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一 、政策频出

最近国家层面都出台了哪些政策?

前不久,央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降息!直接将5年期以上的贷款,大降息了15个基点。这个贷款利率是最近几十年以来,中国有房贷记录以来最低的,已经打破了历史最低记录!

刚刚,国家又出台了,比2008年的"4万亿”更生猛的,2022版的“12万亿救市计划”。

国务院随即召开了全国稳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全国2844个区县,超过10万地方官员参会。决策层决定实施“6个方面33项措施”的一揽子稳经济计划,这个重大计划也被称之为“12万亿救市计划”。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银行全力以赴放贷,抓紧时间“应放尽放”;

2:保障供应链顺畅,特别是加大对民航业的支持;

3:投资大基建,水利工程、交通枢纽统统鼓励开建;

4:促进消费,把重心放在刺激汽车消费和房地产需求上。

以下是具体数据:

1:全年退税总额高达2.64万亿。

2:国家融资担保资金1万亿,带来企业5万亿资金融资。

3:铁路建设债券3000亿。

4:专项债规模365万亿,8月份要用完,可能还会提前下达2023年的专项债规模2万亿左右,预计总投资5.6万亿。

:5:900亿商用货车贷款。

6:4000亿小微贷款。

7:3500亿航空专项贷款和债券。

以上规模全部加在一起,一共可以释放出12万亿的天量资金,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二、危机四伏

为什么要出台重大政策?

首先,受疫情影响,城市经济断崖下跌。其中上海受伤最重,4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滑6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3%。全国与上海有密集货运往来的218个地级市,4月份也同样损失惨重。

其次,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比如俄乌战争、美元加息、全球粮食、能源危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国内的教育改革、地产改革等等,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尽管出台降低利率房地产刺激政策,但居民贷款购买住房的意愿还是不高。由此引发的以房地产行业为龙头的各个行业全部低迷。

再者,持续的疫情影响,从生产、服务到消费、投资、就业,各个经济领域遭遇了无数的巨大冲击。大企业大幅裁员,中小企业倒闭。今年即将毕业的1070万大学生,保守估计会80%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所以,保就业,新增就业,已经刻不容缓!!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经济要合理增长,失业率要尽快下降!!这就是今年中国最大的任务。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三、成效分析

那么出台的政策成效如何呢?

经济专家预计,12万亿的“输血”资金,会对基建、地产和消费三大代表性行业形成有利支撑。为什么是它们?因为过去这些年,我国发展的核心动力着重于这些领域。

先说基础建设,水利基建方面,从全国各地近年来持续的粮食大丰收来看,这方面可以进行优化提高的空间并不高。解决粮食增产增收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日益升高的中粮成本问题和收储价格过低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中粮积极性!这些问题比水利问题更有待于更好的解决。

航空、铁路等交通枢纽建设方面,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的高铁建设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为高铁运营作为支撑的大规模春运人口迁徙和新生儿人口出生率都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并开始逐步降低,再持续进行高铁基础建设投资必然造成空车率过高的资源浪费。航空、港口枢纽的建设恰好相反,未来10年随着未来疫情的逐步消失,中国未来国际化的增长,国际贸易和旅游行业会逐步复苏,航空、港口枢纽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是现阶段刺激经济,完善物流运输体系的最佳时间。

地产的刺激计划,有人把它比作从没消失,不断被推高的危机!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经需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房住不炒的政策重点是“住”。居住属性必须回归居民的正常接收范围。一是高泡沫价格已经被推高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化进程已经放缓。所以一切以稳定经济为借口的高杠杆刺激政策都不会起到持续向好的作用,也逐渐不会被居民所认可。

汽车消费领域,居民消费基本可以说没有能力带动经济和技术增长的能力,原因是居民手里是没余钱的。让没有余钱的老百姓再去消费大宗汽车消费,无疑会雪上加霜。而消费救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给老百姓发钱。货运类汽车的购车补贴计划,短期内受疫情影响,购车者会因货运不足而使积极性不高,购车刺激计划需要和基建计划国家物流货运网络建设挂钩才更有成效。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四、“钱”景展望

现在我们看一下经济专家和一些领导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实际上他们认为资本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但又无法正确认识资本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正由于这样的非正确思路导致了国家经济政策的畸形发展。要想发展就必须跳出这种认知上的错误,重新发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一个国家居民财富的真相是什么?

