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河南处在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商、周、汉、唐、宋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或迁都到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许多古都,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且最密集的省区。因此在河南出土了许多的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数称为河南博物院的藏品。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馆址几经变更,1961年迁至郑州,新馆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 。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很多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中。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台北历史博物馆

在河南博物院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作为国家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大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为了突出超越世间一切的统治权威往往在这些青铜器是饰以夸张的饕餮纹或兽面纹。但是我在网上参观河南博物院典藏文物时看到了一件与其他青铜器风格迥异的青铜器,它就是莲鹤方壶,我认为它河南博物院最美的国之重器!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通高117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郑国某位国君墓葬中发现的。

莲鹤方壶的器身上下和底部都装饰着龙形的附件和龙纹。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装饰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其腹部攀附着几条蜿蜒飞动的应龙,正缓缓向上移动。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的龙形构成铜壶的双耳,有花冠形角,体积较长较大,龙头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圈足下有两条勾首顾盼的龙,身作鳞纹,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

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在那壶盖怒放的双层莲花形花瓣中央,伫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仙鹤亭亭玉立,引颈高歌,双翼舒展欲飞,栩栩如生。神秘威严的龙和清新活泼的鹤将抽象与写实的风格之美汇聚于一身,令莲鹤方壶成为国之重器的惊艳之作。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莲鹤方壶局部近照

这件青铜壶纹饰构图极为复杂,设计非常巧妙,铸造技艺更加卓越精湛,代表了中国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1923年8月的一天,河南新郑县南门外李家楼村的乡绅李锐在自己家中雇人打井时,挖出不少古铜器以及碎片,原来下面是座古墓。李锐挑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青铜器拿到新郑城里的古董店去卖了。县里得知消息后派人制止他的行为,但李锐不听继续挖青铜器售卖。当时冯玉祥将军的部下靳云鹗正好驻扎在新郑,他听到消息后立刻带兵去阻止,收缴了所有的青铜器,还花钱将卖出去的青铜器也收了回来,并将剩下的青铜器都挖了出来。冯玉祥靳云鹗不同于那些专门破坏、盗挖古墓而发横财的军阀,他们将这100多件青铜器一件不留地交给了河南古物保存所(河南博物院的前身)。这段事迹被详细地记载在河南新郑市博物馆中的古器出土纪念碑上。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夔龙纹铜镈,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由于旧中国处在常年的战乱中,因此没有人仔细研究过墓主是谁,只能从部分青铜器的铭文大致判断出古墓是春秋时期诸侯国郑国的墓葬。这些青铜器有食器、水器、酒器、乐器、兵器以及车马器等,它们不仅带有庄重、典雅的美,而且还带有怪异、神秘的美,这批青铜器被称为"新郑彝器",这其中就包括两件略有差异莲鹤方壶。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弟弟姬友封在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首都为棫林(陕西华县附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陕西镐京迁移到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之为“东周”。公元前774年,郑桓公也将都城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邑以东。后来郑国国君武工先后灭掉了中原地区的两个小国——郐国和虢国,并在公元前765年重新建都,为了区别于陕西的旧郑国,取名为“新郑”。随后,郑国的势力不断扩大,由一个关中小国迅速发展成为位居中原核心地带的强国之一。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新郑郑公大墓

2700多年后,在新郑县李家楼村发掘出的郑公大墓让我们见识了郑国发达的青铜文化,尤其那两件铸造精美的莲鹤方壶更是惊艳了后人。春秋晚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社会兴起的过度时期,旧的礼乐制度迅速崩坏,新的观念正在形成。作为祭祀的礼器,青铜器的风格也反映出一种新兴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过去以夸张的饕餮纹或兽面纹表达的奴隶主超越世间一切的统治权威不断受到挑战,而代表封建家族或族群图腾崇拜的龙纹不断在青铜器上出现。人们在追求礼器庄严肃穆的同时也加入了清新活泼的自然之美。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莲鹤方壶是“时代精神之象征”!

1927年,河南省博物馆成立时这批青铜器文物成了首批"镇馆之宝"。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护这批文物有人为它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被运往重庆暂存。1949年,国民党政府指示"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办理"。在马上就要登机飞往台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救下了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部分国宝。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新郑彝器"和其他文物被运到了台湾。后来被收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残缺、高近126厘米的莲鹤方壶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自此,两尊莲鹤方壶分置两处,为了区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叫立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故宫博物院

196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新郑县李家楼村郑公大墓进行了细致地挖掘清理,出土了一些青铜器。提高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墓主人最有可能是卒于公元前571年的郑成公,或者是卒于公元前566年的郑僖公,即是春秋中晚期的郑国国君的墓葬。

2006年4月,在多方撮合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立鹤方壶回到老家郑州来“探亲”。说是“探亲”,其实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国之重宝——莲鹤方壶特别展”,这可以说是文物最少的一次展览——只有两件文物——一尊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立鹤方壶,一尊为河南博物院所藏的莲鹤方壶。分别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这对“孪生姐妹”终于相聚了!

而和“双生姐妹”莲鹤方壶一起出土的另两件相似的“孪生兄弟”龙耳虎足方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被生生地分开在海峡两岸,一件在河南博物院被称为龙耳虎足方壶;一件在台北历史博物馆被称为春秋蟠龙方壶。

河南博物院惊艳了观众的国之重器

龙耳虎足方壶

一弯浅浅的海峡不应该成为割断两岸中国人血浓于水的亲情障碍,希望“孪生兄弟”龙耳虎足方壶以及包括"新郑彝器"在内的所有文物和我们中华民族早日团聚,永远不要在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博物院   河南   国君   历史博物馆   新郑   河南省   台北   青铜器   公元前   惊艳   文物   观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