多。另外,在金井里还发现了用黄绸子所包的原山吉土。所谓原山吉土,就是当年地宫开工时从金井处取出的土,用黄绸子包好后,先存放在陵寝承办事务衙门,入葬时再放入金井。崇陵地宫的清理,使清朝的这一制度得到了证实。

  光绪帝后的棺椁都是标准的“葫芦材”,用楠木成造。其中孝定皇后棺椁略小些,椁漆饰 49次,最外层全部扫金,无任何文饰图案。由于光绪帝的外椁没有被拆开,只是凿开了一个洞,所以内棺的情况尚不清楚。而孝定皇后棺椁是从上面打开的,东椁帮又被拆下,所以内棺样式一目了然:棺的内外全部为红漆,上面阴刻藏文经咒,填金。棺盖上雕9尊佛像,上下3排,每排3尊,每尊佛都盘坐在莲花台上。9尊佛像下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彩凤,一只脚站在山石上,另一只脚抬起。山石上长着盛开的牡丹花。山石下面,海浪潋滟,天空上彩云缭绕,简直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地宫清理完毕,将光绪帝后的两具尸体分别殓入各自的原棺里。被修复好棺椁,摆放在地宫内原来的棺位上。清理工作于 7月26日结束。

  1980年8月1日,崇陵地宫正式对游人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光绪   地宫   国家文物局   自来   石门   棺椁   影壁   陵寝   条石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