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能够消耗的资源在一定时间段是有限的,所能转化为劳动产品的总和也是有限的。那么如果这个国家采用了高效率的电气自动化,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总和是否会增加?答案是不会。提高效率只能缩短时间,不会降低消耗。只有大量消耗资源才能转化更多的产品。这里的关键是只有把产品能够转卖给其他国家,才能获取更多财富,否则提高效率就是浪费自然资源。所以寻找海外市场,对外增加出口贸易才是关键。进口海外资源、能源比购买美国国债重要。

2.思想产品。通俗的来讲产品分为脑力劳动产品和体力劳动产品。脑力劳动产品一般为虚拟产品,是精神思想的集合。国家的财富为什么能够依赖思想产品逐年增长?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思想产品具有复利性,可以持续交换财富。全球一定时间财富总量不会变,A国通过出售思想产品,持续收割其他国的财富,使财富向A国家流动。因为A国创造的思想劳动成果可以满足B国居民的精神需求。所以不增加消耗资源的情况下,A国的财富才会不断的增加,其本质还是通过虚拟输出攫取其他国的财富.

3.可以凭空创造财富。发挥国人的思想创造力。以无形换有形来提高财富的总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脑力劳动写一部小说,画一本漫画,拍一部影片,甚至制作一款游戏,所体现出来的都是无形的精神财富。用它就可以消耗低资源来换取其他国家有形的物质财富。这也是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欧洲发达国家来说,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

4.高科技产品。通俗就是具有垄断性和开创性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形式不限于有形物质产品无形软件、设计产品也是,具有极高的附加值。同时实用性非常的强,能够解决重大问题。高科技产品非常依赖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全球高智商人才的引进。短期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就不是就业问题,反而是知识应用欠缺和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应该有新时代的东西。鼓励技能培训、扶持大学生轻资产创业、学生分流军队、继续高等教育等都是重要的举措。长期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培养诚创新型人才、吸引国际人才机制,重点科研机构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才是强国富民之本。

5.第三产业。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随着自动化的推进会逐渐饱和。饱和原因主要受耕地面积固定和贸易需求固定的制约。所以,农业方面,无论如何提高效率都不能增加农民收入。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先让农民工农闲时能够务工才行。乡镇企业扶持和政府基建计划是农民工最好的就业途径。

工业产业的发展,第一要务是市场,第二要务是资源,第三要务是物流体系,第四要务是优化前三要务的服务业,第五要务是优化信息通信产业。五大要务中,物流体系最为关键。因为它是保证农业、工业产业的顺利开展的物理层。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提供更加人性化和高效的服务。能够解决后顾之忧。所以国际国内物流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具体构想为国内铁路货运网建设,泛欧亚铁路货运网建设,五大洲海运集网建设,国际集散港口建设。服务于国际贸易市场的投资银行。

6.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的发展对于优化虚拟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和娱乐体验有重大意义。但是信息产业本身就是虚拟产业,本国网络过于发达只会促使产业娱乐方向的加强和过多的能源的消耗,占用居民更多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娱乐游戏上,所以不建议重点投资建设。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7.房地产。居民财富不断增加,需要把财富消耗在多个领域才能提升幸福度。如果政策一味在房地产上加码,势必造成居民投入过多财富消费在单一的居住方面,不利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综合幸福感。过高的门市房价也会造成租金的高位,限制线下商品销售的健康发展。

不救房市,低迷的市场又会造成房企的营销资金回笼,面临大面积的倒闭潮,不利于后期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需要长远考虑,一方面降低房贷利率补贴购房居民,另一方面需要发政府债券对国有房企进行降价补贴,也可以允许部分房企破产转型。总之,此次救市政府要输血不能加码房贷杠杆!

国家政策,既要一切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一切以稳经济、保就业为目的;也要一切以长治久安为目标,一切以人民的幸福为目的。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是否可以在2050年实现步入基本发达国家行列目标的关键!

“12万亿救市计划”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计划   要务   中国经济   消耗   居民   未来   财富   政策   产业   国家   经济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