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早起

最好早起
如今,虽我早已告别少年时代,但早起的习惯,依然留在我的骨子里,它活生生地伴着我前行,在潜移默化中,让身在异乡,远离母亲的我,不敢有一日贪睡,每日,必早起,早出发,高效、尽早地处理手头上的事务。

早起能助我们看到一个新世界,带着露水,藏着希望,和从容不迫的新世界。

文 徐立新

编辑 易欢

本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00期

最好早起

乡下的人,多是喜欢早起的,无论男女老少,这似乎成了代代相传的习惯,挑上货,去街上做些买卖,牵出牛儿,去田地里干干活,拿出锄头镰刀,去田埂上巡巡埂,砍砍草……实在无事可干,还可以洒扫庭院,拿上扫帚和抹布,除除尘,抹抹灰。

在乡下,太阳晒到屁股,还不起床的“懒汉”,是很少的,就连那些鸡鸭猪狗也会早早醒来,跑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舔白净甘甜的露水,在晨雾和水汽中,探头探脑,溜达来,溜达去。

露水,在乡间是最常见的,但只有早起的人才会看到,太阳一出,它们就会消失不见了。早间的露水,晶莹剔透,像少女的泪珠,欲滴不滴,轻柔地噙在那里,稍一动,便会滴落,碰到皮肤上,好凉,尤其在秋冬季。

早起的,当然少不了林间枝头的鸟儿们。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并不是每只早起的鸟儿都急于去捕食,一些会留在枝头、屋檐上。练声,亮嗓子,叽叽喳喳地叫得无比欢快。那鸣叫声,萦绕人耳,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人不从被窝里爬起来,都感觉不好意思。自然之晨中,有万千声响,鸟鸣应是主响之一吧!

还有另一主响,我也很喜欢,那是母亲在厨房里奏鸣出来的。

天刚亮,母亲便坐到厨房的灶洞前,将一把把干裂的柴禾送进洞中,科学地架构排列好,留出合适的缝隙来。再点燃一把易燃的软稻草,塞到柴禾缝隙处,顿时火光四起,映亮了整个灶洞,那火光,也让母亲微笑的脸庞,在清晨的微光中清晰可见。

升起炊烟,烧水做饭,是母亲每日早起的首要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晨间的厨房,有没有生火,其状态和气味是完全不一样的:没生火的,冷冷清清,黑锅、黑灶、黑铲,有股冷寂之气;生了火的,温暖热烈,有柴禾燃开的噼啪之声,有热水开后的咕噜声,朝气蓬勃。开水、熟食蒸发出来的热雾,充盈其中,犹如仙境。母亲说,日子再穷,也不能有冷锅、冷饭、冷厨房,得让它们热乎起来,哪怕是烧烧开水。

母亲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起床后,用她烧好的热水,刷牙洗脸,吃她做好的、热气腾腾的早饭,然后早读一会儿,再背起书包,在朝阳的照耀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不想迟到,最好早起,母亲总这样告诫我们。她有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因为早饭吃迟了,出门迟了而迟过到,错过老师教的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母亲一早就准备好的热锅、热水、热饭、热厨房,让我们一起床,一睁眼,就能看到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一天,心就定了。

那些一个个早起的日子,也得以让我能从容地完成早读,整理好书包,准备好书本和学具,不会慌乱紧张,更加自信地走进学校,迎接一天的学习。

如今,虽我早已告别少年时代,但早起的习惯,依然留在我的骨子里,它活生生地伴着我前行,在潜移默化中,让身在异乡,远离母亲的我,不敢有一日贪睡,每日,必早起,早出发,高效、尽早地处理手头上的事务。

最好早起,母亲说得多好呀,早起能助我们看到一个新世界,带着露水,藏着希望,和从容不迫的新世界。

初审 易欢

复审 李玲

终审 黄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早起   新世界   柴禾   生火   高效   露水   鸟儿   热水   厨房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