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的过往

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

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

畅春园在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

朝鲜使臣对畅春园游历颇多,并留下了有关其游园时的见闻、感触等文献资料。从朝鲜使臣的相关文献探讨朝鲜使臣对“三山五园”的感知、态度及其变化过程。


畅春园的过往


一 、畅春园建筑规模

畅春园全盛时,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

园中景区分中、东、西三路。

中路始于大宫门,宫门五间,门内东西两旁各建朝房五间,宫门左右各建罩门。

九经三事殿是文武大臣上朝的正殿。

九经,指的是九部儒家经典,包括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和《易》《书》《诗》。

三是指汉朝的司徒、司空、司寇。

用九经三事作殿名,表示这里是循经守礼,治理国政的地方,清朝第一次“千叟宴”就在这里举行。中路自九经三事殿至绮榭止共9处建筑景点。

东路从云涯馆开始至紫云堂止,共43 处建筑景点。

西路从玩芳斋始至蕊珠宫止,共43处建筑景点,东西两路景点布局相对称。

畅春园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

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中著名假山有云涯馆中剑山,九经三事殿东跨院的莲花岩,清溪书屋后竹轩 周围假山等。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畅春园的过往


二 、畅春园简史

据清《钦定日下旧闻考》记:畅春园在南海淀大河庄之北,缭垣一千六十丈有 奇。建园时究竟用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得知。康熙时对园中部分建筑修葺,一次就花 了几十万两白银。

畅春园的总体布局,据《京师偶记》一书载:是由当时造园艺术大师 是叶洗规划设计的,他继承和总结了明代造园传统经验,并根据李园遗址,采用“相地 合宜,构园得体”的布局手法进行。康熙在《御制畅春园记》云:“秦有阿房,汉有上 林,唐有绣岭,宋有艮岳……朕匪敢希古人媲美。”文中不敢与历代王朝兴建的园林相媲美。实际畅春园的建筑规模、殿堂豪华并不逊色于前代畅春园。

自畅春园建成后,康熙皇帝每年来园驻骅,要在园中居住七八个月之久,在园中处理朝政, 每遇大典,在园中赐宴王公勋戚、文武大臣、蒙古外藩等。这里实际已经成为紫禁城外 西郊的另一处政治活动中心。当时康熙皇帝在澹宁居处理朝政,澹宁居在九经三事殿之 东部,他的寝宫设在园中东北部的清溪书屋。

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

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

无逸斋是康熙赐给理密亲王居住,斋内有康熙御笔图书收藏。

康熙御笔亲书“无逸斋”三字和《无逸篇》镌刻上石,镶嵌在殿两侧半壁廊墙上。乾隆七年(1742),御制《无逸斋》五言诗:“几有陈篇览,斋无玩物凭。……堂构期勤肯,仔肩惧莫胜。荷 风凉拂扇,竹气静当轩。坐爱琴书润,浑忘鸟雀喧。”诗中描绘昔日无逸斋景观,非常 幽深而安谧。无逸斋后有御题十韵,故名韵玉廊。

乾隆三十八年(1773)《御制无逸 斋屏并识十韵》:“名斋缅皇祖,大戒述周公。……即事遵家法,惟钦对吴穹。”院中遍 植翠柏苍松,名贵丛篁,故又得名松竹深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其母后 死后梓宫于九经三事殿安奉,为了朝夕侍奠,乾隆居住在无逸斋中,直到奉移之日后, 他才回到圆明园。

渊鉴斋名取自康熙朝编撰一部大型类书,名《渊鉴类函》而得名。该书450卷,康 熙四十九年(1710)校刊,在斋中还藏有《渊鉴斋古文选》一部,自《左传》、《国 语》至宋人古文,正集凡46卷,康熙四十九年校刊。

康熙五十三年(1714)谕旨胤 祉率何国宗等人所辑《律历渊源》一书编成。这年陈梦雷主持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 一书完成,而终未进行校刊补遗。后世宗登基皇位,铲除异己胤祉,陈梦雷因曾教过胤 祉读书而受牵连。雍正在政治上对陈梦雷不信任,陈梦雷虽才华横溢,终因所谓参加三 藩之叛而认为是不忠之臣,当时这部书稿刊行前被收藏于斋中。

佩文斋是康熙皇帝收藏文集和书画的地方,斋内收藏《佩文咏物》一部。该书是搜 集古代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人咏物诗,分类编录,凡486类,诗14550首,康熙四十六年 年(1707)校刊。

蕊珠院建在院中北部河池中央孤岛上,此处即明万历间武清侯李皇亲园中方十里大 池正中挹海棠之遗址。其建筑形式为五间三进重檐三层楼阁,规模宏伟。元盛时,乾 隆母后曾在这里居住过,乾隆每天要乘坐龙舟给母后问安,有时在这里用膳。

