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饴糖

  补虚药之补气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部分药物又归心、肾经,以补气为主要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的虚衰。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等具体功效。

  饴糖又称饧、胶饴,民间俗称麦芽糖,是中国传统小食。是由米、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经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由于地域不同,所用原料略有差别,但主要原料是糯米(南方)、小米(北方)和小麦。中医入药用胶饴。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饴糖

  来源:饴糖本品为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胶饴为主。本品味甘。以浅黄、质黏稠、味甘无杂味者为佳。

  相关名字: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性状鉴别: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饴糖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饴糖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饴糖

  药材性状: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

  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味甘,药用以软饴糖为佳。本品以浅黄、质粘稠、味甘无杂味,为上品,干硬名饧,不堪入药。

  总的来说,以饴糖为辅料的剂型产品以煎膏剂居多,有如下产品:复方鸡血藤膏、阿胶三宅膏、黄芪健胃膏、升血膏、竹沥膏、参贝北瓜膏、复方枇杷膏、健儿膏、复方梨膏、良园枇杷叶膏、三蛇胆川贝膏、微达康膏。

  主治病证:

  1.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本品甘温,归脾、胃经,既能补益中气,又能缓急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

  若脾胃虚寒,肝木乘土,里急腹痛者,常与桂枝、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小建中汤(《伤寒论》)。若气虚甚者,宜配伍黄芪、大枣、甘草等补中益气之品,如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若中虚寒盛而脘腹痛甚者,则配伍干姜、花椒等温中散寒止痛之品,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2.肺虚燥咳

  本品甘温质润,入肺经,能补虚润肺止咳。治咽喉干燥,喉痒咳嗽者,可单用本品噙咽,以润燥止咳。治肺虚久咳,干咳痰少,少气乏力者,可配伍人参、阿胶、杏仁等药。

  用法用量:入汤剂须烊化服,每次15~20g。

  使用注意: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痰热咳嗽、小儿疳积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主要含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古籍阅读:

  1.《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2.《本草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3.《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际,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4.《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6.《名医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经典出处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小建中汤: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另外饴糖在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有入方。

  2、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饴糖: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饴糖   建中   补益   补气   黄芪   大枣   脾胃   甘草   腹中   功效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