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毫无疑问,2022年的“中国旅游日”,将是分裂的一天。

官方组织的各类宣传活动,属于固定动作,为庆祝而庆祝,或可推广普及这个属于旅游的特定节日文化,提振行业信心,面向未来求新生。

而不被组织的旅游市场、旅游业经营主体和裹足不前的旅行者,以及失业、待业、转业、灵活就业的旅游从业者,将在一片哀嚎和叹息声中,度过这个节日——“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原来说,“熬过去,才能活下来”;现在应该调换句式——“活下来,才能熬过去!

在不确定的多重因素裹挟的当下,一切研判和预测,都有可能瞬间陷入人类判断的缺陷——“哪里有预测,哪里就有客观无知”

君不见,三年来,“主观有知”已验证了无数次“客观无知”。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在思辨中不可或缺,却没有实践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看到,疫情防控、全城静默、失业转业、收入减少、消费缩减……这些具有“极端经济”属性的因素重重叠加,依然不能阻挡人们对旅游的向往——

当空间流动性受限,景区关闭或设置重重准入障碍,半遮半掩,欲拒还羞时,那些渴望旅行的人,索性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开着私家车,带着帐篷,带着炊具,带着烹饪原料和美酒佳肴,带着尽可能展现品质生活的场景道具,像游牧者一样,攻陷了郊野、公园、树林、山脚、河畔,甚至城区、街区、社区绿化带,连朋友圈也未能幸免——

选择一块只要能亲近自然,享受野趣的绿地,开始自助、自嗨式的休闲度假,并由此引发从未有过的城乡生态环境管理危机——有些人兴趣盎然地选择美地,也肆无忌惮地制造垃圾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但露营或者说搭帐篷度假的火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旅游的需求韧性,这可以抚慰一下旅游从业者那颗敏感而伤透的心。

当供给的阀门被关闭,市场的洪流自然会决口溢出;当被设计的常规旅游受限制,非常规的旅行必然兴起。人民——消费者,从来不缺乏自发的创造力,因为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的自利本性。

反抗被设计、被支配的固化生活,是人们对流动自由的捍卫与追寻。而这,正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见异思迁的人类,从懂得狩猎和采集那一天起,就开始对异域产生好奇,并以脚步的流动和群族的迁徙,来拓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版图,并逐渐演化成今日之世界。

因此,旅行是人类的天性,流动是天赋人类的强大基因,也是人生而为人的权利,更是推动文化与经贸交融、催生历史文明演变不可阻挡的力量。

当古人类为了拓展理想生活的空间而选择迁徙时,旅行就开始了。

不管是选择依水而居的定居生活,还是逐草而迁的游牧疆域,亦或者开辟达成经济互惠的贸易线路,总得经由旅行者发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最早选择生息的地方,都是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的地带;人类在这些空间创造的城市、乡村、农田和集市等,集结成历史文化遗址、遗产,也成为今日的旅行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比如,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遗址地,千年的古都古城、古墓古道、古堡古村落,均成为文化遗产旅游的瑰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驱,又是依托于生存诉求而产生的文明演化的副产品,而正是现代旅游产业化的价值,使这些文明的副产品具有了当代及未来的可持续价值,正是旅行者的介入,催生了历史文明的延续与更新。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当那些人类历史长河中诞生的“不安分者”,决定离开自己熟悉、舒适的环境,去征服、去探险、去猎奇、去经商、去传教、去掠夺、去结盟、去联姻,当他的脚步离开故乡故国,迈向一个未知的空间国度,在达成既定的或者预期的目标之前,他/她首先而且必须是个旅行者,其次才是其特定成就赋予的特定身份。

孔子周游列国,张骞“凿空”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东游中国,郑和下西洋,徐霞客游记,哥伦布大航海,詹姆斯·库克探险,阿拉伯的劳伦斯,谢尔盖·克里卡列夫太空飞行……

他们除了在各自领域被定义的辉煌成就,更是一个个伟大的旅行者,他们走过的路,成为勾连世界版图的文明经纬度,他们写作的书,成为促进世界交流与交融的人文指南,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激励着无数旅行者前赴后继地探知人类未知的疆域,给世间的凡夫俗子,打开一道道崭新的“世界之窗”,开辟了一条条通往“诗和远方”的坦途大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当下的我们——普通人的基本诉求,她是传承于祖先的不安分基因,搅动着我们超越“需求”抵达“欲求”,去努力追寻,一种理想的生活,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繁荣而幸福,自觉而自由的世界。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我们大部分人没有那么英雄史诗般的勇气与宏愿,去开启一场史无前例、开天辟地的旅行。

我们只希望在忙于生存之余,摆脱固化的生活,去拓展生活的版图,享受生活的情趣,犒劳颓废的心身,在旅行中与自己达成和解,与亲人共享真情。

我们只希望在旅途中,带着已知去探究未知,与历史打个照面,跟世界达成对话,置身世内,知行合一,有所知,有所获,以移动的认知和比较的视野,拓展见识的疆域,让自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不想沦为世俗时代的孤岛,分裂时代的碎末,我们想从更宽广的维度,去定义我们的身份,找到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归宿。

我们只希望站在人类所有文明创造堆砌而成的巅峰——一个小小的个体,在世界的辽阔、历史的长河与人类创造的智慧滋养中,有所感,有所悟,启迪精神的高度与创造美好的灵感,做一个更理想的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旅游?

这不是个“我们为什么要吃饭”的问题逻辑。因为吃饭是生存之“需求”,而旅游是生活之“欲求”,不吃饭会死,不旅游也能活。很多人没有经济意义上的旅游,依然过完这一生。

旅游是满足生存必需之上的“欲求”,是物质基础,精神体验,是无用之用,甚至是无用之大用。

旅游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获知需求和发展需求,促进人的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是“良好社会”的必备,也是“美好生活”的必需。

因此,我们今天倡导——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孙小荣孙小荣工作室创始人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国旅游的变革力量》、《中国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中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中国旅游转型故事,新视角研究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中国旅游困境与出路。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小荣说

孙小荣:我们为什么要旅游?|“中国旅游日”特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旅行者   中国旅游   旅游   疆域   特稿   版图   人类   需求   旅行   历史   世界   孙小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