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

当前经济,内外交困。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时候,世界贸易成员老大纷纷脱钩。这对于国内经济带来了很多未知的挑战。

我们的市场虽然足够大,在世界其他经济复苏疲软,我们的表现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现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对世界经济重创,要想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势头,这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而国内,经济增长虽然可圈可点,但是步入第三个年头以来,也依然呈现一定的失业人口上升,收入减少、消费低迷等现象。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市场经济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一旦停止运转,要想再启动起来,难上加难。

我们国家,发展的二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遗留了很多问题。

农业社会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处于停滞状态,由于其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是生产关系还是生产结构?仔细求证,就会发现,古代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离不开后期激化的社会矛盾,无外乎苛捐杂税,人民不负重看,官员欺压鱼肉百姓,百姓揭竿而起的故事层出不穷,所以才有了唐李世民的名言:水亦载舟,亦可以覆舟。当新王朝建立的时候,新天子发布和施行了一些列有利于解放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人民安居乐业,粮食增产了多少,开辟了盛世。

为什么朝代更迭,它的寿命也就不过两三百年,有史学家从经济发展角度给与了答案,那就是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一次经济关系和结构的分解重组,但最终结果都跳不出由盛转衰的魔咒等等。

农业社会的发展水平往往和粮食生产水平挂钩,而粮食生产水平的高低则由人口数量,土地制度,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生产力,分配制度等因素构成。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都在不断的重复,人口数量也盛世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在战乱年代锐减,所以古代对休养生息看的特别重要,认为要养民。那么,有个问题来了,按理说人口数量越多,劳动力就丰富,生产的粮食就会更多,但是人多了自然也就消耗的多,那到头来人口的增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社会发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拿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有足够多的人口,就会有大量劳动力,然后这个社会的生产水平和总量就提起来了,但是这个总量他会平均的分到每个人头上吗,并没有。在古代,多余的生产物品被王公贵族,被土豪地主所占据,所以这个分配制度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那么在现代,这个东西我们叫他剩余价值,有了它以后,分配关系顶端的人(资本家)就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搞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事情了,那么手工业,商业就逐步的发达了起来,然后多余的剩余价值就支持教育,医疗,科技的长足发展。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我们古代社会由于文化的影响,不怎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导致系统腐败,管理效能低下的结果,最终导致灭亡。后来西方社会首先完成了思想启蒙,文化科学技术有了质的突破,大航海贸易的进行,伴随着贸易,地方冲突,人口交流,这前后五六百年的时间经历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到现在的信息时代。

那么到了今天,我们有没有突破那个王朝更迭的魔咒呢,答案是没有,那么当今的现状与以前又有什么不同的。其实用同样的方法原理我们也可以把他解剖开来,

说了说过去,我们说说现在。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以前人多是优势,后来发现人多对资源的压力也大,后来搞计划生育,这些年又陆续放开二胎三胎,说明人口政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有必要改变的。

有人分析,前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来源于我们的廉价劳动力。

按照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型,当时就有人预测到2012年,我们国家迎来人口红利的衰退期。届时中国将很难维持高于10个点的经济增速。

反观我们以前的经济数据,这些年的增速逐渐降了下来,但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到底是提前了还是延后了,这没有明确的结论。关注经济改革的就知道,经济增速放缓这也是国家调控的一个重点,这就说明我们顶层早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

人口红利


仔细想一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就业,收的升高了,带动了消费,有了消费市场上能养活一大批企业。

渐渐的随着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存在导致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从业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不断被压缩,行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发展到最后用工荒的现象就会出现,可能就会出现企业濒临倒闭的局面。所以当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企业的提质增效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改变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共识。

所以,2022年,人口红利是否还存在,我想在坐的好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答案。仔细深究就知道,这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关系到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因素相当复杂,涉及新技术、新行业、政府政策不断调整。

那么抛开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为什么国家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我相信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知半解的。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聊一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说到人口,就要了解以下这些知识。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助这张图理解下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趋于降低,随后人口老龄化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率先上升随后下降形成一个倒U型曲线变化后,以大约一代人的时差,劳动年龄人口也会呈现类似的变化轨迹。

因此,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的生产性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被称作人口红利。

