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往事小忆(6)---洪罗山

岳思卫


如今的五莲县城老城区,有一个可能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地方:洪罗山。它位于解放路与罗山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掩映之下,让路人基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在五莲县城发展史上有着昔日辉煌的一幕。


01

五莲县于1947年7月建县,但县委、县政府机关直至1950年2月,才由现在的松柏乡前长城岭村迁至洪凝村,确立了县城的所在地。那个时代的县城,也就是一个小村子而已,直到六、七十年代,五莲县城才有了被后来称之为解放路、罗山路的两条交通大道。其中,罗山路就因洪罗山而名,它东起现在的人民路,西过河西大桥,是县城通往西部各公社的必经之路。而洪罗山就扼守在县城的西大门上。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洪罗山(西南角)远眺。


洪罗山历史上曾名洪陵山,西边的河随山而名洪陵河。明初山西洪洞县曹、解两姓移民,来洪陵山南立村时,因处河东,汛期常闹水灾,为避洪求安,祈洪落水息,取村名洪宁,改称此山为洪落山。后因忌清道光帝名讳,改村名洪宁为洪凝,而山名却逐渐演变,落字成罗并沿用了下来。


02

洪罗山并不高,相对高度也就20余米,在当地人眼里,不过就是一个小岭,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的难度还是不小的,那个时候上山的道路有两条:

一是从解放路紧邻现在的五莲联通公司的北面西行上山(以下称解放路口)。一条土路坑坑洼洼、坡陡难行,断断续续可见路两边耸立的土崖。

1970年6月,我家从外地搬来五莲,暂住洪罗山上的县招待所,第一次上山时正是正午时分,短短几十米的“山路”曾累得我头冒汗珠、口喘粗气、两腿发酸、几经歇息。七十年代中后期,为解决雨天雨水横流、道路泥泞问题,有关单位用毛石铺路,路两边开挖下水沟,上面铺上40公分宽的石板。

泥泞的问题解决了,但新问题又出现:由于路面崎岖且硬,你要骑着自行车下坡,会颠的车要散架、屁股生痛。车技尚可的,就顺着路两边的石板面慢行。行人上下山,为避磨鞋磕绊,也大多走两边的石板面。这样,人车互让成了衡量谁的“风格高尚”的机会。八、九十年代之后,县里又先后修建了水泥路、柏油路,才算是彻底解决了上山难的问题。这条路一直保留、使用到现在。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解放路口上山路。

03

二是从罗山路现在县邮政局大门口位置的一条斜向西北的土路,接近山顶时并入于解放路口的上山路。当时修这条路的初心是方便西部公社的人员上山。这条土路因山势,相比解放路口上山更是陡峭,许多人步行上山,都会走到一半时在路边一棵大梧桐树下喘息片刻。那时比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是拖拉机。有人要开着12马力拖拉机沿此路上山,你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会从“突突突”变为“啪啪啪”,发动机“烟囱”排出的废气颜色会从淡青色变成浓黑色,并且车轮卷起的尘土漫天飞舞。此情此景不禁会让附近的行人掩鼻而去、抱头鼠窜。这条路后因山上的单位房地产开发和单位建设所需而废弃。


04


自县城确立,洪罗山就成了许多重要部门的所在地,并主要集中在山的东部及东南部。七十年代之前,沿现在的解放路,从罗山路往北,山脚下依次排开的单位分别是邮电局营业室、邮电局办公大院,过了解放路口,一溜平房是县饮食服务公司的理发馆、饭店和第二旅馆,最北面的是县人民武装部。因山势的原因,邮电局营业室和人武部门口有一、二十级高高的台阶,在我们这些小朋友的眼里,真可谓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是沿解放路口上山,自东往西先后曾有以下单位分布其上: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八十年代初的解放路一角。


一是县邮电局。五莲邮政局于1947年成立,当时设在松柏钱家庄子,仅负责信件投递。因县委机关搬迁、县城的确立,1950年3月邮政局也迁来洪凝,落脚于洪罗山东南麓的几间小平房。