畅春园恩佑寺、恩慕寺,至今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外大路西南侧,遗存两座庙门和畅 春园东北界墙石一方,受到文物部门保护。据清钦定《日下旧闻考》一书载云:“恩佑 寺,世宗宪皇帝为圣祖仁皇帝荐福。”山门额曰:“敬建恩佑寺。”寺为两进大殿,二层 山门曰“龙象庄严”。正殿额曰“心源统贯”。皆雍正御书。恩佑寺之右为恩慕寺,乾 隆四十二年(1777)皇帝尽孝哀思,绍承家法,于恩佑寺之侧敬构是寺。名曰恩慕 寺。寺中正殿奉药师佛一尊,左右供奉药师佛一百零八尊。二层大殿供奉乾隆母后影 像。在恩佑、恩慕二寺后为清溪书屋。

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太朴轩之东 有石径接东垣,即小东门,溪北为清溪书屋。”康熙皇帝寝宫就在这里。清溪书屋前有 一条弯曲小溪,溪水由西部大湖水流入溪中,这里环境幽静。清清溪水从屋前流过,溪 两岸种植烟柳,垂条柳枝,戏弄溪水中游鱼摆动。清溪书屋五开间两卷,屋前不建宫 门,前廊后厦,东西各建游廊十二间,可达屋后导和堂。导和堂五开间,前廊后厦。导 和堂后院落开阔,园中北部建竹轩一座,为五楹,平顶,结构全部用翠竹编成。竹轩后 和东西两侧叠置大型假山,山势秀岩突兀,四面悬壁,怪岩峭立,峰下有蜿蜓石路,是 畅春园中一座有名的假山。山下遍植修竹,青翠宜人。院西建大式四角重檐方亭一座, 从清溪书屋西登梯子廊可至藻思楼,其建筑形式为勾尺厂转角形,面朝南三间两层。园 盛时窗牖油饰绿色,以显绿藻之意。向西步梯子廊下楼可达坐西朝东三开间殿堂一座; 步游廊往东至大式垂花门,此门为藻思楼后门,康熙皇帝逝世于清溪书屋。

为了从清溪书屋去恩佑、恩慕二寺之便,在竹轩东墙建穿堂门三楹,出穿堂门略往北即达两寺后角 门。寺北堆置土埠石山

再北即畅春园北墙。在康熙皇帝逝世前后,相传在清溪书屋发 生了两件事。一是雍正夺宫轶事就发生在这里;一是杨香武盗康熙皇帝心爱的九龙玉杯 也发生在这里。

畅春园西花园,是畅春园的属园。南墙建进水闸一座,水向北流入园,然后再往北 流注入圆明园藻园进水闸。西花园正殿为五间讨源书屋,左右配殿各五间。再后有观德 处敞宇三间。

乾隆御书《讨源书屋记》记:“畅春园之西有屋数楹,临清溪,面层山, 树木蓊蔚,既静以深。”乾隆母后的寝居就设在这里。每日乾隆向母后问安后,用膳、 憩息均在这里。乾隆在记中说:“今以问安视膳之暇,亦每憩此,咨政抡材。”何谓讨 源?乾隆在记中说:“夫水则有源,人何独无?是故尧舜,政治之源也;孔孟,道德之 源也。……如是则圣人讨源之旨,直上接十六字之心传,而非怡情山水之为益可知矣。”

乾隆七年(1742)《御制讨源书屋恭瞻皇祖御笔诗》载:“心法从来含法治,讨源深 愧未穷源。”可知,这位有作为的风流天子,治理国家大政方针,一直是遵循祖宗遗训, 但他自己认为还是不足。乾隆二十三年(1758)《御制讨源书屋对雨诗》云:“昨日 慈辇扶赏荷,今朝问安仙苑过。退即书屋理庶证,密云忽隐西山螺。……更番引见已颁敕,院外早则侍卫罗。”乾隆记述了在此处理政务,引见文武大臣之情景。

乾隆母后有时出园去六郎庄南楼,欣赏江南水乡风景,至今在六郎庄村南,尚遗存 南楼之地名。六郎庄村南是一处孤岛,在岛上修建了五间两层楼阁一座,坐北朝南,东 西各建配殿三间。楼前有很大一处莲池,每年夏天,乾隆陪着母后登楼赏荷,消夏赏景。她看到村中农夫犁田,插秧劳动之情景,命宫中太监赏赐田中农夫、农妇每人草帽—顶、布巾一条,以示关怀。

在京西古老海淀镇北,有一村名,名叫佟府村。50年代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 时,该村被圈占。据知在北京大学勺园主楼前方,隔路东球场南侧,有四合院一处,原 门牌为佟府三号,相传其地原属康熙皇后佟佳氏之父佟国维之宅园,故称佟府。