人口转变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生育政策主要起到外加的且相对次要的助推作用。

那么人口红利在的时候,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应该怎么理解这个呢,下面我引用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简单介绍一下: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过程就是及时把农业中剩余劳动力不断吸纳出来,用不变的工资吸纳他们进入非农产业,直到有一天把劳动力吸收完,整个过程他们称之为二元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粮食、没收蔬菜,怎么养活数十亿的人口。以前农民人口有8亿农民的时候,这些人依靠小农经济可以自给自足,生活中吃的米面肉蛋奶蔬都可以通过土地获得,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步伐逐步迈进,年轻人在城市中找到了工作,好多人在城市增加了收入,相继在城里买房、娶妻和子女教养。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有部分人,虽然获得了相较于农村收入较高的的水平,但是不足以让其在城市安居乐业,巨额的债务让其疲惫不堪,所以奋斗20年又有多少人能稳定的在城市居住,好多年轻人工作几年吃完青春饭后,回老家在家乡翻修下新屋,做点小生意,但是绝大多数人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和便利,根本不可能回到农村再重新握住农具走入大田。

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都看到的现象,农村很多没人种地,年轻人回农村没有发展,待大城市没有落脚之地,这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农村空心化的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那么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我们模仿国外,随着非农人口的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对于我们实现规模化作业、机械化作业是不是巨大帮助,这对于很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可问题是,剩余的农业人口,流转了他们的土地,让他们去哪里生活,难不成让他们进入城市打工,背负巨额房债成为贫民中的贫民。这显然不可能的。我们的党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脱贫的信念是不会动摇的,任何时候都要依靠农民。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长说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发展困境。

对,这个时候是不是有小伙伴顿悟了。农业劳动力向着非农产业的转移助力了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农村剩余劳动产品支援了城市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口转移的弊端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下面这一段话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三农在经济建设中起的巨大贡献。

1978-2012农业劳动力比重从70.5下降到33.5(2009年为2.97亿)

二元经济"是我国从建国至今基本的经济发展路线,通过低廉的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原材料的转移,集中力量实现第二产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

中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每一年GDP以10%的成长率增长的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的过热部门推动的

现在中国社会的运转已经主要依靠二、三产业的收益来维系,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现在的大工业起步和大中等城市的兴起皆得益于此,但是这也同时也是城乡、地域经济差距加大、户籍问题、三农问题产生的源头。

农业既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时候,三农问题都是经济发展改革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是最基本,最底层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提前进入了未富先老的状况,劳动力短缺成为了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前新闻上经常说西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当时不能理解,现在深深的体会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多国家需要面对的,能否成功解决人口增长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在经历转型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5%左右的增长速度,对提携世界经济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不同,既充分利用了市场对资源的灵活配置,又发挥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其往合适的方向不断改进。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

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这方面没有成功的经验,只能通过不断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去探索,而不像西方有些国家只会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国内的冲突矛盾和危机。

那么我们这些年没有发展农业吗?并不是。

这些年虽然在农业科技和推广上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上却没有适应新的市场经济需求,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粮食的自身属性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结果。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些年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是一个阶段,之后是另外一个阶段。

有人认为,我们的人口红利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就是振兴乡村,把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来助推我们经济结构的转型。这跟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事业分不开,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契合,因此乡村振兴可以带动接下来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长。

这是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专家分析的数据结论。

过去30年,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每年从农业转出来,保证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因此没有出现报酬递减现象。过去清华大学有些老师做过研究,证明中国在很多年里资本回报率相当高,这就是人口因素带来的。除此之外,人力资本、劳动力、劳动力的配置,即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农业)转到高生产率的部门(非农)重新配置,都和人口有直接关系。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

国外在二元经济中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


有些经验是不适合我们的国情的,就比如规模化作业,因为它的历史产生背景不同。美国的规模化作业是在享有大片所有权空置的情况下获得,所以在土地经营上享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抢夺了当地土著居民的资源,属于掠夺式的。而我们不同,中国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融入了乡土风情,和人文环境。很难硬生生的剥离开来。

所以,乡村振兴成为了这些年我们一直要讨论的话题,一直要做的事情。

有合村并居,实现土地规模化作业的方式,有土地入股,企业给农民分红,有土地流转,有合作经营,农民参与种植,企业提供技术、生产资料,企业统销的方式。不管怎么讲,都是实实在在的让农民实现致富,让农村领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新典范。有个专家提出,开发自然村,让村里的自然资产成为村集体所有,获得的收入村民个人享受收入。

换句话说,只有乡村振兴了,我们的粮食安全才有长远的保障,人民才会幸福,城乡二元结构才会消失,人口流动才会畅通,贫富差距才会缩小,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城市,支持城市建设,才能解放出剩余的剩余劳动人口,才能经济转型,才能更好地搞工业建设,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国家   作业   红利   劳动力   乡村   经济发展   人口   农业   社会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