1953年,县党政机关的电信业务交邮政局管理运行,邮政局改称邮电局。1954年,县邮电局又开辟了长话业务,邮电事业走上较快发展道路。解放路口上山路的南面是办公大院,路北成了宿舍区和生产区,并且在河西大桥西面的路南,还建有一个电杆厂。当时的邮电局担负着通讯联络、信息传递职能,是各级党政的要害部门,“文革”期间还是县人武部实行军管的唯一单位。所以,在人们心目里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曾多次想进去开开眼,因管理严格而都没有成功。以后,邮电局几经分家,衍生出许多的单位。如今,有正统血脉关系的邮政局孤出到罗山路旁的洪罗山南山脚下,老邮电局的地盘已成为网通公司的所在


05


二是县广播站。沿解放路口继续西行,路南紧挨邮电局的就是成立于1956年9月的县广播站。广播站设在此地,主要还是考虑地势高,便于电波覆盖吧。从1957年元旦开始正式播音,县广播站在此度过了初创的年代。随事业的发展,播音设备状况不断改善,1969年县广播站搬迁至县委机关路南的南大院,直至八十年代中期北迁。


06

三是县幼儿园。幼儿园成立于1952年,初期只有10几个儿童。办园初衷就是为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因忙于公务无暇照管孩子而设。当时的园址与洪罗山县广播站相对,在路北的几间平房。由于县直机关工作人员逐年增多,需入园的孩子也多了起来,1969年与县广播站先后搬迁至南大院,广播站在前,幼儿园紧挨其后。八十年代之后,幼儿园又先后搬迁到罗山路北、现工商银行附近和光明路北、老财政局西。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八十年代末的县委县政府大院。



07

四是县招待所。沿路西行,临近山顶,路北有一个大院,这里就是县招待所。招待所成立于1952年冬,主要接待来莲出差公务的外地人员。1954年迁来洪罗山。整个招待所大院比较宽敞。进入石块铺面的大门,一条土路直通北墙。路东依次排开六排平房,除第一排是办公用房外,其余几排大都是三间、四间一套的通屋,用于接待县委各类会议的与会人员。


08

1970年我家从外地回莲,暂住招待所,就住在第二排平房最西头的三间大通屋,一住就是一年整;路西前面有两排平房,其后是一排大餐厅,伙房在大餐厅的西头。餐厅里平时放着十几张木质可折叠的大圆桌。

每到饭点,这里总会飘出一股特殊的饭菜味,让我们嗅到后,就会产生这是要吃什么食物的联想,并配合着出现嘴部下意识的蠕动。对伙房大锅饭味道的记忆实在深刻,几十年后,在外一旦遇到这种味道,就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起招待所。大餐厅之后,还有两排平房,这里是招待所的“贵宾区”:房间多是单间,里面摆放2—3张单人床,作为重要客人的下榻场所。平房的外墙也处理的不同其它,用水泥了抹面,一看就高档。招待所里绿树成荫,好多平房前种有硕大的苹果树,每年果实累累,让我们这些没见过的人垂涎欲滴。在父母的教诲下,我们从未去私自采摘,也算经历了一段道德的磨炼。


09


那个年代,招待所平时没有几个客人,显得冷冷清清的。招待所的工作人员也寥寥无几。印象里就是老吴所长(不久退休)、刘会计(后在事务局工作)、两个已婚的女服务员、一个周姓男服务员(后都调县属企业工作),加上伙房的几个厨师(有几个后在事务局伙房工作)。

1970年6月,县里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招收了50多个有一定文艺才能的潍坊下乡知识青年和五莲当地的青年男女,安排到招待所东面最后两排平房居住、排练、生活,这下可给招待所增添了活力:从一大早开始,吊嗓声、器乐声、练功声此起彼伏,演出、排练人来人往。这都让我们这些课程不紧的小学生有了闲玩的机会。有空我们就去看演员们小翻、空翻、打旁力,看乐手拉琴、吹号、掌鼓板。有一次宣传队在大餐厅排练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在排练中,饰演李奶奶的演员韩女士因感情把握不到位,总是表现不出角色应有的分寸。导演一遍遍的打断排练,要求演员重新体会角色,最后演员情急无奈的掩面抽泣,排练不得不停了下来。这个场面可让我们知道了排练一出好戏的不容易。


