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极真实运动方式的证明(二)

正文

经过多年的研究,笔者提出一个全新的北天极年运动方式:北天极以类正弦曲线沿赤经14H移动方式运动。下面笔者将从天文学、地理学、地质气候学,物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1.天文学方面论证

1.1北极星变迁的历史记录

右枢(αDar)是国际天文学公认的距今约5000年前的北极星,勾陈一(αUMi)是现代北极星。中国古代天文学采用原始赤道坐标系,关注的重点是北天区,因此留下了北极星变迁的可靠记录和观测资料。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依据牛顿假说描述过中国古代北极星变迁问题][]。。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陈久金教授也曾研究过北极星变迁轨迹问题。他认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史,最能清楚地表明天文学由萌芽到形成的过程。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就有右枢、天乙、太乙、天帝、纽星等一系列曾经使用过而随时间的退移逐渐被放弃了的极星,由此可见中国天文学的古老程度。”

天乙是与右枢角距很小邻星,帝星(βUMi)也称天帝、北极(4 UMi),纽星在古典星图中被称为天枢。因此中国历史上北极星的候选名单应该是:右枢、帝星、北极和纽星。 将右枢和勾陈一作一直线连接,则该直线正好为赤经14H。帝星、北极、纽星均分布距在该直线两侧。除右枢外,中国历史上的北极星没有一颗位于牛顿“陀螺”假说规定的北天极移动轨迹附近。帝星充当北极星的古代记录不够确凿,。“北极” (4 UMi)充当北极星的记录:“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这里提到的“中宫天极星”就是“北极”。这个史料证明,“北极”应该是先秦时代至汉朝的北极星。纽星(北极5),亦称天枢 曾经是古代北极星的历史记录:“北极纽星,天之极也。以纽为不动处,梁祖景烁以仪测之……”

北天极真实移动方向图 图1

北天极真实运动方式的证明(二)

1.2天文学观测方面证明

笔者根据国家天文台发布的《天文学年历》(1955—2015)“北极星视位置”资料,结合历史记录,分析整理得到北天极移动轨迹为一沿赤经14H方向摆动前进的类弦曲线(为突出表现该曲线的波动特征,笔者将X轴长度压缩为1/100,即X轴长度单位为100年)。

北天极真实运动方式的证明(二)

北天极移动曲线及表达式依据《中国天文年历》所载北极星60年(1955 2015)视位置表计算结果而作。北天极经度变化值为:2.85—1.85=1h。年平均变化值为0.0167h。纬度变化值为89.33—89.05=0.28。年平均变化值为 0.28/60=0.0047度/年(16.80角秒/年).

将北天极移动轨迹假设为一条类正弦曲线,该曲线以赤经2h—14h经圈为横轴。则类正弦曲线可以表示为Y=Asin(ωx+Φ)+k 。假设周期T为120年,计算出最大绝对值(T/4)为30*0.25=7.5度=0.5h,即北天极经度变化范围应该为13.5h~14.5h(Φ,k均为0)曲线表达式为 Y=0.5*sin(0.052*X)。示意图中X轴为赤经14H-2H方向,单位是年。Y轴为X轴垂直方向,单位是h上述曲线及表达式表明,北天极运动轨迹是一条沿赤经2h~14h方向波动前进的垂直于黄道平面类正弦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天极   正弦曲线   北极   天文学   北极星   中国   轨迹   曲线   笔者   方向   真实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