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疫情退散,佳节如期、转眼已到粽叶飘香的端午节,人们合欢团圆、享受美食,而这时,也恰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心血管病患者在这段时节应特别注意护心。


1、端午疠气侵心,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端午之时,天 闷热,湿 蒸腾,空气中的温湿度升高。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①气压偏低、湿气偏重、湿热天气导致人体正气虚衰,耗气伤津,心气受损,易出现心悸、失眠、焦躁、胸闷、胸痛、气短、头晕等心脏不适的症状。


②温度升高人体排汗增多,体内水分流失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受阻易引起血栓、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


③四时规律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端午属于初夏,万物开始长盛、通于心气。中医认为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使脾胃困重,痰湿滞于心脉,造成气血瘀阻,血脉不畅,心血管患者往往感觉胸闷气憋不适,易诱发心肌缺血、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疾病。


2、饮食不节伤心,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粽叶飘香,各种各味粽子令人馋涎欲滴。但对于我们心血管疾病患者,吃多了可能会使旧病复发。无论是油腻的肉粽、咸香蛋黄粽还是甜味的豆沙粽、都属于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里面都含有大量脂肪、盐或糖分,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来说,一旦进食过量,就容易使血液变得黏稠,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3、情志不调扰心,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佳节如至,合家欢愉,谈笑风生,喜盛、熬夜都有损于心气,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意识活动则是由心完成的情志活动,如情志波动过大,则心神不宁,脏腑失调,气血阻滞,诱发心血管疾病。

端午时节如何护心


1.天人和

天人合一顺应时节变化。端午初夏时节,气温冷暖不定,应当防风入侵,及时增减衣物,勿过早使用空调,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切勿贪凉,早睡早起,起居房间自然通风,避免过多出汗,心在液为汗以免损伤心气。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使人与自然气候变化的协调统一。


2、饮食和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端午食粽,应浅尝辄止,健康吃粽,可选用红 、红枣、花 粽 ,既不油腻,也起到益 补 的效果,还能滋养脾脏,搭配 些茶饮或者蔬菜最好。饮食清淡,切勿生冷、油腻、过盐、过甜食品而引发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3、心身和

端午气候湿热,人们情绪易烦燥不安,应当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安静、情志平和。与亲人团聚勿过喜过悲,勿熬夜伤神,使心神合一。可睡前用艾叶煎水浴足,散寒除湿,助眠养心安神使气血调和、血脉通畅、血压平稳,避免心血管疾病。


总之,端午时节,护心关键在于 “和”:“和”具有调和、和顺、协调的意思。“天人和”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心身和”能使身体与心神合二为一,“饮食和”能使脏腑功能调和。三和护心,预防心血管疾病。

常用养心按摩穴位

1、劳宫穴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定位: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治疗心痛、心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病症。


2、神门穴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定位: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养心安神,主治心病、心烦、健忘、失眠等。


3、内关穴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可以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


4、郄门穴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定位: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

功效:清热止血、宁心止痛、理气安神、活血泄热。


5、曲泽穴

“粽”有所度,“心”有所安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功效:宁心静气,常按清心泻火、除烦安神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肌腱   心绞痛   心气   养心   湿热   气血   端午   时节   功效   心血管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