1971年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迁出洪罗山,借住到县一中路北的县委老党校,几年后又在现光明路老财政局西邻征地建设了自己的场所,1977年底撤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组建县茂腔剧团,1985年剧团编制撤销。县招待所也于1974年3月搬迁至解放路现新玛特商场处,直至2000年代被其他企业收购。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五莲县人民医院。


010

五是县医院。五莲县医院成立于1950年5月,即县委机关搬迁至洪凝村后。起初设在现人民路南段,1959年搬迁到洪罗山上,占据洪罗山的最高端。这个时期,县医院仅仅50余名工作人员,简陋的医疗设备。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县医院就是一个“回”字形的的建筑物,既没院墙,又无大门,科室分布在“回”形建筑的东、南、西三面。病人爬上山来,气喘吁吁,即刻就能进屋诊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县医院几乎雄踞整个洪罗山,高楼大厦矗立、现代化设备齐全,工作人员数以千计。洪罗山上的医院大楼已成为五莲地标性建筑。


011


六是自来水管理所。1950年五莲县城确立后,部门、单位不断增加,人口也在迅速增长。但在吃水问题上,受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的限制,一直以来都是各自打井解决。像县委、县政府机关自1953年从洪凝村搬到现在罗山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处后,建起了办公、生活大院。在当时的机关伙房前(现光明路南、原事务局伙房二层楼前的位置)打了深井,建了20多米高的大水塔。

由于水量足、水质好,水塔一直使用到七十年代末县委大院搬迁为止。1969年县里根据县城发展的需要,新建了自来水管理所。考虑到洪罗山地势高,且靠近西河(洪凝河),水源有保证,就把管理所建在了县医院北面的山顶上。初期的管理所只有工作人员三人,但很快就建起了蓄水40立方米的水塔,在洪罗山西山脚下的洪凝河里打了水井,起初只为县邮电局等六个单位供水,以后逐步扩大了水网,让越来越多的县城居民吃上了自来水。以后,因洪凝河水量减少、污染问题出现等原因,管理所搬离洪罗山,迁到工农路(即现在的济南路)西头,并改名为自来水公司。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河西大桥。远处洪罗山上自来水公司的水塔清晰可见。


012

六、七十年代洪罗山上的单位仅仅只占了山上不到一半的面积,山的西部、北部还是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从山顶沿西坡而下,茂密的马尾松林里夹杂着刺槐等耐旱、耐瘠薄的乔木。

山脚下就是宽阔的洪凝河河床(如今的沿河路就修建在河床上)。每当汛期,站在洪罗山西坡上,可以看到几十米宽的河水奔腾北上,只有对岸延绵茁壮的杨树林与洪罗山相互守望。

洪罗山的北坡当时是集后的苹果园,要从山上下去,路不好走,故对闲孩子们来说去的不多。但有一事记忆很深。

五莲是山区,开石矿的很多。在石矿断面上的石缝里,会有一些被称之为胭脂泥的物质。这种泥泥质极细,有较大的粘性,因呈棕红色故名。我们常常抠出来做成手枪等玩具的模型玩耍。在现在县医院北门大石碑处,当时有一处石头断崖。一次,一直居住在洪罗山上的同学于滨领我去此处挖出了胭脂泥,但此处的泥颜色却是灰白色的。


013

四、五十年过去了,洪罗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钢筋水泥覆盖了整个山体,人员、车辆在山上川流不息,四条繁忙的马路把山紧紧包围,过去的故事已在山上难觅踪迹。洪罗山不仅承载了岁月沧桑的变化,也静静地目睹了五莲县城的发展。但愿伴随它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人,不管走到天涯海角,还会记起曾经的那一角!

2022年5月23日于素风阁


作者风采

洪罗山,五莲人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吗?

作者介绍

岳思卫,山东五莲人。1976年参加工作,曾任职于市、县、乡十余处部门、单位,职业涉及工农兵学商政党。退休前历任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纪检组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正处级审判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罗山   平房   伙房   邮电局   广播站   县委   排练   招待所   县城   昔日   辉煌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