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200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一经公布,排在第2位的中国大陆富豪杨斌,随之进入公众视野。

2002年9月23日,杨斌宣誓效忠朝鲜,做金日成的儿子和战士,并成为朝鲜第一个资本主义特区新义州的特首。

不出几日,杨斌被中国警方拘捕,2003年,他被判执行18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30万。

从中国“第二”富豪到阶下囚,笔者翻看杨斌的传奇故事,人格美容、主观美化以及刻意欺骗,无处不在。

到底他是怎样一个人,如何一步步通过欺骗走上“人生巅峰”,又是怎样沦为阶下囚的呢?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01、杨斌的“化妆术”

杨斌,荷兰籍华裔富商,1997年,他在北京阜成门外的万通写字楼,租下两间办公室,注册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温室设备和花卉产品。

在此期间,他做了一件大事,赢得了他事业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桶金”。

沈阳农业部门,向杨斌的公司订购一批日光温室设备,尽管交易额不大,却给了杨斌敲开沈阳大门的机会。

杨斌借着自己荷兰国籍身份,向沈阳相关领导汇报,他在荷兰亲眼所见的现代化科技农业的模式,同时,他建议将这种现代化科技农业模式,引进到中国沈阳。

杨斌在领导面前画了一个大饼,当时,日本全国每年蔬菜需求是1万亿人民币的体量,其他副食品是1.5万亿人民币的体量,如果能拿下1/3日本市场,每年就有7000亿人民币交易额。

就是这样一次汇报,成就了后来杨斌在沈阳的“荷兰村”,杨斌打着在沈阳发展高效农业的旗帜,开始在沈阳“圈地”。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在沈阳西北部郊区小韩屯,杨斌以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圈下3300亩良田。

1999年初,杨斌的“荷兰村”在沈阳全面开始动工兴建,项目以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为主,初期投资预算为18亿元,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

后来事实的走向,证实杨斌的这“第一桶金”,是妥妥的诈骗,之所以得手,离不开他高超的“化妆术”。

军校背景,是杨斌的第一重“妆容”。

1963年,杨斌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按照他的讲述,父母离异,5岁他就成为了一个孤儿,年迈的奶奶靠着打零工把他养大。

然而,苦心人天不负,1981年,18岁的杨斌考入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毕业后因为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杨斌的出身,在他的故事里给了一个悲凉的底色,同时也给了他一个绝地反击、寒门贵子的逆袭“人设”。

而且,他的军校背景以及留校任教资格,无疑给他的人品一个强大的信用背书。然而,他的军校背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杨斌入狱以后,有媒体采访到一位、几乎与杨斌同期毕业于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并留校任教的教师。

根据这位教师回忆,1981年入学的本科生100多人,他几乎全部认识,留校任教的同事都是凤毛麟角,就更是了如指掌,他确认,没有一个符合以上条件的、叫杨斌的人。

这位教师说道,媒体报道出杨斌的消息以后,同年学院师生聚会,大家也在互相打听、确认,“不认识”、“没听说过”,几乎都是这样的答案。

军校管理学员的是学生处,管理教职员工的是干部处,管理现役军人的是军务处。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后来,又有媒体记者从学校的相关处室了解到,截至杨斌入狱的时间,这所院校可以查到的历届师生中,仅有3名叫“杨斌”的人。

一名是当时的在校生,一名是1992年曾在学院工作过的士兵,时间上与杨斌的履历并不符合。

只有一名,与杨斌自述的在校时间相对符合,但不是留校教师,而是一名机务室的战士,1987年转业离校。

从可查渠道获取的消息,杨斌的学历背景,基本属于无稽之谈。

留校荷兰,是杨斌的第二重“妆容”。

根据杨斌的自述,1987年到荷兰留学,在莱顿大学拿到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取得荷兰国籍。

别说是留学硕士,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举动。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莱顿大学