清代 《藤阴杂记》记:“海淀佟氏园有董文敏书'瑞园’石刻门额。”由此可证,昔日佟 国维在京西海淀镇修建的宅园,名叫瑞园。

清代道光皇帝很少临幸畅春园,鸦片战争后,因库帑拮据,对园中各处建筑群已无 力修葺,多处建筑日趋圮废。

I860年英法帝国主义侵略军攻占北京后,不久对京西三 山五园进行劫焚,因畅春园地处海淀镇和圆明园中间地带,也被烧毁。后至同治间,计 划重修圆明园时,拆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所存植木2800余件。

从档案査看,惟独不见畅春园杭木被拆用之记载。由此可知,当时畅春园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了。

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

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畅春园遗址范围,南至海淀镇去六郎庄大路北侧;西至六郎庄大山子;北至蔚秀 园、承泽园南墙外;在西至西苑二道街阅武楼遗址;西苑中直机关;西苑中医研究院附 属医院等地。

今海淀乡造纸厂址,即昔日畅春园大宫门、九经三事殿址范围。60年代在海淀区 环卫局北墙外,稻田中尚遗存畅春园大宫门前影壁之基座,今稻香园小区就建在昔日大 宫门前菱角泡子(即海淀丹菱洲)址上。元代世祖、清代圣祖两位皇帝都考证认定,这里是丹菱淵址,并立碑记之。一代名园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被淹没了。


畅春园的过往


三 、畅春园地形

畅春园中人工挖湖堆山30余处,开水体十几处。水由园外两条河注入园中,一条 从园西玉泉山水引注;一条从万泉河引注。

畅春园大宫门前有很大一处蓄水池,池水 向北经畅春园西红桥闸口流入园中。这条水道是畅春园供水的主要水源。这处水池是古 代京西丹棱片遗址,它是海淀地名的始源历史例证。

康熙皇帝任用张然供奉内廷,在园中为皇家当差达30余年。后来他的子孙也在内廷当差,在北京是有名的叠山世家。

《御制畅春园记》载云:“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 万泉庄涌泉奔流虢虢,汇于丹棱洲。”丹棱洲直到康熙间,其名演变为菱角泡子了。据 清《钦定日下旧闻考》记云:“畅春园宫门之南有菱池,俗称菱角泡子,相传即丹棱涝 水,其源自万泉庄北流而来,旧说多讹。《御制万泉庄记》为厘正之。”自清末至民国, 由于万泉庄水流量减少,时有六郎庄庄户在此开辟稻田,至此,菱角泡子一名又演变叫 大泡子了。遗憾的是在80年代这里修建了稻香园居民楼小区,而历史古老海淀始源丹 棱洲,永远地在北京地图地名中消逝了。

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青山秀丽,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

京城的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称述此地风光之美的诗文。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来吟颂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写下“雁被西风驱谴,人被西山留恋”的佳句。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


畅春园的过往


四、 畅春园明朝历史

从明代开始,除了皇家贵戚继续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以外,当时的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始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到明代中叶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在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最享盛誉的当数武清侯李伟所建的清华园和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所建的勺园。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

据《春明梦余录》、《明水轩日记》等笔记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

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有柳堤花海之誉。像这样的私家园林,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


畅春园的过往


五、 畅春园总管

畅春园总管是清官署名。

暢春园总管大臣,无员限。特简。其属:苑丞三人,六、七品兼用。苑副五人,八品。委署苑副六人,九品衔。笔帖 暢春园式三人。

康熙间,置郎中一人,道光二年省入绮春园。八品总领三人,四十三年增西花园二人。乾隆五年省一人入静明园。二十四年改苑丞。三十二年改授六品一人,七品三人。

乾隆五年省一人入静明园。三十二年改委署苑副,额定十有六人。乾隆三十二年,置八品苑副六人。嘉庆十六年,省一人入圆明园。

嘉庆十二年省二人入圆明园。嘉庆十六年省七品一人。无品级总领十人。四十三年增西花园一人。

道光二年省四人入绮春园。二十九年,置总管大臣。


畅春园的过往


六 、畅春园文献

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描写这一带: 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了这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正因为如此,这里就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远在辽金时代,当时的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作为他们游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辽代建有行宫,金代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

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迄今尚未见其盛时的全图,所以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知其大端。据《日下旧闻考》所载,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由此可见,畅春园当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从横向来说,畅春园主体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三路建筑各成体系,但又彼此相连。据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的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从中可以看出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

畅春园还设有总管大臣、郎中以及总领等官职,用以对畅春园进行管理。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就曾做过畅春园总管。

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皇帝很喜欢这座园子,为此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由于这里“酌泉水而甘”,实在是养颐的胜地。所以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康熙皇帝就经常在畅春园内听政,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可见畅春园在康熙朝的重要性。

至今仅存 昔日园之东北隅恩佑、恩慕二寺庙门各一,园之东北角界墙石一块。

作者:单志刚

来源:三山五园雅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圆明园   乾隆   西山   宫门   海淀   园内   康熙   书屋   皇帝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