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里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公元前7世纪,老一辈的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来临之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直到秋分,方得平均。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夏至之后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开始。

关于夏至,老一辈的人还总结出很多俗语,比如“夏至三庚数头伏”,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夏至过后又应该如何保养身体?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指的是什么?

每到夏季,就会很热,但最热的天气在伏天,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提前知道那一天入伏呢?相信很多人人并不知道。

在我们传统农耕文化里,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就是说,从夏至节这一天算起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

另外,伏天有三十天和四十天,因年份不同而不同,那怎么推算每一年的伏天数呢?我们翻看农家历,看入伏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三个庚日就是三十天,四个庚日就是四十天。

伏天分头、中、末伏,三十天的伏天年份,每伏十天,四十天的伏天年份,头伏十天,中伏二十天,三伏十天,不知小伙伴们看懂了吗?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我们知道了入伏时间,但是老一辈的人又把三伏天分为“母三伏天”,简称“母伏”,“公三伏天”,简称“公伏”。

古时候人们判断公伏、母伏,也和人们传统的思想“阴阳”相关,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而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中,阳为男,阴为女。

如果初伏当日的农历为单数,则为公伏,如果是双数则为“母伏”,而今年的初伏当日是农历六月十六,所以人们认为今年的伏天就是“母伏”。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夏至过后,如何保养身体?

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夏至之后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一些疾病适宜“冬病夏治”

夏至后很快进入“伏天”,这个时节一些在冬季常发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肠胃病等,反而减少发作或不发作,故此时施行“冬病夏治”疗效显著。

采用穴位敷贴、督灸等温补阳气的中医外治疗法,不失时机地补益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及次数。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护阳养阳很重要

夏天到了,周围的朋友好像精力充沛,健身、游泳、打球、泡沫,生活多彩,但也有人感到无力,全身都很懒。

专家指出,阳气根据中医理论,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内脏器官缺乏动力的话,阳光不足的人当然会感到全身无力,无法忍受。

《黄帝内经》记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要求人们按照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则安排生活,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因此,养生应适应夏季阳光充足的特点,从各个方面保护阳光,保持气机畅通。

夏至养生要饮食清淡

夏至时节气候比较炎热,机体的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消化能力减弱,所以要尽量饮食清淡,可适当多食杂粮,减轻体内的热量,调节机体的平衡,同时还应该尽量少吃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化热生风。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为啥说今年是母伏?入伏还分公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夏至   初伏   日影   双数   伏天   阳气   白昼   自然界   俗话说   时节   年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