他的财富分水岭,也正是这次出国留学,出国前,他还不名一文,回国时,已经是一个荣归故里的富商。

90年代初,莱顿大学所有留学生的档案,都会经过前汉学院院长梁兆兵教授过目。

梁兆兵回忆,对杨斌这个名字没有任何印象,而莱顿大学档案中心查阅所有留学生档案后,1986年到1992年间,也没有一个叫做杨斌的学生。

杨斌落网以后,当年与杨斌有过交往的留学生曾手书表达,杨斌从来没上过大学,不懂荷兰语,留学“妆容”,给了杨斌学识渊博、国际视野的标签。

在回国以后,他大谈特谈在荷兰的所见所闻,以及取得的成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信息共享尚不发达的年代,杨斌的“妆容”没有及时被发现。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荷兰籍华裔富商的身份,是杨斌的第三重“妆容”。

90年代回国以后,杨斌自述,在荷兰留学期间,敏锐地捕捉到东欧解体带来的商业机会,在中国和东欧各国之间进行贸易,两年资产达到2000万美元。

90年代初,在荷兰创立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普通家庭有10万元定期存款,算是很大一笔钱了,2000万资产的富商“妆容”,令人无从怀疑他还会靠诈骗为生甚至发家。

事实上,1992年,杨斌向荷兰政府贷款,注册了两家有限公司,规模都相当于中国较小的私营企业,而他的妻子和孩子,靠荷兰政府的救济金艰难度日。

02、杨斌的“敛财之道”

杨斌费尽心思,为自己添加了漂亮的军校背景、留学经历,以及荷兰富商身份,如此浓妆艳抹,粉墨登场,无非是为了加速敛财。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敛财的第一个手段,“买壳上市”。

杨斌生性敏感,心思缜密,1997年,就在他完成对沈阳相关部门的汇报,打算在沈阳大干一场现代化农业之际,他又取道四川,盯上了“光华化纤”。

通过一系列股权收购以及资产重组的操作,杨斌成为四川“光华化纤”的实际控制人。

1998年,“光华化纤”更名为“欧亚农业”,杨斌引进荷兰花卉、温室设备,通过一系列现代化农业项目的运作,“欧亚农业”的股价从每股9元涨到每股28.5元。

1999年,“欧亚农业”再度更名“英豪科教”,杨斌悄然退出,完成这次短暂的A股之旅,不到两年时间,杨斌通过“买壳上市”敛财2亿元。

杨斌昔日在荷兰的旧相识,听闻他在中国股市的经历后,表示不可思议:“他压根不懂金融知识,至少在荷兰的时候还不懂金融”。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不过也有人回忆:“他的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一直致力于追名逐利”,后又补充道“他非常懂得如何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些话翻译一下就是,他懂得如何虚张声势、持续敛财。

敛财的第二个手段,“圈地圈钱”。

如前文所述,1998年底,杨斌以荷兰籍华裔富商的名义,通过沈阳对外招商局被“招”到沈阳。

他打着在沈阳发展高效农业的“旗帜”,在沈阳西北部郊区小韩屯,以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圈下3300亩良田。

1999年初,杨斌的“荷兰村”在沈阳全面动工兴建,初期投资预算1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

这可能是他骗局的核心,一方面,利用大张旗鼓、人尽皆知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一方面,利用实体项目的虚张声势,去股市大肆捞钱。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荷兰村

2000年7月,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沈阳注册,这成为后来在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实际经营实体。

公司出资人为1990年杨斌在荷兰注册的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属于外商独资企业。

“荷兰村”的3300亩土地,是以建设高科技农业项目申请立项并获批准的,后来却把绝大多数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杨斌敛财的第三个手段,“欧亚农业”在香港上市。

随着中国内地的监管日渐成熟,对外资管理越来越严格,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阻碍越来越大。

善于粉饰的杨斌,还是有一些小聪明,他很快意识到,外商的身份很可能让他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受限,杨斌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开放的香港市场上。

