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法则起居常,健康长寿没烦恼

在中医理论一直倡导“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意思就是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并形成相应的周期性规律。因此,人们应做到起居有常,适应季节的更替,天气的变化,昼夜的更迭,地域的差异,顺从天地阴阳的消长,才能使得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内外和谐,从而使生命活动动态稳定而平衡,即人体的健康。

顺应法则起居常,健康长寿没烦恼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二季是万物复苏与生长的季节,此时阳气轻轻上浮,阴气徐徐下渗,人们应该逐渐褪去厚重的衣物,养成夜卧早起,舒畅情志,闲庭漫步的习惯,与天地的阳气交相呼应,使得腠理得以相通,阳气得以疏泄。秋季草木成熟,天急地明,人们应该早卧早起,做到安定意志,不急不躁。冬季草木凋落,万物潜伏,阳气逐渐闭藏,阴气开始上升,此时人们应该添衣加被,养成早卧晚起,驱寒避暖的习惯,与天地阴气交相呼应,使得精血固于体内,阴气得以封藏。中医将四季分别与肝、心、肺、肾相对应,因此要根据四时气候合体调养五脏之气,做到春保肝,夏保心,秋保肺,冬保肾。农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要顾护脾胃,以保障人体五脏六腑运化与自然规律同步。

顺应法则起居常,健康长寿没烦恼

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则寐。人们应当养成按时就寝的规律,保证每天7 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此外,中医还将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与昼夜时辰联系起来,即子(23时 1时)、丑(1时 3时)、寅(3时 5时)、卯(5时 7时)、辰(7时 9时)、巳(9时 11时)、午(11时 13时)、未(13时 15时)、申(15时 17时)、酉(17时 19时)、戌(19时 21时)、亥(21时 23时),分别与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相对应,并指出各脏器会在对应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工作,提示我们要顺应脏腑的生理活动,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子时是肝脏的活动时间,此时人们应该已经卧床进入睡眠,以维持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固护肝阴。再如寅时是大肠的工作时间,所以应该养成晨起规律排便的习惯,清空胃肠的糟粕与积滞等等。

中医倡导因时因地制宜,因此人们要根据环境的改变,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起居习惯。比如有人出差在外或者异地居住,因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初期会因时差、气候等改变,身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时就要求我们要“入乡随俗”,及时调整饮食起居,适应新环境,以求保持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怎么保持人与自然相和谐,你学会了吗?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顺应法则起居常,健康长寿没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起居   长寿   脏腑   阳气   阴气   大肠   法则   规律   中医   烦恼   人体   习惯   和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