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白领经常会出现这些表现,上半身会有动不动就爱上火、鼻干、口干、眼干、流鼻血、嗓子经常发炎、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而下半身则恰恰相反,则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女性还会有宫寒、痛经、经期腹泻加重的情况。


这一系列现象,在中医里面叫作“上热下寒”。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的通道被堵住了,所以质沉的阴比如湿气,上不去而蓄积在下方;而质轻的阳比如火,在上方漂浮着下不来。所以就是阳浮在人体的上部,产生一系列虚热的症状;而阴积在人体的下部,产生一系列虚寒的症状。

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所以人体就会出现上热下寒、虚不受补的一系列症状。有些人也去看过中医,一看这么多虚症就给用补药,结果呢?一补就上火,一上火就用寒凉药去清火,结果可想而知,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会加重,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弄得很多患者苦不堪言。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呢?


很多的人经常久坐,久坐伤气,气不足了我们机体的一些物质,就没有了动力往前走,就会堵在通道上;还有些人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尤其是晚上下了班吃大餐,平常爱喝奶茶、冰镇饮料等,这些会导致我们的脾胃受损。

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大家知道,脾胃在中焦,脾主运化,脾出问题了我们中焦的通道也会出问题。中焦不通、阴盛于下、阳浮于上,就会出现一系列上热下寒、虚不受补的症状。


那么对于上热下寒的症状,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自然是要把中焦的通道给打开,让上面的火往下走与下边的寒进行中和,也就是我们说的引火下行,以达到寒热并治的目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源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千古名方—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由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大枣六味中药组成。其中重用甘草以建中益气;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半夏、干姜辛燥化湿、温中健脾;大枣补益中焦。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兼清热之功效。


此方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人体中焦畅通而上下连贯,改善虚不受补、上热下寒的问题。此方中有温药也有凉药,有升有降,有守有攻,阴阳并举,以达到寒热并治。

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寒热   泻心汤   中焦   干姜   半夏   黄芩   甘草   千古   症状   通道   身体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