2001年7月17日,“欧亚农业”(HK0932)在香港主板上市,在香港发行4.6亿新股。

招股价定在1.48港元,市盈率为6.45倍,超额认购达到了78倍,募集资金6.14亿港元。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由于杨斌在沈大兴土木,兴建“荷兰村”,勾画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农业的景象,3300亩的占地面积,项目之大、资金之巨,引起了投资者关注。

一时备受投资者青睐的“欧亚农业”,股价飙升,当时,香港“欧亚农业”的市值是32个亿,杨斌占有其中70%的股份。

与此同时,欧亚集团将“荷兰村”的农业项目,以及在国内投资的6个农业基地打包,在毫无监管力度的百慕大,注册成立欧亚农业。

也就是在这一年,杨斌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以75亿人民币的身价,名列第二,成为商界传奇。

排名第一的是刘氏兄弟,春风得意的杨斌还暗示刘氏兄弟是两个人,早晚会分家,意思是,他才是中国首富。

当时,杨斌被短暂的辉煌蒙住了双眼,没想到会很快马失前蹄。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杨斌的第四个敛财手段,朝鲜新义州特首。

2001年,杨斌到朝鲜平壤,少先队夹道欢迎,受到如此礼遇的杨斌,立刻飘飘然了。

杨斌当即承诺,斥资500万美元在平壤兴建温室大棚,为朝鲜提供新鲜蔬菜,杨斌所属的欧亚集团还宣称,要在朝鲜投资1亿元人民币。

杨斌开空头支票,并以此为筹码和朝鲜开条件,杨斌开出的条件,惊掉下巴。

譬如,允许他在朝鲜建50平方公里的新义州开发区,朝鲜首都平壤的面积才3000多平方公里,他要的开发区面积相当于1/60平壤。

他还要在朝鲜东海岸承包经营渔业权,以及在朝鲜开采金矿,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简直是狮子大开口,没想到,朝鲜不仅答应了!而且给的面积将近3倍!

朝鲜同意杨斌管理新义州特区,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新义州特区由杨斌承包经营,特区使用外国货币,特征是外国人得以自由进出,唯朝鲜人例外。

2002年9月23日,杨斌被任命为朝鲜首次设立的“新义州特区”行政长官,杨斌在朝鲜为自己又打捞了一笔政治资本!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03、眼看他楼塌了

杨斌一边大兴土木建设“荷兰村”,一边马不停蹄地在香港上市,风光无两的他,没有想到欧亚农业好得太离谱了,好得明眼人难以置信了。

第一个发声的明眼人,就是时任瑞银华宝中国研究部主管张化桥,他说:“往荷兰村一站,就有一个感觉,不真实”。

粉红色的泡泡再美丽,再梦幻,那也是泡泡,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破灭。

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张化桥认为,杨斌的造富传奇,太快了!不真实!自90年代初开始,不到10年时间,个人财富由1亿迅速膨胀到75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张化桥认为这种财富积累的速度,不可思议,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准确地说,张化桥对杨斌的“妆容”产生了质疑。

张化桥对此,十分忧虑:“荷兰村的面积太大了,投资也太大,并且基本都是从银行贷款。一旦现金回笼出现问题,所有问题随之而来。”

2002年元旦过后,张化桥13位国际基金经理打电话:“立刻、马上卖掉欧亚农业的股票!”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张化桥

随着张化桥的发声,投资者、业内权威人士和传媒纷纷对“欧亚农业”提出质疑,大家纷纷出手欧亚农业的股票,如张化桥的猜测,杨斌的资金链很快断掉。

其实,只要稍微细致地推敲一下,杨斌和欧亚农业的猫腻就不攻自破了,欧亚农业的主业是蝴蝶兰和大花惠兰的种植以及销售。

兰花从栽培到长成幼苗,周期大致是4个月,欧亚农业对外公布数据,2001年1-4月生产1000万株兰花。

如果根据他们的数据,来进行推断,那么2001年全年应为3000万株兰花幼苗。

欧亚农业对外宣称,这块业务的年收入是11亿元,那么平均每株幼苗是36.6元,比当时最好市售最好的兰花幼苗价格,还要高出9倍!

