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随着4月份和5月上半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大幅度下滑,汽车市场陷入阶段性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很多人建议重启2014年—2017年几年间采用的购置税减免,帮助国内汽车市场走出低迷,让大量汽车行业从业者维持收入和工作机会。“计划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横空出世,让很多人的期盼成为现实。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基本上可以确定 ,在未来一段时间,有些车型将被减免购置税,由于目前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车型基本都在免征购置税的范围之内,这600亿元的购置税减征部分,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针对燃油车的。

关于哪些燃油车将享受到购置税减征,更不如说哪些消费者、人群将享受到这部分税费减免?在购置税减征的情况下,燃油车有没有机会改变现在被动的局面,再火一把,毕竟现在的油价高得离谱。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首先,购置税减征将覆盖哪些消费者群?在过去的几次购置税减免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排量作为分界线的,其中2014年末实施了1.6L以下排量新车购置税减半,2017年1.6L以下车型享受75%的购置税征收。所以这一次购置税减征,也有可能以排量作为购置税减免的判断标准,按照当下国内汽车市场的排量分布,标准可能会稍有下滑,1.5L排量将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判断标准,1.5L以下享受减征、1.5L以上排量无缘购置税减征。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一样,以价格作为判断标准。不管怎样,购置税减征肯定是为了“补贴”那些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一定不是为了补贴豪华车或者高价车。那么在我们看来,这一次购置税减征,也有可能将15万元作为价格界限,15万元以下车型享受购置税减征优惠。

在我们看来,不管是以排量作为标准还是以价格为界限,这次购置税减征大概率就是要覆盖那些预算线处在中低价位车型的消费者群体,而在国内市场,不管是轿车领域还是SUV领域,15万以下都是主要的市场。因此,向这一部分车型的购买者减征购置税,将有效刺激这些消费者购买新车,对于当下比较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也将是一次推动,因为这个价位预算的消费者,对价格、税费相对更加敏感一点。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毫无疑问,购置税减征,对于燃油车是非常利好的,大家也都知道,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扶持、鼓励的对象之后,事实上各方面对于燃油车本身就比较歧视了。从厂商方面来说,生产燃油车非常容易产生负积分,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燃油车还要缴纳购置税,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现在油价非常高,很多燃油车车主的养车成本大大提升,也有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燃油车也是望而却步。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而随着购置税的减征 ,那些原来有购买燃油车计划,但是忌惮高油价的准车主们,可能就又有继续购买的动力了,因为购置税减征的部分,可以帮助车主们抵冲很多次的油价上涨。而这样的变化,对于燃油车刚需者们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

事实上,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依然是燃油车的刚需潜在车主,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很多使用场景下,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这些潜在车主的使用需求,比如没法安装充电桩、长途需求场景较多等等,所以其实购买燃油车会是很多消费者唯一的选项。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由于油价上涨,养车成本大增,很多消费者不敢买燃油车!现在购置税减免部分将抵消一部分的养车成本,这对于准备购买车的车主们来说,当然是有用的。

购置税减征600亿,哪些人将直接受益?燃油车还能再火一把吗?

之前传言汽车下乡将重启,我们不止一次表态,对于汽车市场低迷现状的改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是重启,大概率还是要“烂尾”。但是购置税减免的作用,我们在几年之前就已经亲身经历过了,那是相当有用,尤其对于预算不高的燃油车准车主们来说,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随着之后购置税减征范围的划定,燃油车还是能再火一把的。

但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购置税减征非常利好燃油车,也无法阻碍燃油车地位越来越低,新能源汽车取而代之的大趋势,可能这一次燃油车的小高潮过去之后,燃油车的下坡路,会走得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燃油   新能源   排量   低迷   车主   车型   消费者   标准   价格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