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01


滴血验亲这场对决里,甄嬛战队的凝聚力充分体现。

敬妃跪求,端妃辅助,再加上槿汐忠心耿耿地表态,都是实打实想把甄嬛从这场风波里捞出来。

最终,靠着三分运气和七分布局,甄嬛顺利脱险。

可仔细回想,我发现,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助力,甄嬛是很难全身而退的。而且即便当时脱险,事后也会被皇帝疑心。

这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就是“拽妃”叶澜依

但第一次看剧时,因为完全被叶澜依“拽”的气场折服,我基本忽略了整场戏里,她体现出的过人智慧。如今重温,发现自己简直是有眼无珠。

整个过程中,叶澜依一共说过4次话,每一次都是恰到好处。绝对算智商+情商爆表的典范

02


叶澜依的第一次发言,是在祺贵人瓜尔佳氏,向所有嫔妃揭发甄嬛与温实初私通,并公然起誓时。

祺贵人为了能让皇后顺利成章将事情闹大,称自己“若有半句虚言,便叫五雷轰顶,永不超生”。

听到这话,现场所有人,都着实一惊。而且,这句毒誓,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为事情刚刚开始,谁先说话,谁就拥有了主导权。一句誓言,难免会让不由自主产生继续深挖的兴趣,并对甄嬛产生怀疑。

这时候,叶澜依开口了:“我还以为是什么毒誓呢。生死之事谁又能知啊?以此虚妄之事赌誓,可见祺贵人不是真心的了。”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这句话,还是怼得很有意思的。

因为叶澜依一贯特立独行,所以她站出来表示怀疑,不会让人觉得,她在帮谁。只是确实不合乎情理,所以忍不住质疑两句。

事实也是,祺贵人在这句反驳下,不得不修改誓言,再次向众人表态。虽然第二次发誓,以全族人的性命为赌注,但杀伤力已然非常弱。

首次出场,叶澜依三言两语,就帮甄嬛刹住了风向。


03


叶澜依第二次开口,是皇帝到场后不久。眼看事态严重,叶澜依起身,直接向皇帝说道:“臣妾听得头疼,想回宫休息”。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这句话依然很“叶澜依”。看似是回避,其实在“表中立”

这个铺垫非常巧妙,作用也和第一次说话如出一辙:为的是在皇帝的第一印象里,留下自己和甄嬛“非敌非友”的认知,这为她后续说得每一句话,加深了可信度。

这个方法端妃在帮甄嬛捞崔槿汐的时候也用过。先表示自己从不过问后宫的闲事,然后,不动声色地把话说进皇帝心里。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句话,还算不上十分高明。叶澜依后面的发言更是精彩。

叶澜依知道,宫女斐雯的话,虽然指向甄嬛,但力量有限。一句“受人指使”可能就会被推翻。但甘露寺尼姑静白出现,就大不一样了。

因为“出家人”清心寡欲的光环,静白的每一句证词,天然更具可信性。即便是见多了后宫争斗手段的皇帝,也会因为对佛祖的敬畏,而多几分考量。

所以眼见静白登场,叶澜依开始出手,从根本的人设问题上,对静白展开孕锋刃于无形的试探:“修行之人清净,从甘露寺入宫一趟不易。我想在甘露寺,供奉一盏还愿的海灯,不知供奉几斤为好啊?”。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相信当时,现场所有人都有点摸不透,在这种你死我活的紧张时刻,叶澜依居然能够不八卦,还有心情给自己供海灯。

所以,由于无人阻止,叶澜依顺利套出了静白的话——“自己多年未曾踏足宫廷,且十分清楚叶澜依虽受宠爱,但位份只是贵人”。

也就是这一问,为叶澜依后续揭发皇后陷害,奠定了基础。


04


叶澜依第三次说话,是在甄嬛已经证明,皇后是用加了白矾的水,混淆视听后。

此时,虽然六阿哥非亲生这件事被推翻,但皇帝对甄嬛最重要的“出轨”怀疑仍在。

祺贵人眼见走势不对,转而将矛头指向甄嬛与温实初“不清不楚”。因为无论如何,两人密切来往被人“亲眼目睹”。如果没有有力的反驳,这项罪责,甄嬛是逃不掉了。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而叶澜依其实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她知道想将甄嬛解救出来,重点是彻底洗清甄嬛与别人有私情的嫌疑

所以在之前,叶澜依早已不声不响将侍女遣出去,传话永寿宫其他人,到甘露寺寻找外援。

然后,证人到位,叶澜依重回皇后寝殿,在节骨眼上杀出一骑“回马枪”,坐实甄嬛是被陷害。

叶澜依先是向皇帝解释,自己担心静白一人之言不可信,回宫路上又恰好遇到小允子和甄玉娆,所以让这两人出宫去甘露寺,找了别的人来。

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在说我不是意在帮谁,只是想搞清真相。

紧接着,重要人证莫言名正言顺登场。三言两语,就将静白恶毒、瞒天过海的形象揭露出来。

随后,为了彻底让静白失信,叶澜依搬出了离场前对离场前的对话,戳穿静白不入红尘的虚伪面具。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这一操作,堪称“釜底抽薪”

因为静白所说,是在描述过去。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即便甄嬛也有人证,可信度依旧达不到百分百。所以,倒不如让说话的人本身就是“骗子”。

如此一来,静白出家人的光环被熄灭。这个证人,也就凉凉了。


05


最后,甄嬛冤屈得以洗清,叶澜依进行了“总结陈词”。但就是简单的几句,再次体现了她充分的远见

甄嬛向皇帝提出,此番祺贵人陷害自己,必定背后有人指使。眼见皇帝不置可否,叶澜依赶忙助攻:

《甄嬛传》:滴血验亲里,叶澜依的表现,到底多出彩?

这番说辞十分高明。仅靠假设,叶澜依达到了两个目的。

一是告诉皇帝,你如果继续坐视不理,那就做好准备,今天这样的烂事儿还会有。不想再出现这情况,那就赶紧处理皇后。

二来,叶澜依的话,为甄嬛的未来上了一道“保险”。有了她的提醒,往后甄嬛如果再遇波澜,皇上不免会猜疑,是否又是皇后在“兴风作浪”,从而对甄嬛的信任和怜悯天然多出一些。

事实也证明,皇帝对皇后的信任,降到“冰点”,终于下令收走了皇后管理后宫之权。


06


到此为止,滴血验亲大戏落幕。甄嬛顺利渡劫。

不得不说,叶澜依在其中的表现,太绝了。

有筹谋,懂分寸,遇事不慌,鞭辟入里,在明哲保身的情况下,抓准问题关键,几句话,便推动起全局进展。

简直是“人间清醒”的天花板。

我想,如果我们能学到几分这样的智慧,那现实处世中,必定无往而不利。

即便不能,遇事也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 END -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六月安夏,写作爱好者。用文字记录思考。努力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六月安夏(ID:liuyueanxi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永寿   人证   出家人   可信度   证人   后宫   贵人   皇后   皇帝   说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