这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这是一个谎言!

当时华北地区兰花最大的供应商回应,从未向欧亚农业购买过一棵幼苗。可见,欧亚农业的业务就是个幌子,他们不过是打着这个幌子,在股市捞钱而已!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蝴蝶兰

在杨斌资金链断掉以后,银行也认清了欧亚农业的真实面目,不再向他们贷款。

银行断贷以后,一方面,他们无力继续支付“荷兰村”的建筑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更是没钱给农民作为拆迁补偿。

杨斌没有束手就擒,他选择釜底抽薪,2002年欧亚农业在公告中称,大股东抵押约6亿股公司股票,为公司贷款约1.2亿港元,迅速还清贷款。

然而,见多识广的投资者没那么好骗,他们当即对欧亚农业的资金流动性产生质疑,导致欧亚农业的股价一天之内下跌4.5%。

与此同时,国内媒体报道:欧亚农业涉嫌偷税漏税。

2002年7月初,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辽宁省税务局到欧亚农业查税,欧亚农业的股价继续下跌,总市值缩水17亿元。

股价一路下跌,人们纷纷猜测这个“突然”富豪会如何收场,这场骗局最终会如何收场?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就在这时,杨斌人间蒸发了!四处找不到杨斌,也没有他的消息,本世纪初,大数据还没有普及,无法对杨斌的行踪进行追踪。

直到9月初,股价下跌的趋势仍然没有扭转,仅9月16日、17日股价就跌去23%。

谁知道?7天以后,从朝鲜传来消息,杨斌在朝鲜平壤宣誓效忠金日成,做他的儿子和战士,原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骗局败露之后,杨斌远走朝鲜,继续“行骗”。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早就看清杨斌行骗套路的人士,只觉哭笑不得。

听说杨斌在朝鲜大发厥词,打算在新义州开金矿,开赌场,赚快钱,再将资金用于现代化农业建设,继续兴建“荷兰村”。

一场闹剧,一出骗局,就要落幕了!

新义州特首,并没有能够挽救杨斌和他的“荷兰村”梦想,就在杨斌就任新义州特首一周以后,2002年9月30日,欧亚农业在香港停牌。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停牌后的4天,2002年10月4日,杨斌在沈阳被公安机关侦查,11天的特首梦碎。

2002年10月7日,香港媒体刊登中国证监会致香港证监会的文件,揭示欧亚农业由涉嫌财务造假等问题。

文件显示,欧亚农业报称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总收入21亿元人民币,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调查,连同杨斌私人企业(未上市部分)总收入不足1亿元。

总结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幅出自《红楼梦》的对联,联想到杨斌的造富传奇,以及他的出生地南京,再贴切不过了。

他曾经凭借出众的讲故事的能力,为自己化了一个体面的妆容,然后粉墨登场,短暂辉煌。

2003年,中国第2富豪落幕:沈阳圈地3300亩,身家75亿,入狱18年

突然富豪,势必会突然没落,毕竟创富是需要长期曲折的历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当我们作为普通读者,看到任何一个文学作品中逆袭的故事,都会动容,何况杨斌立人设、讲故事的能力那么强大,强大到几乎可以触摸中国首富的虚荣。

如何远离骗局呢?笔者以为,我们不行骗,也不要盲目相信传奇。

参考文献:

1、艾钧.“杨斌案” 第一集 疑窦重重的其人其事[J].商品与质量,2011(17):23-24.

2、仲兵.杨斌其人其案[J].中国经济快讯,2003(23):14-15.

3、君石.“赌命富豪”杨斌及其“六宗罪”[J].神州,2003(08):30-3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富豪   平壤   中国   欧亚   朝鲜   荷兰   特首   富商   身家   圈地   股价   农业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